学科核心素养视阈下信息技术深度学习探索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真实情境并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积极参与、沉浸式体验、获得发展的有意义学习过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为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责任,而深度学习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下面,笔者针对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深度学习分享一些自己的思考与探索。
  深度学习主题链接真实情境
  信息技术正在逐渐改变人类的交际、生活、学习方式,信息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征将学生置身于现实与虚拟两个空间,教师的教学目标要从“知识技能学习”转向提高学生运用数字化工具、方法解决问题能力上来。因此,在选择信息技术深度学习主题时要注意:①对接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要求,让学习材料呈现结构性;②对接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让问题情境更具真实性;③对接深度学习本质和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内涵,让学习主题体现进阶性。
  例如,在教授高中信息技术《基于物联网的信息系统》一课中,学生对“物联网”相关学习主题比较陌生,教师可以链接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出门忘带钥匙”真实场景,先让学生观察、研究,并尝试通过指纹识别打开门锁,此时教师不要急于揭示智能门锁工作原理,可以先让学生试着画出该智能门锁的内部结构,通过“指纹识别智能门锁”系统把学生带入真实的问题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自觉调出先有概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主动分析、快速形成解决问题思路,并以画图的形式进行结构性呈现,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找准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然后再引入“人脸识别”信息采集方式,让学生认识物联网的“感知层”,通过进一步修改信息系统图,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网络层”,带领他们联系生活中的物联网应用,让其领会物联网的“应用层”。通过“基于物联网的信息系统”学习主题链接真实情境,实现了发展学生高阶思维和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标,这就是深度学习的意义所在。
  深度学习目标聚焦核心概念
  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即帮助学生在各种数字技术和数字化环境支撑下,以数据、算法、信息系统、信息社会等学科大概念为统领,去理解信息技术基本知识,运用信息技术基本技能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从而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制订学习目标时要从三维角度进行立体架构:Y轴—知识与技能、X轴—学科核心素养、Z轴—核心知识或大概念。其中大概念或核心知识能把教学内容、学习主题等组织到一起,建立本质的联系,这样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设计制订学习目标的局限,将视野拓展到整个单元教学内容,从而建立大单元教学意识。
  例如,《高中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与社会(必修2)》第2单元信息系统的集成,其整个教学单元内容主线为:计算系统—互联网系统—物联网系统—远程控制系统。而整个单元还有一条大概念辅线“信息系统”(简单系统—复杂系统),通过大概念这个航标能走近学生:关于信息系统他们的学习起点在哪儿?如何帮助学生与相关的先有概念建立关系?他们运用信息系统能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如何证明学生通过本概念的理解获得了发展?
  在深度学习准备和实施过程中,为了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在梳理与本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大概念或核心知识,并将知识内容转化成问题情境时,有些大概念不容易提炼,教师可以尝试从教学内容关联知识或学科中去提取核心概念。例如,《小學信息技术·3年级》(苏教版)画图教学模块的学习显性目标是要求学生学会运用Windows自带的画图工具进行电脑绘画,教材编写体例都是以任务为主线展开,课与课之间主要从技术关联性上建立逻辑关系,但在学生进行电脑绘画的需求在哪儿、为什么这样画、如何评价画得怎么样等方面还需要有一条统领该模块的核心知识主线。电脑绘画是计算机技术与传统美术的融合,我们不妨从电脑绘画的本质、价值上找出与本单元知识相关联的概念,如利用负空间进行构图设计,从而培养基于数字技术的审美素养和设计思维能力。
  深度学习过程指向基本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技能,还要传递技术背后的意义和思想。那么,如何培养学科思维,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呢?李艺教授等提出了信息技术学科目标三层架构模式(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问题解决、学科思维),双基是问题解决的基础条件,解决问题是为了发展学科思维。在此过程中,问题的设计是关键,它能够真正引发学生对大概念、核心知识的探究,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某信息技术单元内容的意义及价值所在,而且问题还必须置于一定的情境中,为学生在迁移应用中提供更多的创新、创造的机会。
  例如,在《小猫出题》(苏教版五年级)一课中,本课教学内容指向的信息学习大概念是“算法”,本课主要核心知识为“变量”。本课学习指向的基本问题为:什么是变量?如何使用变量来设计“小猫出题”程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看到结果,再要求学生以游戏的方式玩这款程序,并把每次运行的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观察“加数1”和“加数2”数值变化并找出两数变化规律,亲身体悟变量的意义和作用,并把学生引向相对复杂、真实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经历“操作—如何操作—为什么操作”这一过程,使其在质疑、判断、探究实践中对所学知识有更系统、更深入的理解,对所掌握的技能知道何时使用、如何使用、为什么使用,实现深度学习的通用、可迁移理解。
  深度学习互动激发思维参与
  在深度互动中实现深度学习的显著标志是学生的思维参与,深度学习的发生有赖于真实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学生在经历探索未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学习任务持续深度互动,在质疑、追问、反思中让思维得到外显,这样,有意义的深度学习才得以发生。例如,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中的“算法”这一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学生缺乏相关的先有概念,教师可以尝试采取逆向设计的方式,把项目成品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真实体验,并要求回答:你是怎么玩的?紧接着指导学生利用流程图把解决问题过程结构化表示,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算法。然后,学生尝试搭建脚本进行调试,整个过程学生都在与学习任务进行持续互动,在理解中尝试应用,在应用中加深理解,从而让思维深度参与,实现了计算思维真正发展。
  结束语
  深度学习以发展高阶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强调关注学生立场、单元教学整体性和教学教育性等特点与当前的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理念相吻合。为了做到真正意义上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要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深度学习的策略研究,探寻更多有效实施途径。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建构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与学关系,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探索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潜移默化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笔者尝试采用微项目学习模式对“项目学习”进行延伸和拓展,结合深度学习策略,通过情境创设、协作探究和成果展示来探究教学过程,使之既保留项目学习的优势,又能较好地实现学生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深度学习的高阶目标.
期刊
教科版必修2第一单元《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要求通过体验、分析典型的信息系统,知道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认识信息系统的优势与局限;能够合理选择、使用、评估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作为学科大概念,是第一次与学生见面,如何才能生动、丰富地展示信息系统的形象,同时让项目学习更接地气地在课堂上实施呢?本文展示的教学,是从信息系统的功能类型入手,通过体验多种类型的信息系统实例,归纳、总结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从“生活化”的实用项目设计,开展“探索身边的信息系统”项目学习活动,逐步展开信息系统的事务处理、信息管理、决策支持
期刊
由于Python功能强大、简单易学,相比其他语言更容易上手,因此,在新一轮课改中,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均采用了Python作为编程语言.但学生在初学时,普遍存在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导致调试程序耗时过长的通病.为此,本文作者帮助学生搭建基于Python语言的助学支架——“查错表”,将知识建构、代码纠错、学情反馈一表融合,解决学生初学Python的困境,并将学习中的生成性资源转化为后续学习资源,为持续学习服务.
摘要:本文以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贪心算法为例,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沉浸感和实时交互性的特征及优势,从模型搭建到动画设计阶段,再到交互设计阶段和最终项目的发布,论述了算法案例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实现过程。案例的实现也将为之后的虚拟现实技术在信息技术课中其他教学内容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让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算法思维;贪心算法;虚拟现实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
我国“居住区-小区-组团”分级结构的门禁社区系统使小区路网具有外挂于城市路网的特征.这种路网结构将社区公共空间划分为小区内和小区外两部分.文章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和工具,检验了这种社区路网与休闲行为之间的关联性,为今后我国的社区公共空间布局和更新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存在关联性,且小区内路网确实会对休闲行为在社区中的分布产生影响;句法建模精度越高,对小区内路网描述越精确,路网模型与休闲行为关联性越强;小区入口一带具备成为社区重要公共空间的潜力;社区规划模式会通过影响公共设施分布,进而影响公共空
计算思维是信息技术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如何高效开展小学生计算思维培养成为研究重点.本文以计算思维六大过程要素为切入点,结合项目式学习,探索面向学习者计算思维培养的项目式教学模型,并以“2022冬奥会宣传”为具体案例,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实践—讨论交流—评价展示”这一教学流程,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素养.
摘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从提升全民信息素养的高度重新界定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和性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落实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学科大概念理念,采用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关注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高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感。作者参与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和教师用书的编写工作,在此结合人教社的教材特点阐述了新课标中数据与数据学科的教学感想。  关键词:信息
摘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让网络学习空间真正成为广大师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活动的主阵地。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将网络学习空间与语文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其引领教育教学变革的作用呢?本文结合课例,从开放多维空间、创设具象情境、精准分析数据三个方面阐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小學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
2018年秋学期开始,江苏义务教育阶段使用了根据《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17年修订)》改版的新教材.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中依然有关于画图软件的教学.那如何才能上出新意,并且还能体现出高中新课标颁布后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落实?下面,笔者先谈谈对陈宏斌老师的《复制与粘贴图形》一课的一些认识与看法,再从此课延展谈谈“应用软件教学如何落地学科思维”的实践与思考.
期刊
情境创设引发的问题思考  教学情境是以直观方式再现教学内容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会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具体教学内容,创设一种适合学生产生一定情感反应的,能够使其主动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通过教学情境,教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导引他们循着知识产生的脉络去准确把握学习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