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高光 升格自己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ongliang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几年高考新材料作文考查中,辩证思维一直是考查的重点,如何迅速把握所给材料之间的辩证关系成文,一直是我们备考的重难点。今天我们就“主持人大赛”中那些让人击节赞叹的思维高光时刻为大家做精彩呈现和恰当分析,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升格自己的作文。
  文稿一
  如果回望做一个总结的话,你会发现,《感动中国》的舞台上,出现最多的职业和身份,可能就是科学家和医生了。我们今天也会关注他们。他们有着相同,也有着不同。相同的是执著地追求坚定的信念,帮助更多的人。不同的是,其中一人如雷贯耳,但是她淡泊名利,依然刻苦钻研;另外一个人,我们不知道他是谁,但有很多人都在寻找,也都想成为他。
  屠呦呦这个名字如雷贯耳,在2019年的9月30日,她被授予了“共和国勋章”,这是国家的脊梁,因为在2015年的时候,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她发现了青蒿素。但是屠呦呦面对荣誉却说,这是我给人类的一个礼物。说到礼物,另外一个人,他是一个乡村医生,每年都在给大家礼物,但是大家只知道他叫“兰小草”,却不知道他是谁,十几年帮助更多的人,不留姓名,直到有一天,大家发现“兰小草”不在了,才知道他叫王珏。但是后来呢,人们发现有更多的“兰小草”出现了。
  在我们中国,正是有屠呦呦和“兰小草”,我們才能够有更多的暖意,有更多的心安。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你以身试药,你是共和国的骄傲。小草虽小,没有树高,爱心满满,我们在寻找,你虽然不在了,但你的名字依然听得到。大家不一定成为屠呦呦,但我们可以成为“兰小草”。(选手冯硕主持《感动中国》)
  快速突破:本文稿最大的特色是透露着辩证思维与人文情怀的光芒。尤其是求同存异思维贯穿始终。先说“同”,作者挖掘出给社会以暖意这样的社会价值,屠呦呦和“兰小草”的相同之处,通过“他们”“相同的是”“说到礼物,另外一个人”这些或归纳或联想的词语来归纳或承上启下,连接人物,非常巧妙,没有过分说教,只是在开头段和结尾段作为观点句简单提及,非常清晰。再说“异”,中间部分重点通过记叙、抒情、议论巧妙融合,为我们呈现了如雷贯耳的科学家和平凡乡村医生各自的典型特征,让我们感受到不同人物身上不同的力量,巧用 “不同的是”“其中一人如雷贯耳,另外一人我们不知道他是谁,但很多人都在寻找,也都想成为他”,最后通过颁奖词来归纳对比,发出呼吁,大家不一定成为屠呦呦,但我们可以成为“兰小草”,努力做一个了不起的平凡人,使得文稿既有温度又有深度。
  文稿二
  十七年,一百九十多人在这个舞台上捧走了这一座象征着奉献和爱的心形奖杯。这些人有的可能是在某一个瞬间爆发出了极其强大的力量,当然也有很多人是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着一件事,将平凡孕育成了不平凡的伟大,而这都是感动。
  今天我首先为大家介绍的第一组年度特别人物,我愿意用一个词来概括他们身上让人感动的事迹——安全落地。
  面对一个两岁的女孩从十楼坠落的时候,你会想些什么?“最美妈妈”吴菊萍告诉我:冲上去,用双手接住这个孩子,让她安全落地,保住她的性命。但是她万万没有想到,孩子从十楼落下来的时候冲击力有多大!“最美妈妈”手臂粉碎性骨折。
  中国人是有爱心的,面对危难时刻我相信每个人都愿意伸出援手,但有些时候面对这个危难过于专业的时候怎么办?机长刘传健告诉我:沉着冷静,用你的专业让大家安全落地。我们称他为“英雄机长”。挡风玻璃破裂,面对采访的时候,机长说:这在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因为没有前车之鉴,不知道可以借鉴什么。这个时候你只能告诉自己沉着冷静,用你几十年的专业保住这一百二十八人稳稳地落在地上。当然最后落地的时候,机舱里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而机长在面对采访的时候却说:我的机组同事们也很优秀!
  在危难时刻你奋不顾身,在危险时刻你沉着冷静。你把别人的生命捧在自己的手里,让别人安全落地,你就是“最美妈妈”和“最帅机长”。敬一丹老师说:十七年了,我们为什么要感动,因为我们希望《感动中国》让大家感动之后有所而动,感动之后有所感谢,让感动的力量传承下去。(选手刘仲萌主持《感动中国》)
  快速突破:先来分析材料的辩证关系:从主体人物上来看,一个普通的有爱心的妇女,一个有专业实力背景的机长,一个是瞬间的爆发,一个是几十年的储备,行文中可以构成普遍与特殊的辩证关系,用“中国人都……但……”来转折非常巧妙;一个把别人的孩子接住,一个让乘客安全着陆,可以挖掘共性的主题,“安全落地,心系他人”,体现了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的辩证关系。重点结合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谈了机长的做法。最难能可贵的是深挖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直指核心本质——“感动、感谢、传承”,形成一个爱的闭环,在中华大地上一灯传至诸灯,直至万灯皆明,让作文立意更加深刻。
  文稿三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春节期间那些变与不变。在河北保定就有这样一家人,他们每到过年都会有一个不变的习惯,那就是在大年三十的那一天拍一张全家福,但是在这个不变的习惯坚守背后,我们却发现了很多变的元素。比如说两张照片,从黑白照片变成了彩色照片,从十二口人变成了十八口人,从曾经破旧的房屋变成了现在屋净窗明的大瓦房。两张小小的照片,二十多年的缩影,不光是体现了一个家庭的变与不变,它更反映了我们国家在过去几十年发展的巨大提升。
  在物质文明发生变化的同时,我们的精神文明也在发生着变化。在湖北的小县城罗田县,除了我们经常知道的年味儿、饺子味、鞭炮味等等,当地的民众还会体会到一种新的味道,那就是书香的味道。当地的图书馆决定,在春节期间不放假,免费向民众开放。这其实体现了我们国家的人民对于精神文明更高的追求,这种更高的追求,如今已经不仅仅体现在一线、二线、三线的城市,如今它已经落实到像罗田县这样更小一点的县城。
  一年又一年,喜气洋洋中国年。新中国成立70年,无论是变与不变,无论是回家团圆还是坚守,就像崔志刚老师曾经在诗里写过的那样,只要过的是我们传统的中国年,不管怎么过,那都是家国兴旺。(选手邹韵主持《一年又一年》)   快速突破:迅速通过细节抓住照片内容以及过年形式的变化,提炼出物质生活更加豐富,精神文明得到提升,国家发展进步等结论。在变化中继续深挖,发现不变的情怀、责任、对根的传承、对家国的祝福等等。围绕着“变”与不“变”多方位地展现了过去、现在、未来,时间与空间,物质与精神,家庭与国家,政府与人民,大城市与小县城,传承与融合之间的的辩证思考。
  文稿四
  首先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到两位人物,一位是英国姑娘邓扶霞,一位是中国奶奶徐秀珍。邓扶霞来到中国留学之后,她迷恋上了中国的川菜,更通过文字让世界人民品到中国菜的滋味。英国姑娘邓扶霞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打开了一扇窗,吸引了很多留学生到中国的大好河山来走一走,看一看。
  如果您来中国的话,记得一定要去阳朔找一下徐秀珍奶奶。她今年76岁,她在阳朔当二十多年的导游,能够用英语讲月亮山的故事,还能用法语、德语等十几种语言进行简单的交流。她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打开了一扇门,这扇门就是我家大门常打开,欢迎您到中国来。
  70年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来说或许只是沧海一粟,但对于新中国来说却发生着沧桑巨变。如今,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意味着在国际上承担更多的责任。“一带一路”的倡议,让世界互联互通,同时中国文化也在为世界文化增添着别样的色彩,中国经济也在为世界经济添砖加瓦,注入一股蓬勃的正能量。我们相信开放包容的中国,开放包容的中国经济一定会让世界互联互通,合作共赢。(选手王嘉宁主持《环球瞭望》)
  快速突破:宏大的主题,一定要找好切入点,入口小,文章才不会假大空。本文稿以两个具体的小人物入手,讲述中国文化的魅力与吸引力,讲述中国人的胸怀与开放姿态,让读者具体可感。
  文稿五
  节目要求串联“柳”“月”“红豆”三个意象:“临别赠柳盼人留”,这是李白送给友人的不舍;“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颗颗红豆如同泣血相思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头上的这一轮明月呀,被多少代人传颂,又寄托了多少中国人的情感和思念。
  可是假如没有诗词,我们今天似乎很难找到更加优美生动的句子来描绘这三种事物了。我想所谓人生体验无非就是眼前所见和心中所想,眼前为物,心中为我。而我们的诗词恰好就是我们的文化当中连接物我的一个最为独特的纽带。中国诗词既可以将我们看到的事物转化为情感,比如壮丽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然它也可以反过来,将我们内心的情感转化为画面,哀怨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中国诗词就这样在千年之间记录着时光和感受。而当千年之后,物我两空之时,我们依然能够通过这些描绘柳树、红豆和月亮的诗词,去复原情感产生共鸣,我想这就是诗词真正的魅力所在。而这样的感受力,早就已经藏在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当中。《中国诗词大会》就是要让这一些遗忘被唤醒,让这些唤醒被使用。今夜让我们继续诗酒趁年华!(选手李七月主持《中国诗词大会》)
  快速突破:本文稿以折柳惜别、红豆相思、明月共情为切入点,进而落脚到亘古不变的思念之情。最后运用“诗词是连接物我的纽带”这一文学理论辩证地分析诗词的魅力:既可以将我们眼前的事物转化为情感,又可以将内心的情感转化为画面,这样的鉴赏和分析,拓宽了文章广度,提升了文章深度。
  (编辑:于智博)
其他文献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选取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网络交际中,点赞已成为摆明立场、表达关切、传递情感抑或攒聚人气、推销产品的重要手段。  点赞时,人们往往心态不一,目的各异。点赞见证人际交往,展现人情世态;点赞反映生活态度,引导潮流风尚。  卡夫卡《变形记》的主人公格里高尔从睡梦中惊醒,发现自己变成一只甲虫,却只是惊呼:“我上班快要迟到了!”  我们每天从梦中惊醒,看见手机里新增的
关键词:亲情与代沟;爱需要仪式感;时代变迁亲情不变……  2019年1月17日,是一个被《啥是佩奇》刷屏的日子。那天,我们听到了2019 年第一句最暖的话:啥是佩奇?《啥是佩奇》,短短6分钟的视频,让人看得既幽默又紧张,既心酸又感动。临近年关,眼瞅三岁孙子要回村过节,李玉宝却难为坏了,孩子想要一个佩奇,可啥是佩奇?一头雾水的他借村里的喇叭问了一圈,得到的答案令人啼笑皆非,有人说是直播网站性感女主播
唐朝的卢承庆博学有才干,曾任宰相,临终时交代兒子:“我死后就穿平常的衣服入殓,不要用牲畜祭奠,坟墓的高度只要能辨认就行了,不要过于高大宽广;只用棺材,不需要棺外椁,那样太浪费了;碑文只记载官号和生卒年月,不要弄许多漂亮话在上头。”这无疑是对儿孙的一种言传身教,在旖旎繁华、生活富足的唐初,高官能俭朴平实、不尚浮华,绝对也是有益世风的正能量。  晚清名臣曾国藩对后代的教育也相当重视。咸丰六年(1856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数学逻辑中,100-1=0是不成立的,但在生活中,一百减一常常被认为等于零。  100次努力加固大坝,仅一次失误而坝毁人亡,之前一百次的努力就是零。  100次公正地判案,仅仅因为一次误判或错判,而伤害一个甚至几个家庭,之前一百次的公正便会化为零……  还有人认为,别人帮助了自己100次,但只有一次没帮,便觉得人家一无是处,一切归零。  有些东西可以有
7月15日,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就“小学生研究癌症论文”一事发布调查和处理结果情况通报,专家组认定:项目研究报告的专业程度超出了作者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项目研究报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独立撰写,大赛组委会根据评委会建议,决定撤销该项目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小学组)一等奖奖项,收回奖牌和证书。  时文链接:  撤销小学生论文一等奖,追责尚需继续进行  □李红军  
科技是近几年高考备考的热点话题之一。我们能通过考生对科技的态度,洞悉其思维的深度与广度。面对科技,新时代青年的态度应该是主动接受,努力让自己走到科技前沿。此外,科技一词本身带有极强的思辨色彩,有利有弊。这也是高考作文考察的关键要素。  【角度指引】  角度一:科技与生活  从敲响二十一世纪的大门到现在,短短20年间,科技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我们就不能躺在家里
因了种种原因,我在七岁时去了外婆家生活。外婆家的巷子很奇怪:家家户户的门楼,直接连着路,推开门就是路。过了路,是属于各家各户的一小片地。  那一小片地,是各家各户的脸面。庄户人的勤懒、精笨,心气儿的高低,都淋漓地体现在那一小片地里。稍微留意,就会发现那一小片地与人真是绝配:种了各种蔬菜,哪怕一种只有两三株的,多是极殷勤的啥都想给自己拾掇的人;成片只种一种蔬菜的,做事大气不拘小节;地头有花地里有菜的
5月22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如期闭幕。这场文明之约,不仅印证了不同文明间交流互鉴、和谐共生的可能性,更为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夯实了人文基础,凝聚起发展共识。  回顾过去一周里文明碰撞的美妙瞬间,既可共赏多元文化之美,也能共谋文明发展之道。在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上,观众可以饱览亚洲47国以及希腊、埃及两个文明古国的451件组文物;在持续一周的亚洲美食节上,食客能够领略绚丽多彩的亚
2020年的春节对于每个中国家庭都不寻常。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张防控的背后,一张张稚嫩的脸上,一双双懵懂的眼睛正努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方式与这段特殊的时光相处。  “流感突起,肺炎逼至,想父亲安康?……您于院中应多加留意,谨防传染。吾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这是一个14岁女孩孙婉清给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生父亲写的家书。  对于很多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来说,每天忙碌之余,莫大的安慰就是看看微
一条大河波浪宽。  面对着这条横亘于面前的天堑,坐在四轮机器里的现代人苦笑着抱怨:唉,又要耽搁我们路途上的时间。  圣人伫立岸边,他透过眼前的汤汤流水想到了光阴的流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凡人和圣人有相似的地方,他们都因光阴流逝而深深感慨。但凡人和圣人又是有所不同的:凡人只会抱怨和叹息,而圣人明白时间寶贵,会投入积极的行动,让时光转化成财富。所以,我们不仅仅知道孔子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