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耗尽后人们如何应对饥荒

来源 :海外星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zlwzk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几乎发生于一夜之间。当时,特尔博尼亚还是一名普通的青少年,他在一座蓬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长大,这座城市在几年前还举办了冬季奥运会。接下来,在1992年4月5日这一天,这个被他称为家园的地方突然间与外界隔绝了。
  他和大约40万居民,被波斯尼亚塞族军队困在了萨拉热窝,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仅仅是噩梦的开始,而这场噩梦持续近四年的时间。在萨拉热窝被围期间,困在城里的老百姓每日都要忍受炮声和狙击手步枪的噼啪声。即使是过马路或排队领面包都会有生命危险,因为城市周围山岗上的士兵会对着平民乱射。
  不仅有射进城里的子弹和炮弹的长期威胁,而且特尔博尼亚和邻居们还面临另一个来自内部安静的敌人:饥饿。
为排队领人道主义救援机构和联合国送进萨拉热窝的微薄粮食配给,往往要在轰炸期间冒着危险去户外

  特尔博尼亚那时19岁。现在的他在学校里当老师,教授波斯尼亚战争史。他回忆说:“粮食几乎立刻就耗尽了。商店里的一点点食物很快就被抢光了,很多商店都被洗劫一空。家里面的橱柜和冰箱装不下多少食物,所以没过多长时间,东西就都吃光了。”
  到1996年1月围攻结束时,萨拉热窝有11500人丧生。很多人死于弹片、炸药和子弹,但还有一些人死于寒冷(天然气和电力的供应被切断了)和饥饿。
  特尔博尼亚记得,尽管遭遇了死亡和持久性破坏,但萨拉热窝人迅速振作起来。
在与外界隔绝的47 个月中,萨拉热窝人想尽一切办法寻找可以种植粮食的土地
当代索马里等非洲国家发生的饥荒,在发达国家里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他说:“郊区那些有菜园子的人们开始种蔬菜,并和大家分享。人们常常把种子送给邻居们,这样人们就可以在阳台上种植一些蔬菜。在自家阳台上种出的番茄味道很好。”
  尽管国际社会在如何干预波斯尼亚不断升级的战争这件事上犹豫不决,但加拿大军队——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一部分,设法重新开放了萨拉热窝机场。这是重要的一步。在围困期间,有1.2万架联合国人道主义救援航班,送来了16万吨左右的粮食、药品和其他物品。
  特尔博尼亚说:“如果没有人道主义援助,萨拉热窝将不复存在。90%的人口依靠联合国发放的粮食来生活。那些当地非常富有的人还用珠宝、绘画和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来换取黑市上的额外食物。”
  对于那些没有东西可以拿来交换的人们,则需要用其他方式来补充微薄的粮食配给。特尔博尼亚和许多萨拉热窝的年轻人一样,拿起枪竭尽全力地守护着家园。战事过后回到家中的他常去市医院献血。作为回报,他会得到一罐牛肉。
  他说:“我们也在想其他的办法。那时经常查阅书籍看有没有能食用的植物,这样我们就可以用鲜花来做沙拉。有时一天中只有一片面包和一杯茶,有些日子则什么都没有。这就是真实的生存状况。”
  在特尔博尼亚的讲述中,很难相信这一幕发生在30年前还是欧洲的中心地带。像他讲述的故事并没有载入历史。
  由于冲突、政治动荡和干旱的原因,全世界正遭遇着二战以来最严重的饥荒。据预测人道主义紧急情况的美国饥荒预警系统的数据显示,2019年有46个国家和地区约8500万人需要紧急粮食援助,这相当于英国、希腊和葡萄牙人口的总和。据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估计,约有1.24亿人面临粮食危机。
  承受饥荒风险的人数自2015年来增加了80%,而南苏丹、也门、尼日利亚西北部地区和阿富汗的情况则更为严重。
  尽管20世纪80年代在埃塞俄比亚粮食危机中,儿童因饥饿而浮肿的景象在西方意识中烙下印记,但是这些当代饥荒危机仍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
  部分原因在于,全世界已经确信饥荒不会再发生。确实,饥荒导致的人口死亡已减少。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塔夫茨大学世界和平基金会执行理事瓦尔表示,在20世纪80年代前的100年里,每年有100万人死于饥荒。
  瓦尔说:“从那以后,死亡率下降到了5~10%。没有完全挨饿的国家了。全球市场的增长、更好的基础设施以及人道主义救助体系,已经消灭了饥荒。直到2015年,情况一直如此。”
  饥荒如今卷土重来成为一种威胁。原因在于战争以及糟糕的政治。
  瓦尔说:“想让人们挨饿是不容易办到的,因为人的生存适应能力非常强。这要有一个极其糟糕的政府,这个政府大力推行剥夺人们所需和破坏环境的政策。
  这是对我们当今世界的一个讽刺。现代的全球粮食链和国际间贸易,我们只需短短数日就可以将农产品运送到世界各地。我们的超市货架上堆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农产品,甚至有那些正遭受饥荒的国家相邻国的农产品。
  然而,即使在发达国家,发生粮食短缺的可能性也不像我們所认为的那样遥远。为我们提供最钟爱食品的国际粮食链的平衡性并不稳定。   能扰乱国际粮食链的并不只有战争、干旱等灾难。在石油储量丰富的委内瑞拉,因急速加剧的通货膨胀所导致的政治危机已引发粮食和医药的短缺,迫使一个又一个的家庭靠食腐肉来生活,并导致数百万人离开这个国家。把希腊经济推到了崩溃边缘的欧元区危机,也给这个苦苦挣扎的国家带来了粮食短缺。
冲突、干旱以及政治动荡,导致8500 万人口处于亟需紧急粮食救援的状态
政治不稳定以及日益加剧的通货膨胀,已导致委内瑞拉首都的商店货架上空空如也
营养不良的埃塞俄比亚儿童的照片20世纪80 年代频频出现在新闻中,但也门饥荒的受害者却被人们忽略了

  与此同时,近几年来,疾病、恶劣天气以及物价上涨,导致了许多粮食农作物短缺。2008年,飞涨的米价引起菲律宾和其他亚洲国家出现恐慌性抢购,出现大米供应危机。2017年欧洲恶劣的天气使许多蔬菜价格上涨,而在数个国家遭受歉收打击后,导致世界范围内出现牛油果的短缺。
  2000年,英国爆发了燃料抗议活动,农民和运输工人封锁了炼油厂和燃料仓库,造成超市实行食品定量供应,因为它们难以获得配送来补充货架上的食品。学校、护理中心、医院和悲观的购物者在脱欧前大量贮备食品,这显示出即便是食品短缺的谣言,也能产生不小的影响。
  要澄清食品短缺不会导致饥荒,大多数饥荒不是食品短缺造成的,食品短缺可能是运输食品的途径发生了问题。只有当饥饿成为一种大规模的现实时,才会变成饥荒。
  但粮食安全问题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世界上有将近8.21亿人营养不良。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之一,该国有将近12%的家庭被评定为处于粮食不安全状态,并有约650万儿童没有充足的食物。

饥饿的痛苦


  饥饿对人有什么影响?由于在这方面进行实验的伦理困境,科学家只能依赖于那些经历过饥饿和在饥荒年代幸存者的体验。
  威斯敏斯特大学的生理学家埃利奥特说:短期来看,体重会下降,因为代谢分解了备用脂肪和肌肉组织。人体有应付严重体重下降的能力:人体减重20%则消耗的能量减少50%。体温下降,倦怠和冷漠明显出现,因为机体对仅有的能量要省着用。最终除了大脑外,所有器官都开始停止运转,这是一种保护机体免受饥荒侵袭的适应方式。埃利奥特说:“肝脏和肾脏也会出现问题,血压调节会受损,很容易昏厥。”
  没有食物要幸存的话,取决于一个人的体重和脂肪中的热量储备,以及其他健康状况。女性的适应能力往往比男性更强。但一般来说,体重如果下降到正常体重的一半,大多数人会死亡,通常出现在不进食的第45~61天。对幸存下来的人,也会造成持久的影响。
  长期饥饿会影响人的身高,经历过饥荒和严重食物短缺的人群会生长发育不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埃塞俄比亚饥荒中幸存下来的婴儿,更有可能在成年后患病,研究则显示会出现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经历过饥饿的儿童在以后生活中患病更为普遍。
  饥饿的影响不仅限于身体健康。从埃塞俄比亚饥荒中幸存下来的儿童,一生中每年的收入比同龄人低3~8%。这些研究可以提供一些线索,但并没有传达出真正的饥饿所带来的极度痛苦和精神创伤。
  沃尔什是格拉斯哥喀里多尼亚大学的一位性别研究教授,他发现在1845~1851年爱尔兰饥荒期间及饥荒结束不久,被送进精神病院的人数激增。他说:“饥荒时期人口实际减少了一半,而申请庇护的人数却大幅增长。其中一些人可能是想吃一顿像样的饭,他们知道在精神病院可以吃到,但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变得听天由命。当时饥荒最严重的是西海岸,那里的人们本来可以出海捕鱼,可是他们卖掉了拥有的一切,包括渔网和渔船,挨饿的人群只能试图捕鸟、吃青草和稻草。”
  人们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粮食供给缺失,这里提供了一些线索。

应对机制


  1944年冬季到1945年早春,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荷兰饥荒期间,当时饥饿的民众开始寻找植物和蘑菇来食用。
  荷兰莱顿大学的植物史学教授安德尔表示:“荷兰是一个相对富足、人口稠密且自然植被稀少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野外觅食在该国并不常见。”由于饥饿人们开始求助于野生植物配制的老旧烹饪书和请教年长亲戚的老食谱,学习如何收集和烹饪可以安全食用的野生植物。他们吃甜菜、郁金香球茎、土豆皮、荨麻和野生真菌。
  安德尔说:“成群的城市居民开始到乡村觅食。任何人只要能拿到一块土地,都会把它变成菜园。人们在城市的天井里养起了兔子。他们还从农场或农业废料中偷取动物饲料。”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激烈的时期,伦敦皇家公园变成了人们种植粮食的园地
萨拉热窝的一些人在被围困期间非常依赖联合国的食物,他们被迫在垃圾堆中寻找食物

  许多伦敦著名的皇家公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都变成了菜园和果园,人们要养活自己。如今芝麻菜是沙拉中常见的时尚添加物,但它的食用却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人在乡下搜寻食物的经历。
  最近,粮食短缺的威胁迫使人们考虑从事传统的职业。在希腊经济危机和随之而来的粮食紧缺之后,农业学校的申请人数,在危机过后飙升。
  瓦尔认为,这对他们有好处。农村人口往往比城市人口更容易在饥荒中幸存。他说:“在传统的饥荒易发地区,人们拥有自己的农场和自己的生存方式。他们有知识储备。在非洲,祖母会知道可以从森林里获得的食物、水果和坚果,这些人往往对饥荒应对得较好。”
  对特尔博尼亚来说,这场开始于1992年4月起长达47个月的噩梦,永远不会从记忆中退去。但在所经历的恐惧和痛苦中,他的城市通过另外一种滋养方式,挺过了这场战争和粮食短缺。
  他回忆道:“整个萨拉热窝变成了一个大家庭。我们彼此非常友好,互相分享东西。这是我从没见过的。在那段绝望和痛苦的时光里,我非常榮幸地看到萨拉热窝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美丽。”(摘自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编辑/小文)
其他文献
你确定是汽车不是飞机吗?  除了还未完全成熟的自动驾驶技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还有另外一种思路:立体化的出行方式。比如红极一时的Uber飞行汽车,以及,马斯克在地下挖洞搞得风生水起的Boring公司——“用时速240公里的隧道客舱,送你到机场,只要1美元!”  所以天上地下都有了,是不是就差水上?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运河使得该市被称为“北方的威尼斯”,乘游船观光也是体验这座城市的最佳途径之一。  如果河
各国王室中总是不缺灰姑娘嫁给王子的爱情童话,但似乎很少有女性能够像莉莉安这样传奇。  英国一个矿工家庭出生,25岁嫁给英俊男演员,丈夫上战场后婚内出轨,和瑞典王子坠入爱河,但又因为老国王的不赞同,一直没能成为王妃,没名没分同居了30多年才终于结婚。  那时,这一对王子和灰姑娘都已经六十多岁了。  婚内出轨、离异平民,莉莉安身上总是会被贴上这些负面的标签,但其实所谓的婚内出轨,不过是和前夫在长久的分
《真相》电影画面片段  20多年来,日本导演是枝裕和一直在创作和导演极富人情味、见解深刻的戏剧,并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赞誉:去年的《小偷家族》在法国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金棕榈奖,并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现在,他在日本以外拍的第一部电影——《真相》(La Verite)在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首映。这部影片比他以往的作品更加轻快:更容易令你发笑,不太可能让你哭。在他的日语作品中,人物总是想要远离贫困和死
每年,巴黎都会有一个法棍大奖“Le Grand Prix de la Baguette”,评选出那一年10家做法棍最好吃的店。而我这次的探店,就是基于2018年的评选结果,外加我自己的个人收藏和法国同事们的推荐综合出来的,我会分别根据拿到法棍的温度、表皮的脆度、弹性、和香气来打分,并且会参考价格和交通两个因素,方便小伙伴们选择适合你的那一根“法国灵魂之棍儿”!   每年到了冬天,我总是想吃点“好
2020年1月3日,美國在伊拉克发动空袭击杀卡西姆·苏莱马尼后,游行者高呼口号抗议谴责  2020年刚开始没几天,这个世界就不平静了。2020年1月3日,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卡西姆·苏莱马尼少将和其他四名伊朗高级军官在伊拉克巴格达国际机场附近遭到美军无人机火箭炮攻击,这次军事袭击造成多人(包括军官和平民)死亡,卡西姆·苏莱马尼未能幸免。  卡西姆·苏莱马尼是左右中东局势的重要军事人物,集伊
在克罗地亚风景优美的小镇  在爱情里,我们常听到一句话,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然而有多少爱情不是在生活的兜兜转转中被岁月消磨,失去了陪伴意义的。  有这么一对“恋人”,相隔上万公里。但每年,他都坚持要从万里之外跨越南北半球赶回去跟她见面。  这一坚持,就是16年 。    每次生完孩子到年底他又选择离开,直到第二年他们重逢的日子,全世界都会翘首以盼,争着记录那一幕……故事发生在克罗地亚,一个叫Sla
豆类食品是人们吃得不多的健康食品  中文里有句俗话叫“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人人都想吃饱、吃好。但随着地球人口的增加以及自然资源的减少。有什么食物既能满足健康又能帮助拯救地球的需求呢?  大米、玉米和小麦是人们所熟识的谷物。虽然它们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主食,为人们提供人体所需的60%的能量,但光靠这些食品显然是不足够的。  一份由德国食品公司和英国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UK)联合撰写的新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研发的新型计算存储二合一芯片  近日,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通过原子厚度半导体材料构建存储和计算单元》的论文。该研究成果通过一种单一体系结构将逻辑运算和数据存储两种功能模块有效整合到了一起,这或许为更高效计算机的出现铺平了道路。值得注意的是,这项技术尤其适合用于人工智能计算。来自中国的博士生赵雁飞、王震宇等亦参与了本次论文写作。  论文通讯作
游隼已经适应了城市生活,将巢筑在摩天大楼等高层建筑上  在日本仙台,乌鸦生活了几千年。每当核桃成熟季节,乌鸦要吃到最喜欢的核桃肉,都面对一个难题。  核桃壳很硬,乌鸦很难啄开,于是乌鸦们把核桃叼起飞到高空扔下,借助核桃落地时的撞击打开硬壳。日本的这些乌鸦学会了利用车辆为它们压开坚果  20世纪70年代,仙台的科学家们注意到,当地乌鸦改变了这一多年的策略。它们开始把核桃扔到道路中间,让来往的车辆压过
旅伴文库·锦囊旧书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0世纪80年代,即漓江出版社初创阶段,广西最早走向全国的畅销外国文学名著中遴选书目。选题视野开阔,经典意义鲜明,且多属市场稀缺之作,在全国以至海外产生过很大影响,至今仍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宝物压舱,好货沉底。书虽曰旧,读之弥新。此番重印,装帧设计统一,内文略有校正,并在可能条件下增入译者附言,或相关资料、图片,以期焕发更多新的光彩,为更多的后来读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