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地求生术:进城生活的野生动物们如何顺应新环境

来源 :海外星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liu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隼已经适应了城市生活,将巢筑在摩天大楼等高层建筑上

  在日本仙台,乌鸦生活了几千年。每当核桃成熟季节,乌鸦要吃到最喜欢的核桃肉,都面对一个难题。
  核桃壳很硬,乌鸦很难啄开,于是乌鸦们把核桃叼起飞到高空扔下,借助核桃落地时的撞击打开硬壳。
日本的这些乌鸦学会了利用车辆为它们压开坚果

  20世纪70年代,仙台的科学家们注意到,当地乌鸦改变了这一多年的策略。它们开始把核桃扔到道路中间,让来往的车辆压过:这样核桃壳被压开,乌鸦便可享受其中的美味核桃仁。
  这是鸟类把汽车用作核桃夹子的最好实例。
  仙台乌鸦,也成为城市化迫使动物改变行为方式的最经典案例。被迫与人类共处的野生动物们,在短短的时间内适应了环境,完成了它们以往可能需要数百万年才能出现的演变。
蜘蛛已经学会将网织在街灯附近,以靠近被灯光吸引的飞蛾,不过飞蛾也正在学会应对

适应城市


  联合国公布的数字显示,越来越多的人们如今生活在城市中。2018年约为全世界总人口的55%,而20世纪60年代,这一数字约为34%。
  据估计,到2050年,全世界约有70%的总人口将生活在城市中。
  全世界的大规模城市化,对野生动物带来巨大冲击:它们百万年来的栖息地迅速落入城市居民的手中。
  这导致很多野生动物为适应城市生活快速改变求生存。
  荷兰研究进化的生物学家蒙诺·施图森曾经在2018年出版《达尔文进城:城市丛林如何推动进化》一书。他说:“了解城市化与野生动物的关系非常重要。”
生活在城市的家雀鸟喙如何变化

快速变化


  施图森和其他科学家认为,有些例子很好证明了“由人类引发快速进化”(HIREC)现象的存在,即在几十年甚至短短几年内完成以前需要几个世纪才能出现的快速适应。
  施图森在《达尔文进城:城市丛林如何推动进化》书中写道:“原本生活在桥下的蜘蛛,通常躲避光线,现在已经演化为在吸引飞蛾的街灯边织网,而飞蛾,正在演化自身抵抗街灯的吸引力”。
  这样的行为转变在各种各样的物种当中都能观察到,而最好观察这些变化的地方就是城市。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生物学家马克·约翰逊说:“城市化在无意之间带出了最好和最大规模的进化试验。”
  约翰孙是2017年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一篇论文作者之一,该论文总结了192个研究中发现的动物适应城市生活的规律。
  研究發现,各种动物种类都在城市环境中找到了漏洞,能便利自身的繁荣昌盛。
  其中的例子之一是游隼,这种猎鹰在20世纪中期受化学杀虫剂的毒害濒临灭绝。
  被杀虫剂DDT毒杀的昆虫,成为迁徙候鸟的主食。而这些候鸟又是游隼的捕食对象。
  其后,禁止DDT杀虫剂的使用,以及养殖游隼计划,让这个物种的数量从灭绝的边缘有所上升。不过,栖息地受到破坏使游隼数量的增加仍然几经波折,最终游隼才在城市中找到了避难所。
  迁徙到城市中的游隼,学会了在摩天大楼和高层建筑中筑巢,城市中可取的猎物也为游隼的繁殖提供了保证:据研究人员记载,游隼捕食大城市中生活的大量动物,如鸽子和蝙蝠,而这些动物在野外数量并不多。
小心地铁和站台之间的空隙……以及蚊子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躲避在伦敦地铁中的平民百姓曾报告被蚊子叮咬得厉害

鸟喙更长更宽


  在生物学历史上,达尔文研究的鸟雀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虽然这些鸟雀与欧洲的鸟雀并没有亲属关系,它们是达尔文在加拉巴哥群岛上发现的,对达尔文后来在研究自然选择理论的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这些鸟雀,为了适应不同岛屿上的特定食物,演化出了各种形状和大小。
  但是最近,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图克森的家朱雀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兴趣:它们的嘴喙比那些仍然生活在野外的同类更长更宽。
  什么原因?这样的形状让它们更容易吃到人类放在喂鸟容器里的葵瓜籽。

地铁蚊子


  家蚊是全世界各地都有的一种蚊子。   它们超强的适应能力非常有名,但是生活在伦敦地铁的家蚊有更加超强的适应能力。
  家蚊生活在地上,成群而居混杂交配,而伦敦地铁蚊在人类建筑物和地下空间繁衍,一对一交配。
  更重要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家蚊喜欢叮咬鸟雀,而伦敦地铁蚊子已经有了对人血的胃口。
  这一类的蚊子尽管最早是在18世纪就被确认了,为什么会以伦敦地铁命名呢?
  因为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伦敦地铁中,在那里躲避德军轰炸的伦敦人报告说被蚊子咬得厉害。
  生活在伦敦地铁的蚊子,已经适应了地下的生活条件,死水和大量虽不可口却也可吃的东西。
  不过,尽管这些蚊子仍然嗜血,伦敦地铁蚊子并没有造成什么大问题,并没有成为每年13亿的伦敦地铁乘客大重点投诉的对象。
对斑点蛾来说,翅膀变色能力关系到生死
城市里的通噶拉雄蛙比生活在附近热带雨林中的同类们有更多吸引配偶的表现

飞蛾


  斑点蛾是另一个很好的例子,显示动物如何在人类的影响下适应环境。
  在英国高度工业化的几十年间,这些斑点蛾身上的很多黑色斑纹在城市环境中出现变色。
  从烟囱里冒出的煤烟让他们可以躲避天敌,而那些利用树上的苔癣做掩护的颜色更浅的斑点蛾,却失去了保护被暴露出来,数量锐减。
  到了20世纪60年代,英国空气污染得到控制之后,环境更加清洁,浅色斑点蛾才重出江湖。

都市青蛙


  生活在墨西哥和南美洲北部地带的通噶拉青蛙能发出一种很有特色的叫声吸引雌蛙交配。
  但是它们为配偶所唱的歌曲,却也能引起天敌注意,招来杀身之祸。
  研究人员发现,在都市环境中的雄蛙比在旷野里的雄蛙发出了更加复杂难辨的歌声来吸引雌性。
  与此同时,都市青蛙在城市的环境当中,也少了很多对天敌的警惕性。
生活在波多黎各的蜥蜴改变了身体适应城市生活
左边城市里的蜥蜴有更大和更长的脚,可以出入在玻璃和水泥墙上

黑鸟在深夜的确唱歌


  乌鸫俗称黑鸟,是世界上最古老也是被研究得最透彻的一种都市野生动物。
  与乡下地区的乌鸫相比,都市生活给那些住在城市地区的乌鸫带来了很多变化。
  生物学家施图森说,在欧洲和北非地区,它们甚至进化出一种全新的种类。
  他在书中写道:需要了解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很多不同之处是在实验室里发现的,那些森林和城市中的黑鸟,在同样的环境下共同孵化养大,结果彼此却极为不同。
  也就是说它们天生的不同是基因造成的,而不是通过学会了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
  这些城市乌鸫身型更短,有更粗短的鸟喙,冬天也不迁徙到别处过冬。
  另外有证据显示,城市里的噪音污染使它们改变了鸣叫的音高和时间。
  森林里的乌鸫都是在清晨鸣唱。而科学家听到城市里的乌鸫在天亮几个小时之前就唱歌了。

蜥蜴


  生活在波多黎各的蜥蜴堪称适应城市生活的教科书级的好例子。
  最初这种蜥蜴生活在岩石和树林之间,城市化给它们带来的挑战是光滑的墙壁和窗户。
  在城市里的这种蜥蜴因此进化出了更长和更能粘住墙壁和玻璃的脚,使它们能在这样的平面上行走。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生物学家克里斯丁·温切尔是研究蜥蜴的专家。她说,城市地区对野生动物来说就是另外一种生活环境。在城市里的动物并未免于自然选择演化的过程。
  她说:我们发现在城市栖息地,这些蜥蜴在脚趾上有更多的角质鳞,而且它们的趾掌也更大。
  溫切尔拍摄了在实验室环境下的好几个比赛片段:城里生活的蜥蜴在光滑的表面上轻轻松松超出了乡下来的蜥蜴。
  她解释说,无论是丧失栖息地还是人类的不断进犯,这些蜥蜴都一一应对下来,这是非常神奇的。研究还显示蜥蜴甚至演变到能承受更高温度的能力。
  不过蜥蜴专家克里斯丁·温切尔警告说,想当然地以为动物能适应自身的环境是大错特错的。
  “现在没有濒危风险的动物并非永远都不会成为濒危物种。”她说,“如果我们不能确保城市的增多增大同样给野生动物们提供生存的条件,即便那些很常见的动物有一天也可能灭绝。”(摘自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编辑/费勒萌)
其他文献
近年来室内设计都开始了向上发展的概念,而政府也开始着力发展地下空间。设计师都明白,即使生活空间再狭窄,追求生活品味的元素也是不可缺少的,有鉴于此,伦敦设计师Boskke运用了天花板的空间,设计了这个上下逆转的植物盆栽摆设,并提供灌溉原理真正把植物“栽种在天花板上”。  “我们希望我們的城市有更多绿色!在我们的家里、办公室都有植物包围着自己,使我们能够提升生活的质量,但我们明白空间和时间都是有限的,
在 2016 年,理论物理学家霍金曾与以色列裔俄国资本家,亿万富翁 Yuri Milner 共同开启了一项名为 “突破摄星”的太阳系外航行技术开发和实践计划。该计划拥有资金1亿美元,潜在的航行目标有包括比邻星(距地球约 4 光年)在内的存在类地行星的星系。  我们知道,星际航行的主要问题是时间,旅行者一号用了 39 年才飞到太阳系边缘,而靠我们目前的技术,连去火星最短都要花费大半年(约 150 到
你确定是汽车不是飞机吗?  除了还未完全成熟的自动驾驶技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还有另外一种思路:立体化的出行方式。比如红极一时的Uber飞行汽车,以及,马斯克在地下挖洞搞得风生水起的Boring公司——“用时速240公里的隧道客舱,送你到机场,只要1美元!”  所以天上地下都有了,是不是就差水上?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运河使得该市被称为“北方的威尼斯”,乘游船观光也是体验这座城市的最佳途径之一。  如果河
各国王室中总是不缺灰姑娘嫁给王子的爱情童话,但似乎很少有女性能够像莉莉安这样传奇。  英国一个矿工家庭出生,25岁嫁给英俊男演员,丈夫上战场后婚内出轨,和瑞典王子坠入爱河,但又因为老国王的不赞同,一直没能成为王妃,没名没分同居了30多年才终于结婚。  那时,这一对王子和灰姑娘都已经六十多岁了。  婚内出轨、离异平民,莉莉安身上总是会被贴上这些负面的标签,但其实所谓的婚内出轨,不过是和前夫在长久的分
《真相》电影画面片段  20多年来,日本导演是枝裕和一直在创作和导演极富人情味、见解深刻的戏剧,并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赞誉:去年的《小偷家族》在法国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金棕榈奖,并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现在,他在日本以外拍的第一部电影——《真相》(La Verite)在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首映。这部影片比他以往的作品更加轻快:更容易令你发笑,不太可能让你哭。在他的日语作品中,人物总是想要远离贫困和死
每年,巴黎都会有一个法棍大奖“Le Grand Prix de la Baguette”,评选出那一年10家做法棍最好吃的店。而我这次的探店,就是基于2018年的评选结果,外加我自己的个人收藏和法国同事们的推荐综合出来的,我会分别根据拿到法棍的温度、表皮的脆度、弹性、和香气来打分,并且会参考价格和交通两个因素,方便小伙伴们选择适合你的那一根“法国灵魂之棍儿”!   每年到了冬天,我总是想吃点“好
2020年1月3日,美國在伊拉克发动空袭击杀卡西姆·苏莱马尼后,游行者高呼口号抗议谴责  2020年刚开始没几天,这个世界就不平静了。2020年1月3日,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卡西姆·苏莱马尼少将和其他四名伊朗高级军官在伊拉克巴格达国际机场附近遭到美军无人机火箭炮攻击,这次军事袭击造成多人(包括军官和平民)死亡,卡西姆·苏莱马尼未能幸免。  卡西姆·苏莱马尼是左右中东局势的重要军事人物,集伊
在克罗地亚风景优美的小镇  在爱情里,我们常听到一句话,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然而有多少爱情不是在生活的兜兜转转中被岁月消磨,失去了陪伴意义的。  有这么一对“恋人”,相隔上万公里。但每年,他都坚持要从万里之外跨越南北半球赶回去跟她见面。  这一坚持,就是16年 。    每次生完孩子到年底他又选择离开,直到第二年他们重逢的日子,全世界都会翘首以盼,争着记录那一幕……故事发生在克罗地亚,一个叫Sla
豆类食品是人们吃得不多的健康食品  中文里有句俗话叫“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人人都想吃饱、吃好。但随着地球人口的增加以及自然资源的减少。有什么食物既能满足健康又能帮助拯救地球的需求呢?  大米、玉米和小麦是人们所熟识的谷物。虽然它们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主食,为人们提供人体所需的60%的能量,但光靠这些食品显然是不足够的。  一份由德国食品公司和英国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UK)联合撰写的新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研发的新型计算存储二合一芯片  近日,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通过原子厚度半导体材料构建存储和计算单元》的论文。该研究成果通过一种单一体系结构将逻辑运算和数据存储两种功能模块有效整合到了一起,这或许为更高效计算机的出现铺平了道路。值得注意的是,这项技术尤其适合用于人工智能计算。来自中国的博士生赵雁飞、王震宇等亦参与了本次论文写作。  论文通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