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tes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开展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在校期间具有指向性地进行教育培训,学业进行中与完结后有对应的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安定感,同时提升了就业率,学校对外口碑显著提升,学校、企业和学生方均得到更满意的资源优化配置。但是现存情况下,校企合作在理论上逐步趋于完美,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多种问题。因此,要针对问题做对应的调整改善。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现状 对策
  校企合作已经在我国大范围内开展,尤其是在职业院校中运用广泛,有效地针对市场所需要的人才类型进行对应的培养,提升人才的可利用率,同时为企业输送其需要的人才,达到合作共赢的局面,无论是学校、企业还是学生自身,都对这种教学模式感到满意,适用性较广。近年来,重庆市相关政府提出以“政府引导、市场驱动、行业协调、产教融合”为总体思路,以市场需求与提升就业为导向,有效整合教育与生产资源,通过多种合作形式构建产学研全面合作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加深校企深度合作,在此基础上对校企合作进行有效深入研究值得人们关注。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存问题
  (一)学校方缺乏专业能力强的教学资源
  在校企合作上,针对企业做对应的人才培养,但是在师资力量上缺乏专业性。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具有多样性,学校教师资源上需要教师精通专业理论和实操知识,同时要针对企业运营情况做充分了解。但是实际情况中,教师部分来自于实际企业离退人员,具有实际工作经验,但是缺乏理论知识和知识的提炼能力,部分教师来源于理论院校毕业人员,缺乏实际企业工作经验,因此更多属于照本宣科,兼具理论与实际工作经验的综合教师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匮乏状态,从而制约学生的能力提升。由于高职院校自身教师福利待遇等情况的制约,导致高职院校在教师等人才资源的引进上存在一定困难。
  (二)企业缺乏长久而健康的生命力
  在校企合作中,学校为了完成校企合作的工作指标,因此在企业的筛选上缺乏严谨性,甚至部分企业缺乏长久的生命力,对于学生的就业福利待遇上缺乏较大吸引力,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到企业就业。而对于大多数的名气企业,在人才的招揽上,对于高职院校人才缺乏足够兴趣,这也导致学校在校企合作上只能局限在普通企业。同时由于学校专业情况制约,对口的企业较少,进而导致企业选择空间更小,降低了校企合作的质量。
  (三)学生方对校企合作的高要求预期
  在校企合作上,大部分学生对于企业有更高要求,如果企业自身缺乏足够的品牌影响力,一般学生不愿意参与对口的合作企业实际工作,进而导致在毕业后针对性培养的学生不愿意参与到校企合作链条中。一般学生在薪资待遇、企业发展上有一定要求,不仅是学生方,学生家长也对企业的品牌有一定的心理预期要求,进而导致校企合作存在一定的推进困难。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改进方法
  (一)提升市场就业形势调查
  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上要充分针对市场情况做对应的调整,因此每年需要对整体市场就业情况做调查,以市场大需求量人才为专业建设主要方向,确保对应可以合作的企业在数量上有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就业形势的调查包括高质量企业人才需求类别和需求量,同时要了解每年人才需要的波动情况,了解企业与其他高职院校合作的状况。而后针对市场情况做对应的专业设置,聘请专业教师,在教师选择上,可以多引进理论和实操能力突出的教师,特别是在企业有合作经验的人员,也可以聘请相关人员到学校进行兼职授课安排,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在实操能力上的培养提升。
  (二)谨慎选择合作企业
  对于合作企业要做谨慎的筛选,选择具有生命力和专业高吻合的企业,同时要让企业在合作条款上做明确认可和人才培养的方案拟订。对于新兴性的企业要谨慎选择,一方面相关企业缺乏强力有效的市场竞争力,生存能力尚且存在疑虑,另一方面相关企业由于生存时间短,在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缺乏专业的指导人员,无法有效地对学生做针对性的能力提升培养。此外,相关企业缺乏市场知名度,无法有效吸引学生。因此,要充分依照企业生存能力、企业知名度、人才资源等方面做企业的筛选,多吸引优秀企业的参与,为企业提供便捷的人才输出窗口,提供更多便利性的福利吸引民企参与共建工作,从而达到互利共赢。在企业合作中也要充分通过学生到企业实习了解企业运营情况,从而对企业质量做动态性观察。
  (三)做好学生方的思想工作
  校企合作的核心部分应该落实到学生的培养上,即便学生无法到对口企业工作,也要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要充分鼓励学生吸收企业资源,学习企业运营精华,积极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另外,要让学生提升踏实的学习与工作态度,学会从小做起,不要过多地对一时的薪资福利待遇做过多要求,要积极地通过校企合作获得自身的能力提升机会。
  三、结语
  校企合作在理论上是一种务实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学生一站式的学习、实习和工作服务,提升了学生对学校教育的认可。进行有效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投融资机制,建立健全骨干实训基地,以工业园区作为依托,建立多点实训基地,加强互联网 的校企合作模式,加大政府在相关建设上的经费投入,健全政府统筹机制,加强合作监督与考核,等等,都可以有效地促进校企合作的新型模式推广。
  参考文献:
  [1]纪献兵,陈银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16):223-223,224.
  [2]纪献兵,陈银霞.浅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73-76.
  [3]刘宗佳.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3(2):9.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接受物理知识的能力都是不同的。传统教学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这将导致有的学生“吃不饱”,而另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的情况,限制不同个体的发展。现今,我们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合作学习。我们将全体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在小组中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带动学习较差的学生进行学习,教会他们学习物理的方法,提高他们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而且合作学习法烘托了课堂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光学部分的重点和难点,是光的折射现象的进一步延伸和细化。通过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将折射“现象”顺利过渡到实际“应用”,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研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培养科学研究方法,得出清晰的凸透镜成像规律。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探究性学习过程,使科学知识内容由简单的获取向理解科学过程
摘 要: 现代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实践能力普遍较差,作者根据教学实践和化学学科的特点,结合教育理论,就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探索总结了一些方法。  关键词: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化学教学  新课改对教育提出新要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心任务的素质教育早已展开。实践能力范围比较广泛,包括实验操作能
数码互动显微系统是将数码显微镜通过计算机与教师控制系统联网,通过计算机软件的有机整合,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图像共享的一套教学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将学生视野中的典型图像及时显示给大家观察,同时可将实时图像或动态投影到大屏幕上,以便教师点评、学生模仿或自我纠正,还可以很好地保存和再现实验结果。  “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
摘 要: 现代教师的职责并非只是将教材中的知识单一传授给学生,因为学生并非为了应试而学习,是因为的学习知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实际应用。教材并非是课程的主导,人才是。特别是“生物”这门课,其本身就含有一股生命力。本文着重强调高中生物教师应从激发学生兴趣、改变教学顺序及加强生物实践三方面提出教师课程开发的方向,并通过之前的开发过程进行反思,从而提高教学能力。  关键词: 高中生物 课程资源 课程
生物,在学生看来,既是文科又是理科,是一门既需要大量记忆又需要理性思考的学科。作为有经验的高中生物老师,我很了解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生物的爱恨交织,但是,为了让学生和自己在面临高考时能临危不乱,看到成绩后不后悔,我一向秉持的教学理念是分数高就是王道。然而,现在大有不同,影响我的是偶尔在微信里看到的一条学生发的朋友圈。  那条朋友圈是那时刚到大一读非理工科的最新一届的毕业生发的文字和视频,内容大体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