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译质量评估模式的再思考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0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口译不是简单的语言间的双向转换,而是集理解、记忆、分析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语言使用过程,还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因素、文化因素和技巧因素。科学、系统的口译质量评估模式的建立,有利于加深对口译活动的理解,促进口译教学模式的调整,提高口译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通过研究分析2014年第五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东北区赛现场的口译转写文本,管窥东北地区高校口译教学的现状,指出影响口译质量因素,发掘完善口译评估模式的潜在意义。
  [关键词]口译教学 评估模式 口译大赛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7-0027-02
  一、研究背景
  目前,不少国内学者试图从口译质量标准为切入点,以启发口译质量评估模式。法国释意派口译理论研究者Seleskovitch
  认为,口译的标准是“达意、通顺”。(Seleskovitch,1978)李越然认为,口译标准可以概括为“准确、通顺、及时”,简而言之就是“准、順、快”。(李越然,1999)我国口译理论研究者鲍刚认为,口译标准可以概括为“全面、准确、通畅”。(鲍刚,2005)王斌华则提出了:“准,整,顺,快”的口译标准。(王斌华,2007)
  为改善高校外语重研究轻应用的现状,提高外语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各类翻译比赛层出不穷,其中比较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口译比赛之一就是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研究分析2014年第五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东北区赛现场的口译转写文本,管窥东北地区高校口译教学的现状,指出影响口译质量因素,发掘完善口译评估模式的潜在意义。
  二、语料收集
  本研究的口译语料来自于第五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东北区赛口译现场录音。会议口译分为汉译英和英译汉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汉译英,汉语文本共352字,录音时长1分30秒。第二环节英译汉,英语文本共203词,录音时长1分40秒。为了更好地反映样本的完整性,本研究仅选择进入第二环节的12名选手的全部会议口译语料进行文本转写。此外,各参赛选手均代表东北地区各高校,已接受包括口译技巧、笔记法在内的一定的口译基础训练,因此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并按“准,整,顺,快”四大版块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因参赛选手对会议口译主题事先有所了解,故选手的言外知识或百科知识的不足不影响本研究结果。借助文本分析的手段,笔者按“准,整,顺,快”四大版块进行归纳分析,以找到造成口译质量欠缺的深层次原因。
  (一)译语的准确性
  例1:原语:最近,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关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大辩论。
  译语1:Recently there is a great debate on the internet about whether genetical modified food is safe.
  译语2:Recently there is a heated debate about the generated transformed food on the website.
  例2:原语:每一种转基因作物在推广之前,每一种转基因食品在上市之前,科学组织、科学家都要发表报告和论文,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
  译语1:Scientists also issue report to evaluate the security of e this technology before it is applied and put into the market.
  译语2:Before the food is listed on the market, the scientists will need to assess the security of the food through essays.
  例3:原语: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surely one of the greatest creative activities of humankind today.
  译语1:我们可以说,科技的发展以及创新是我们人类史中最为、最为重要的创新之一。
  译语2: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发展是人类社会目前最伟大的活动之一。
  例1中,转基因食物已经基本上是常见科技英语用词,其正确翻译为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译语1的误译genetical modified food和译语2的误译generated transformed food是由对词块记忆的混乱造成,相比下,译语1较译语2更可取,但这只是两者相较取其轻的无奈选择。
  例2译语1中,before后的主语it指代的是technology(技术),将技术应用于市场说不通,另外,原语表达的是“每一种转基因作物在推广之前”,因此不能简单地将applied和put进行整体搭配使用,而应是before it is applied and the GM food is put into the market。例2译语2中将转基因食品的“上市”理解为“be listed”,完全是没有理解透be listed适用的语域,be listed适用的语域是“公司上市”,此处原语的转基因食品上市实际指的是“转基因食品推向市场销售”,显然be listed的表达并不准确。
  例3中的译语1将one of the greatest creative activities 译为“最重要的创新之一”,译语2译为“最伟大的活动之一”,表面看似可取,但实则与原语表达相去甚远,正确理解应为“最伟大的创造性活动之一”。   (二)译语的完整性
  汉译英主要有四个层次的意思,其结构为“总—分—分—总”。首先总述转基因食品存在争议,然后陈述支持者观点,接下来陈述反对者的论断,最后综合正反两方的交集。行文思路十分清晰,层次分明。
  英译汉有三个层次的意思,首先说明科技进步的意义,接着讲科技进步的弊端(包括核战争,环境污染,气候及臭氧层变化等),最后文本就人类该如何更好发挥科技的作用开展论述。
  能够完整将汉译英和英译汉的信息较完整地表达出来的选手较少,多数选手在表达要点时,并未真正直击要点,而是与要点擦肩而过,甚至是与原文不相关,只是译员在无法抓住原文的情况下进行的无意义的补充。
  (三)译语的流畅性
  由于所有进入第二环节英译汉的选手都比其他被淘汰选手更优秀,所以总体而言,所有选手都能比较流畅的传译,较少出现因转换语码而长时间停顿,但流畅性的实现常以牺牲准确性为前提,主要体现为过多地重复使用某些词。从转录的文本来看,去掉多余的空白填充词后,译文剩下的内容显得很单薄。在汉译英中,过度使用的填充词有:and、so、but、this。在英译汉中,过度使用的填充词有:我们、而且、科技、这些/个/种。此外,个别参赛选手的流畅性因过度使用无意义填充而导致传译流畅性不足。
  (四)译语的及时傳译
  所有参赛选手们都能够在录音播放完之后及时对源语进行口头译语呈现,这除了得益于赛前备赛所养成的较好口译素质及较为出众的口译能力外,大赛的巨大压力也促使所有选手及时将译语传译出来,以免在传译之初就给评委留下口译能力不足的不良印象,影响其最终分数。但是,在做到及时传译的同时,也暴露了首句传译流畅性较差的不足。比如:
  例4:原语:最近,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关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大辩论。
  译语:Recently a heated discussion about the geo geo um the gen has has in discussed on the internet.
  由于开始传译就表现不佳,选手在接下来的口译中明显信心不足,整体口译质量也就随之受到影响。
  四、结语
  从比赛的整体来看,参赛选手都能较好地完成口译内容,流利度较好,能做到及时传译,但具体细节表达的准确性还有待加强,特别是对完整词块的正确记忆、词汇/词组的适用语域、信息传达的准确性。保证传译的完整性须加强对整体文本进行意义切分的训练,树立语篇意识。
  最后,口译质量的评估模式还应考虑受众的反应及跨文化信息的传递。要进行科学有效的质量评估,就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设定合适的标准权重比例,使用相关的评估模式。(蔡小红、方凡泉,2003)此外,口译跨越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发生在动态的职业交际场合,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陈菁,2013)因此,口译评估模式应将跨文化交际因素考虑在内,这仍有待更多研究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Seleskovitch D.Interpreting fo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M].Washington:Pen Booths,1978.
  [2]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3]蔡小红,方凡泉.论口译的质量与效果评估[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
  [4]陈菁.从口译交际行为的主体、客体和规范透视口译的文化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
  [5]李越然.论口译的社会功能——口译理论基础初探[J].中国翻译,1999.
  [6]王斌华.“口译能力”评估和“译员能力”评估——口译的客观评估模式初探[J].外语界,2007.
  责任编辑:张丽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分析全球化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巨大冲击,产生的文化趋同现象,结合旅游风景区、文化景观、博物馆文化系统等相关理论以及地域性景观的历史演变,阐述了博物馆景观设计对于地域文化的表达。从而将博物馆景观研究用于指导设计,发挥其打造旅游品牌,拉动旅游经济增长,提高景区知名度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旅游风景 地域文化 博物馆景观 文化系统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
[摘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冲击,Moocs更加促进英语教学的蓬勃发展,学习者学习资源更加丰富。网络课程视频短小精致,嵌入式检测逐步检测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学习者可以和教师及同学进行交流的特点,更加满足现在的学习者喜好。网络英语课程该如何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网络课程的活动设计应具有哪些特点,笔者对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高职学生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并针对其特点设计了网络英语课程的活
[摘要]近年来,大学英语开始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资源。[1]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引入了各类新型教学模式,以期提高教学成效。但仅限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动态显示,在内容扩充及课外延伸方面则较为不足。笔者发现,目前大学生阅读难题主要包括两点,一是阅读速度慢;二是阅读信息获取量小。究其原因,在于学生课堂效率的偏低和课外练习的缺乏。而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旨在扩充教学资源,扩大学生阅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一轮课改的理解和认识,针对以往的单一式教学模式,感受到课改的必要性。那么,面对新课改的开展,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谈实践体会。  [关键词]课堂 教学活力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0-0140-01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该在
[摘要]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贵阳市委在九届三次全会中提出:“奋力打造贵阳发展升级版”。我们紧紧围绕城市发展升级,提升贵阳文化软实力,传播贵阳声音,树立贵阳形象,弘扬贵阳精神。为达到此目的,本文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价值意义,厘清提升文化软实力与弘扬城市精神的逻辑联系,最后探讨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 软实力 弘扬 城市精神  [中图分类号]G12
[摘要]在校企全方位合作的背景下,本文以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校企合作的实践为例,探索以建设研究生培养基地为平台,以科研项目为依托,以“双导师双段式”联合培养研究生为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良好渠道。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基地 双导师双段式 创新型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1-0236-02  新时期新阶段,国际形势变化多端,综合国力竞
[摘要]词汇提取是从心理词汇中激活某一词项的心理表征的过程。言语听辨中的词汇提取往往会受到词频效应、词汇性效应、语义性效应及语境效应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有声材料进行实例分析,认识到影响取词的六大因素:词频效应、语音特征、句法范畴、词法结构、语境及听者的背景知识,同时分析考查了它们影响词汇提取的方式,以求帮助英语学习者排除干扰,成功进行言语听辨的词汇提取。  [关键词]心理词汇 言语听辨 词汇提
[摘要]双语教学是基于双语现象所产生的一种教学手段,目前在我国受到了一些院校的关注,高职高专一些专业也开展了双语教学的尝试。由于双语教学在我国主要在本科院校开展,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很多方面与高职高专院校有较大差异。如何选取适用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双语教学内容是讨论重点。本文主要围绕高职高专双语教学课程内容选取的原则及内容选取的基本过程开展,以涉外旅游专业《英美文化》课程为例,进行分析和推论。全文结合
[摘要]基本词汇是词汇中的主要部分,本文试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小处入手,对汉语基本词汇中几个形容词的发展从两个角度进行研究,以理清其演变脉络。  [关键词]基本词汇 形容词 发展 演变  [中图分类号]H1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9-0043-02  一、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自汉语词汇史从传统训诂学中解脱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人们对词汇
[摘要]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无论从哪个角度去审视,都应该是一个最美的平面。或许也可以说,它的每个角度都会是一个优秀的平面设计。人们不可能用作画的方法来设计建筑,虽然平面设计和建筑设计的设计方式不同,但我们可以从视觉经验中发现它们的许多美好之处。  [关键词]美学观点 平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0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