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设计美学观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li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无论从哪个角度去审视,都应该是一个最美的平面。或许也可以说,它的每个角度都会是一个优秀的平面设计。人们不可能用作画的方法来设计建筑,虽然平面设计和建筑设计的设计方式不同,但我们可以从视觉经验中发现它们的许多美好之处。
  [关键词]美学观点 平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091-01
  
  一、我的设计美学观
  通过对设计美学这门课的进一步学习,我对美学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自有了生命起,人们在潜意识下就有了对设计的简单概念,而且都围绕着在满足人们的需求下更好地诠释“美”的概念。也就是说,一切设计都是为了提高生活的质量,而质量的提高应该满足很多方面。美的设计不应该拘泥于形式,更应联系到精神、文化。这样社会的脚步才会走到当代,历史才会逐渐衍变到今天的各种形式。
  在艺术设计中,从一开始就创造了独特的美学意识。当今的设计美学是一门融入建筑、平面等多个学科的最终的体现,体现了多个学科的主观与客观的完美即统一。设计美学的思想不仅仅表现了形式的美感,最主要的是保留的历史意义和设计观的价值。
  (一)纵向思考
  人类漫长的历史中设计美学时刻在经历着各种衍变和流派的洗礼,我们也很难去评论哪种风格是最优秀的,这些风格和流派都因人而异,每种风格都对设计的“美”有着各不相同的理解。我认为也都是从一个简单的平面而引发的思考。每个人对“设计美学观”的理解是什么形式的,决定着你的设计将成为什么样的风格。因为,每种风格或者是流派都是在当时的时代下所诞生的,他们创造了最符合当时人的社会品位的物质。倘若我们置身于那个时代的话,我想他们就是“美”的设计的代言人。或许,正因为如此,设计只是经典,而却不能成为永恒。因为艺术永远包含着设计,所以我们说艺术才是永恒的。但是经典,是指那些具有典型性的东西。它既能表现某一时代的精髓,又在阐述着这个时代的背景。进步永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技术再提高,早些的设计总会被科技、文化的和新意识的思想所更新,从而走上新的设计舞台。
  (二)横向思考
  在当代,一个形式服从功能的时代,建筑的重要体现了它是一个起搏器,与我们的经济、生活、区域文化等方面联系紧密。各种形式都由建筑功能所决定,可影响人们生存环境的的确是建筑的形式,建筑功能与形式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由此可见,我们想评论建筑的美,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美”,也不在于它能否能影响历史,它的生命有多久,而其功能、意义、文化的“美”更赋予其深深的内涵。内涵中的“美”是设计中的精髓,是一个设计在具备实用功能的条件下,所体现出的对美的解释的内涵。人们都认为有实用价值的东西,才具有“美”的体现,不仅满足了我们的物质需求,还可以作为“美”的艺术品。在设计中,所说美学则是设计美学中层次最高、联系最紧密的美学,也是我们对设计之中的“美”深层次的领悟。同时,也追求着对美学的重新认识。
  二、建筑与平面的关系
  建筑与平面,单从词义上这两个词没什么太大联系,而每当我们走近一个建筑的时候,我们每走一步都是由一个平面所构成的,建筑包含平面,平面包含建筑。此时再重新审视,它们的关系就显得非常紧密了。再者,当我们看到一个建筑的平面图时都会让我们一目了然。
  建筑与平面,在联系上摆脱的不仅是功能上的设计,也产生了独立而鲜明的审美效果。建筑平面蕴涵着设计之美,同时也体现了强烈的审美意识。但是具体“美”在哪?怎么才能够体现出来?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建筑的功能性来判断建筑的平面在设计中所起到的作用,可是摆脱功能建筑设计和一件艺术品一样,从每个角度的平面上看,获得收获自己对设计美学的价值体现。
  三、建筑设计中的平面与设计美学的关系
  仅完成了一个建筑平面,并不代表着它鹤立鸡群,它应该体现美学的真正涵义。审美在很多时候超越了功能性。所以,两者在某种场合会产生矛盾。要想作为一个纯粹抽象的建筑作品,首先要给人们展示建筑新的概念,将一个纯粹的建筑平面予以真正的涵义,让这个完整的设计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这个建筑被拆除了几十年后再次被重建起来,其目的依旧是让人们参观充满审美意味的一种形式。
  建筑设计应注重人的“使用”,也就是功能,同时注重每个人对其各角度的观察,也就是平面。在心理上,给人们留有重要的位置,人们喜欢什么样的生活,同时就产生了什么样的设计作品。建筑的功能是根据不同人的生活方式、工作环境、兴趣爱好等等所做出的各种空间上的延伸。从而产生各式各样建筑的形式。可这“美”的外观又由何而来呢?为什么会产生多种多样的形式,又有如此特色的外观?是因为设计是以人为本的,人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建筑设计也是无穷变化的,设计美学也体现了它真的意义与美的理念。
  【参考文献】
  [1]章利国.现代设计美学.河南美术出版社,2007.
  [2]曾坚.建筑美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李砚祖.环境艺术设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贯彻新一轮教学改革的精神,在政治课教学中,我尝试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师讲授法,采取体验式教学法,以期能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升华情感、增长知识、感悟人生。  [关键词]课堂 创设情境 体验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3-0164-01    曾阅读过这样一句格言:“I hear,I forget;I see
[摘要]通过分析全球化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巨大冲击,产生的文化趋同现象,结合旅游风景区、文化景观、博物馆文化系统等相关理论以及地域性景观的历史演变,阐述了博物馆景观设计对于地域文化的表达。从而将博物馆景观研究用于指导设计,发挥其打造旅游品牌,拉动旅游经济增长,提高景区知名度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旅游风景 地域文化 博物馆景观 文化系统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
[摘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冲击,Moocs更加促进英语教学的蓬勃发展,学习者学习资源更加丰富。网络课程视频短小精致,嵌入式检测逐步检测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学习者可以和教师及同学进行交流的特点,更加满足现在的学习者喜好。网络英语课程该如何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网络课程的活动设计应具有哪些特点,笔者对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高职学生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并针对其特点设计了网络英语课程的活
[摘要]近年来,大学英语开始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资源。[1]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引入了各类新型教学模式,以期提高教学成效。但仅限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动态显示,在内容扩充及课外延伸方面则较为不足。笔者发现,目前大学生阅读难题主要包括两点,一是阅读速度慢;二是阅读信息获取量小。究其原因,在于学生课堂效率的偏低和课外练习的缺乏。而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旨在扩充教学资源,扩大学生阅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一轮课改的理解和认识,针对以往的单一式教学模式,感受到课改的必要性。那么,面对新课改的开展,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谈实践体会。  [关键词]课堂 教学活力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0-0140-01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该在
[摘要]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贵阳市委在九届三次全会中提出:“奋力打造贵阳发展升级版”。我们紧紧围绕城市发展升级,提升贵阳文化软实力,传播贵阳声音,树立贵阳形象,弘扬贵阳精神。为达到此目的,本文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价值意义,厘清提升文化软实力与弘扬城市精神的逻辑联系,最后探讨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 软实力 弘扬 城市精神  [中图分类号]G12
[摘要]在校企全方位合作的背景下,本文以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校企合作的实践为例,探索以建设研究生培养基地为平台,以科研项目为依托,以“双导师双段式”联合培养研究生为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良好渠道。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基地 双导师双段式 创新型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1-0236-02  新时期新阶段,国际形势变化多端,综合国力竞
[摘要]词汇提取是从心理词汇中激活某一词项的心理表征的过程。言语听辨中的词汇提取往往会受到词频效应、词汇性效应、语义性效应及语境效应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有声材料进行实例分析,认识到影响取词的六大因素:词频效应、语音特征、句法范畴、词法结构、语境及听者的背景知识,同时分析考查了它们影响词汇提取的方式,以求帮助英语学习者排除干扰,成功进行言语听辨的词汇提取。  [关键词]心理词汇 言语听辨 词汇提
[摘要]双语教学是基于双语现象所产生的一种教学手段,目前在我国受到了一些院校的关注,高职高专一些专业也开展了双语教学的尝试。由于双语教学在我国主要在本科院校开展,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很多方面与高职高专院校有较大差异。如何选取适用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双语教学内容是讨论重点。本文主要围绕高职高专双语教学课程内容选取的原则及内容选取的基本过程开展,以涉外旅游专业《英美文化》课程为例,进行分析和推论。全文结合
[摘要]基本词汇是词汇中的主要部分,本文试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小处入手,对汉语基本词汇中几个形容词的发展从两个角度进行研究,以理清其演变脉络。  [关键词]基本词汇 形容词 发展 演变  [中图分类号]H1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9-0043-02  一、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自汉语词汇史从传统训诂学中解脱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人们对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