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有机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1988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方法的选用,提升教学效率。本文简要分析了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运用多媒体教学、开展探究式学习这两种优化策略,以期为高中化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有机化学 问题 优化策略
  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有机化学占据了高中化学教材的四分之一,高考试卷中有多道试题都涉及有机化学的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优化高中有机化学的效果。
  一、目前高中有机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方式单一
  大部分教师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知识点,只把学生当作学习的机器,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忽略了学生对于学习的个人情感,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效率。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行将呆板、抽象的课程内容传授给学生,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2.学生承受压力过大
  高中有机化学知识较为抽象,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焦躁的情绪。再加上高考的压力令学生极度紧张,学习效率也有所降低。然而,大部分教师依旧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承受的压力过大,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烦躁心理,学习成绩自然不理想。
  二、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优化策略
  1.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
  相比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学习难度更大。因为高中有机化学的学习内容涉及有机物的物质结构,而部分物质结构属于三维结构,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和想象力。但是,部分学生并不具备这一能力。除此以外,有机化学存在较为复杂的反应机理和反应方程式。需要学生花费较多时间与精力进行理解、消化。但受教学时间的限制,大部分教师只能通过口述为学生进行讲解,导致学生无法完全理解这部分有机化学的知识。如果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为学生展示化学反应机理和反应过程,就能为学生直观形象地展示有机物的物质结构,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如在讲解化合物成键过程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演示碳、氢、氧和氮等多个化学元素通过怎样的连接方式形成有机化合物。教师可在课前制作一段多媒体视频,用带有四个孔的红球表示碳原子,用带有三个孔的绿球表示氮原子,带有两个孔的蓝球表示氧原子,用带有一个空的白球表示氢原子,用细长的圆柱状物体表示键。之后,教师向学生讲解氧原子、氮原子、氢原子和碳原子分别可以连接键的数量,利用视频中圆柱与球体之间的连接,向学生演示有机物的成键原理。
  2.开展探究式学习
  不同于无机化学的学习,有机化学的学习内容更为复杂多样,学生无法依靠记忆与单纯地背诵理解有机化学的内容,而是需要深入了解有机物结构、有机物反应机理和官能团的性质。因此,除了背诵知识点以外,学生还需要学会主动思考。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形成思考习惯,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思考状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可适时地在课堂中进行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过程,借助研究有机物反应及其性质,从有机物结构方面理解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讲解“酸与醇的酯化反应”时,大部分教师往往会单纯地向学生讲授教材中的知识点,告诉学生酸与醇在反应过程中会将一个水分子脱出,形成酯。而水是由酸供应了一个羟基,醇供应了一个氧,两者相结合而成的。这样的教学,难免会使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不可以是由酸供应氢,而由醇供应羟基?”教师如果没有解答清楚,学生的知识体系便会出现漏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能否由酸供应氢,而由醇供应羟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提出验证方式。学生通过自身探索得出答案,不仅可以解答疑问,这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结语
  如今,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愈加广泛,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学生学好有机化学,对其日后生活与工作都具有积极影响。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一位游人去法国旅行,火车在一个站点短暂停留。他决定下车走走,顺便填饱肚子,于是他走进了一家离车站很近的餐厅。店主向他推荐了几款热狗,他边听边翻看菜谱,目光停留在一道汤上,问道:“这汤味道如何?”店主回答道:“很抱歉,先生,这汤我不能卖给你。”游人诧异地说:“为什么?我又不是不给钱!”“这不是钱的事,我看您从车站出来,又没带行李,所以猜想您应该是马上要去赶火车,所以我推荐几款美味的热狗给您,方便快捷
高中数学教学的创新注重因材施教,教师应以启发、诱导、点拨、调控作为主要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核心,摒弃“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启发式”的教学新天地,从而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展示才华,提高悟性。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它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问题、选择例
摘要: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孕育着丰富多彩的地域美术文化,各自的人文情怀、地域特色铸就灿烂的艺术资源。地域文化是形成中国画风格的主要因素,画家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题材的选择与表现以及审美情趣等,在特定的区域、文化背景下所引发的艺术创造,尤其对于中国写意风格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经历时间的洗礼,在江西保留下来的地域特色文化中,以“红杜鹃”为载体展现了地方独特的审美趣味,有利于培养学生爱自然、爱家乡的审美
摘要:人的天赋、才能各异,这是遗传和变异导致的结果。教育不仅要体现人的普遍共性,还要体现人的个性化发展。虽然人的天赋有差异,但教育能使人的天赋潜能得到充分地展现。本文阐述了教育对展现人的天赋潜能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育 个性 天赋 潜能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希望,但人的智力水平各不相同,所以人的个性发展也是多方向的。要开展同时符合人共性与个性要求的教育,既体现了人的普遍共性,即追求和谐的人生方
不知不觉,登上教坛已有十年。回想语文课程改革前,笔者自以为课前把文本知识点研究透彻,课堂上把课文讲解清楚,课后狠抓学生做好相关练习,就不愁学生学不好语文。然而,如此费尽心力的结果却是:学生在生活中“张不了嘴,动不了笔”,考试成绩也不理想。笔者不禁感到困惑,为什么花了那么多心思和精力,学生还是学不好语文呢?  就在笔者为此苦恼之时,以高效课堂为主的教育模式给笔者指明了方向和方法。在上课前,笔者要求学
摘要:公民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消除种族间的歧视及做好移民后代的教育。中国是一个多民族文化国家,应加深对公民教育内涵的理解,以适应全球化发展需求。本文分析了美国多元化公民教育的途径,阐述了其对我国公民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多元文化 公民教育 启示  美国是一个有着多文化、多种族及多民族的国家,多元文化主义是美国实行的主要政策。20世纪60年代,多元文化主义教育政策开始在美国盛行,为了更好地适应多元
摘要:本文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8例呼吸机面罩给氧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研究呼吸机面罩给氧患者在呼吸机面罩给氧期间的焦虑、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呼吸机面罩给氧患者做好心理护理。  关键词:呼吸机面罩给氧 焦虑 抑郁 状况 分析  在患者自然通气和(或)氧合功能出现障碍时,运用呼吸机面罩能使患者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方法,其优点在于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人们对小学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加关注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教师在保障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要重视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为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供重要保障。本文主要研究了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保障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为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提供了参考竟见。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 小学数学 教学有效性  教师应重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其教学形式的革新也尤为重要。本文先分析了开展初中政治体验式教学的内因和外因,然后深入分析了体验式教学的发展前景,探讨并阐述了其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初中政治 体验式教学  一、开展初中政治体验式教学的内因与外因  1.开展初中政治体验式教学的内因  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情景教学模式,在当今日益丰富的教学模式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活力和适用性。初中阶段是学生塑造自我、
摘要: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当前各高校面临的工作难点。本文提出以“德”为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承红色基因,让思想政治理论课走进学生心里。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立德树人,打牢师生信仰根基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坚持贯彻立德树人的育人方针,将树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作为最高之“德”、最大之“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