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宝宝讲道理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tong12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怀美又偷溜到厨房吃做菜用的白糖,我实在很生气。平常吃的糖果、巧克力等,我都藏在她够不着的地方,谁想她小小年纪却如此古灵精怪,已经第二次发现厨房糖罐里有甜头尝了。
  我非常恼火地将怀美叫到身边。她爸爸在旁边悄声提醒:千万别打也别骂,讲讲道理就行,孩子嘛,哪有不犯错的时候。丈夫都这样说了,我还能怎么办,只好强压住心中的不愉快,谆谆教导:“宝贝,你不能再吃糖了。知道吗?这对你的牙齿不好,你会长蛀牙的。而且,马上就要吃饭了,你吃完糖以后,就没有胃口吃饭,再说……”我不停地说呀说,希望把大道理全输进她的脑子里。
  可是怀美满脸懵懂,摇头急嚷:“不,我就要吃,糖很甜!”
  “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不行!你怎么每次都不听话呢?再这样就把你送到奶奶家去,就因为你,我什么都干不了,照顾你吃喝拉撒……”怀美开始撒泼,似乎一点也没听进我说的道理。我耐着性子继续讲,等她哭得筋疲力尽时,我才住嘴。但结果是,怀美仍然吵闹不休地要吃糖。哎,孩子怎么就听不进道理呢?
  “会不会她压根就没听懂你在说什么?”正在我苦恼之际,她爸的一句话提醒了我。是啊,两岁小孩怎么能听得懂什么是蛀牙,什么是胃口?她只想要一块糖,因为糖的味道对她而言,实在太好!既然她听不懂的话,我讲也是白讲。所以,我决定试试直接拒绝的方法。当怀美再偷糖吃时,我没再像以前那样大讲道理,而直接告诉她,不能吃糖,看爸爸妈妈也没吃,并把糖罐拿走,结果她反倒很乖顺地放弃了糖罐。
  针对此般异常状况,她爸立即充电,看了几本教育书籍,然后,夸我不和宝宝讲道理这方法很科学。像德国的儿童心理学家便认为:“幼儿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因为他们不能理解这些。到幼儿园的年龄后,可以给他们作一些简略的解释,随着年龄的增长,才需要父母陈述一些更具体的理由。譬如妈妈带孩子去食品店买蛋糕,孩子吃完后就把包装纸扔在路边,妈妈只需对孩子说:‘把纸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而不必以‘大家都这样扔的话,地球就会变脏的,人类就没有足够好的空气呼吸’等道理去阐述,过多的理由反而会带来负面效果。”
  看来是我高估了话语的作用。为给说服孩子,我常常是绞尽脑汁,想出所有对教育她有作用的理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动的时候还常常会加一些与主体无关的内容。却不知,我的长篇大论会让孩子很为难,不知道我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结果是我说得越多,效果也就越差。
  隔天早上起床,我想让怀美自己穿鞋袜,但没再像以前那样跟她讲很多道理:“你愿不愿意自己穿袜子和鞋子,做个乖孩子呢?妈妈没有时间帮你穿了,因为妈妈要做早饭,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而是简单明了地对她说:“宝贝,自己穿袜子和鞋子,我知道你很棒!”结果奇迹再次产生了,怀美心情愉悦地拿起她的小袜子穿了起来……
  现在,她正慢慢长成全家希望的好孩子,我也因为不用跟她讲太多的道理而逐渐改掉唠叨的坏习惯。整个家散发出和谐、温馨的味道,没有什么比这更让我欣喜了。
其他文献
课间,美术老师走进我办公室说:“郭姐,你儿子可厉害了!今天我教他们用硬卡纸做五彩球,你儿子没有带卡纸,他就用几张A4纸做了出来。他们班做出来的只有4个,其中最好的那个就是你儿子做的,实在不容易。连我都不知道,用那么软的A4纸还可以做出五彩球来!”听到别人夸儿子,我自然心花怒放。我从小就动手能力很差,导致后来学一些理科知识时非常吃力:学几何,头脑里没有空间概念;学物理化学,常常看着别人轻松完成实验,
尿床习惯自古有之,不该说是“现代病”。然而,在我国首届小儿遗尿专题研讨会上的资料表明,目前我国3~15岁年龄段尿床的平均发病率为13.7%,全国大概有3000万尿床儿童(保守数字)。可现代的很多家长认为4~5岁孩子尿床,是正常现象,这不明明是现代人连观念都“西化”了,跟洋观念走进了误区吗?所以专家强烈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尿床儿童。  孩子尿床为什么日益增加?  仔细研究尿床的病因分类可以发现,真正因
●采访/陈艺平  撰文/曾令强    王淇,一位年仅6岁却已经闻名全国的舞蹈精灵,不仅在2006年的CCTV《家庭总动员》节目中过关斩将,一举夺得了全国总冠军;更在2007年CCTV《神州大舞台》节目中获得“魅力宝宝”的第一名,成为了全国年龄最小的舞蹈得奖专业户!    艺术世家熏陶出小舞者  王淇的爸爸王德辉是中国舞蹈协会会员,妈妈温勤是一名音乐老师,出生于这样一个热爱舞蹈表演艺术的家庭,王淇从
个案1:  莉莉妈认为孩子应该独立自主,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任何事都鼓励莉莉把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甚至允许她反驳大人。最近,爷爷奶奶住到了欣欣家,妈妈发现欣欣一点也不尊敬长辈,一有不满就顶撞爷爷奶奶。莉莉妈妈为此烦恼不已,想给莉莉立点规矩,又怕莉莉以前养成的一些良好习惯付诸东流。    个案2:  加加妈一直主张让孩子自由自主,加加从小就在非常自由的环境中长大。自从加加上了幼儿园后,烦恼就跟着来了。
细心的读者也许已经发现了,案例中的晨晨其实是一个正常普通的孩子,偶尔对口味单一的饭菜感到厌倦,一晃神扣错了纽扣,在邻居面前少了那么点争强好胜的心,面对陌生环境时需要一个慢慢熟悉的过程……然而,这些情理之中的小事故却被妈妈无限放大了,从眼下晨晨细微的不足,看到了日后在孩子性格、行为、习惯上产生缺陷的苗头。为了尽快让孩子培养良好习惯,赢在起跑线上,妈妈抓住了层层表现出的所有毛病,眼中尽是孩子的不完美,
小芳聪明可爱,可总喜欢吮吸自己的大拇指,尤其是在不高兴或受到批评时。父母用尽了各种办法纠正:训斥、批评甚至捆绑双手……都无济于事。  吮手指头的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心理学研究表明,2~3岁以下的婴幼儿吮手指是正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失。若孩子一直保留这个行为,就不单是个坏习惯的问题,而是可能隐含着心理异常的因素。  在身体健康方面,孩子常吮手指头将导致被吮吸的局部组织增生,指头外观异
马的主人把刚刚买下的一匹未经训练的小马,交给了经验丰富的驯马师,希望两个月后可以看到一匹驯服的马。驯马师含笑点了点头,并欢迎主人随时来查看马的变化。一个月后,主人看到了小马的变化,小马不再顽皮不拘,而是行动上有所收敛;又过了三周,驯马师通知这个人来验收成果。这时小马的进步令主人难以置信!小马不仅对驯马师的指令乖乖听从,从不违背,而且反应迅速。当主人向驯马师讨教经验时,驯马师笑着说:“其实道理很简单
大家都知道古代“学弈”的故事:两个孩子一块儿听老师讲下棋的知识,两个孩子都很聪明,但是听讲情况大不相同。一个专心致志,只听老师讲解,任何事情也干扰不了他;而另一个心里总想着有大雁从天空飞过,想着用箭把它射下来炖肉吃。结果,前一个学得非常出色,后一个学得稀里糊涂。同样是聪明的孩子,为什么出现两种结果?因为意志品质不同。前一个孩子目的明确、自觉性强、自制力强、能够坚持到底。  青年人的意志是培养的结果
前途驿(上海)智趣沙龍日前在上海举办,前途汽车总裁王克坚特邀两位打造无数经典车型的设计大师——意大利汽车设计公司GFG董事长乔盖托·乔治亚罗先生,以及GFG总裁法布里奇奥·乔治亚罗先生,畅谈汽车设计哲学。  他们认为,创新不仅需要独特的眼光,更要坚持原创设计之路,有勇气去研究与尝试新方向,打破常规,赋予事物全新概念,以创新的姿态,来应对如今蜂拥而上的汽车品牌。对于创新的分享,与前途汽车“先天下之行
因为工作的关系,然然爸经常要出去应酬,而且一忙起来常常日夜颠倒,每年还差不多一半的时间出差在外,几乎没什么时间管教孩子。  然然4岁生日那天,然然爸又因为应酬没能回来吃晚饭,然然直到夜里12点了还不肯睡觉,坐在沙发上等爸爸。一见爸爸回来,然然便哭着扑进他怀里:“爸爸,你是不是不要我和妈咪了?”然然的话让爸爸十分惊讶,不知道儿子为什么会问这样的问题。他和妻子细谈了一个晚上,了解到然然现在有些懦弱,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