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用画故事的形式(卡通画)提升造型能力初探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jieyeyi5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绘画的基础是造型,几何体的训练既枯燥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练习,而卡通画是深受初中生喜爱的一种绘画形式,在中学美术课本中就有较为独立章节出现,即吸引学生欣赏,又增添了学生的绘画兴趣及动手绘画的欲望,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大胆动手创作并在此基础上提升造型能力,多练、多想、多观察,这就是我们所要面对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笔者从耳熟能详的故事入手,单个形象创作到多幅画创作表现故事情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完成了学生由看到想再到试,由临摹到创作的转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生;造型能力;卡通画创作
  提起卡通画,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的,初中生更是热衷于此,对卡通画的了解比语文课中要背诵的片段还要熟练,也难怪,卡通画里的人物性格鲜明、夸张幽默的形象,往往使人忍俊不禁,看到美术课本上的卡通画章节,学生都想好好表现一番。初看他们的卡通画作品,色彩鲜明,风趣幽默,线条简单明了,但还是有些形体变形、架构松散,怎样才能引导初中生运用故事情节中主要物件进行构图,大胆添加环境特定元素创作趣志幽默的人物形象和道具,有效地提升绘画造型能力,给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方向。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尝试,引导学生从单个形象创作到多幅画续画创作表现故事、生活情节,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以兴趣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在卡通画创作教学前,笔者先以学生对卡通画的兴趣为切入点,引导他们认识卡通画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图文结合,简单明了,并了解卡通形象的创作过程,“实现从欣赏者到创作者的角色转换”。美术课上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学生喜爱的动画片断,如《米老鼠和唐老鸭》《动物总动员》等。在播放中有意识地定格生动的画面让学生观察,共同讨论分析卡通画概括、夸张、生动、幽默的特点,分析人物的神态、动作对心理表达的作用,分析简练生动的表现手法,并总结动画片动物总是皆大欢喜的结局,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聚精会神,学习积极性热情高涨,随后笔者讲述了《米老鼠和唐老鸭》这部故事的创作年代及其中的种种历程,让学生思考:能否从“欣赏者”到“创作者”进行转换,创作属于自己的卡通形象来讲述卡通故事。经过适当的引导,激起了学生创作的热情,都在期待着能创作属于自己的卡通形象。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创作欲望空前高涨,个个跃跃欲试,一展身手。
  二、立足生活,展开联想,尝试单个卡通形象创作
  农村初中生在小学阶段的美术基本就以次科对待,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且有规律的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薄弱,對技法的理解和掌握也较为缓慢。在创作构思上,教师需要设计简单造型的训练,同时设计发散性创作主题并加以引导,生活是创作的基础,在设计创作主题时,笔者从生活中最简单的形状入手,由局部创意到整体表现,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创作的方法。
  首先,笔者提出了“相似形发散创意点”为创作主题,训练学生找相似形进行发散想象,初步形成简单的造型。在教学中,笔者先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形状如手形、圆形、长方形等展开联想,用手形添加五官和发型,变成表情丰富、幽默可爱的卡通人物头像,引导学生自由选择形状展开联想,根据人物性别、个性、情绪来创意五官、发型并添加装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激活,他们的作品各有千秋,有柚子脸的潘长江,茄子形的刘翔,甚至还有圆形脸可爱的美术老师。课堂交流与互相合作中,学生的创作热情高涨,听着同学赞叹的话和老师的表扬,学生心里美滋滋的。
  其次,笔者展开了创作主题为“同学大变脸”,让学生对同学之间进行观察写生,分析同学的个性特点和典型动作、衣着和发型等运用夸张、概括的手法转化成卡通人物形象。“让学生理解生活形象与卡通艺术的共性与个性,掌握概括与夸张变形的创作手法”;通过一系列由浅入深的训练,学生的卡通创作能力得以逐步提高,创作热情愈显高涨,有了创作方法和体验,也就乐于创作了。
  三、运用多幅画形式,用卡通画讲述自己的故事,注重造型的准确性
  单个卡通形象创作尝试是为了有富有情节变化的卡通故事创作打下基础,学生一幅幅鲜活的卡通人物造型就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需要巧妙设计才能串成动人的项链”。在卡通故事创作中,情节连贯性构思和有趣的创意是创作重点,卡通形象的演译是故事主角,道具的合理运用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形成精彩的作品,笔者在课堂上提出“险象环生,又在掌控中”的要求,运用多幅画来表现,既有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又使故事更立体。在《画故事》一课中,教材要求学生“用三至五幅系列作品画出你喜欢的故事”,命题的空间很大,让学生有自由选择、发挥的余地。笔者做了这样的教学设计:1.以《狼》(连环画)为蓝本进行续画,让同学们分析结局,一是狼死,二是屠夫死,或两者都不死。在《狼》的故事中让续画出现不同的结局,然后分组进行创作,四人一组,从故事的发展结局中选择典型人物与景物相搭配进行续画。2.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发展进行创作。续画创作相对比较易于把握人物塑造与场景搭配,学生的信心更足,所出现的作品也妙趣横生、幽默诙谐,学生的作品大多体现正义感,即是狼必死,这种皆大欢喜的结局也符合人类善良的本性。其他不同的续画结局也在情理之中。为了使学生的作品得以展示,笔者跟学生一起做了橱窗作品展示,让学生把创作意图写成文字贴在作品上,展示在教室走廊橱窗处,除了本班学生能欣赏外,其他班学生也可欣赏到这样优秀的作品,学生除了感到自豪之外,也有成功的喜悦感,同时增强了同学们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赏析作品,欣赏学生,让学生快乐创作,运用多种评价能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更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卡通画创作,带给了学生自信与快乐,改变了学生对卡通画的选择与区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造型能力,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让学生开始关注社会和他人,体验辛苦创作并享受快乐。
  [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初中生如何用画故事的形式提升造型能力研究》课题编号:GDXKT14710]
  参考文献:
  [1]王清香.初中生素描造型能力提高的途径[J].师道·教研,2011(12).
  [2]庄云兰.在思考中提升学生的绘画造型能力和创作能力[J].成才之路,2012.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是笔者在核心素养的学习之后,结合课堂教学,反思教学的收获。着重从写字、读书和作文三方面阐述了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操作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字读书;作文教学  从教十多年来,上了多少节课已然记不清楚了,但是每上完公开课或者是要去上优质课的老师借用班级磨课,而后重新再上一遍的场景却历历在目。为什么看上去准备如此精心,气氛如此活跃的课堂却难安一颗老师担忧的心?课堂有多少花边儿可以剔除
【摘要】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德育工作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新时期德育是树人的伟大奠基工程,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根本宗旨,也是年级管理工作的永恒主题。下面就围绕主题浅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年级管理;实效性  德育当属于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目前,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仍然存在各种问题,而德育工作开展的现状和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要求又有着很密切的联系,以及具备
【摘要】创設真实有效的课堂语境,能使语言的知识点更贴近生活,更生动具体,更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也是遵循小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原则,通过语境教学策略,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英语;创设语境;课堂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2012)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语言技能的目标和要求是,通过英语课程标准的学习,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掌握听、说、读、写等技能,形成用英语交流的能力
【摘要】初二生物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终结性考试,是评估初中学生所规定的生物学学业水平程度,考试内容包含七八年级四册书。中考前复习的准备工作量非常之大,其中小组合作是复习方法中的一个,能使学生的复习多样化、灵活性高,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和创新精神。基于此,本文浅析了初中生物中考前小组合作复习方法的重要性。  【关键词】初中生物中考;复习;小组合作  在我国颁布的《生物课程
【摘要】数学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小学生思维方式更偏重于形象思维,思维还不够严谨,在进行数学计算时很容易粗心大意、丢三落四,计算错误是小学生数学考试丢分的重要原因。数学教师增加课后计算题的训练,对学生经常出错的计算题目进行汇总,巧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加强易错知识点的讲解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细化计算题的讲解,可以提升学生的计
【摘要】计算,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是获得更高级数学知识的基础。但就目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而言,其正确率并不高,因为小学生年纪太小,思维方式过于活跃,课堂注意力集中难度很大。而随着我国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已逐步引入小学教育并广泛发展起来。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地适当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注重研究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
【摘要】幼儿的成长需要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幼儿是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储备力量”,做好幼儿教育是幼儿园应积极承担的责任。作为幼儿园园长,需要以幼儿们的性格和心理特征为出发点,培育幼儿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家园合作中助力幼儿们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园教育处于个体接受正式教育的始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或多或少影响着幼儿们的道德素质和习惯养成。传统幼儿园教育中常
【摘要】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水平是大面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于全面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维护家庭社区稳定,建设小康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关注学困生的成长,明确学困生的成因,实施个性化教育,带领他们走出学习的困境,让每一个孩子都“闪亮”起来,是社会赋予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使命。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  一年级学生从幼儿园转入小学,有些学生逐渐感到学习不再是件快乐的
【摘要】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朗读能力的培养是重点的内容,可以促进学生语言建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而在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与教学的内容的结合,还需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深化知识理解,得到综合素质提升。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出现的问题,并介绍了有效培养的策略,希望能够提高阅读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代替的作用。通过使用“周记”的方式让学生及时回顾旧知,并且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去梳理数学知识与信息,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以及表达能力,让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