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十多年来,由于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张,学生素质普遍下降,尤其是二本院校的生源进一步变差,进而导致教学质量普遍下降,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是当今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而高校教研室是践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其运行情况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然而,现如今高校对教研室不够重视,教研室形同虚设,从而产生了各种问题,因此本文就当今高校教研室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
1.制度不完善,管理流于形式
目前,我国各个高校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很多情况下教研室的工作开展是靠人情关系来进行的,再加上对教研室的建设和发展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够,致使教研活动几乎停滞,管理处于比较松散的尴尬局面,教研室的功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2.教研室对科研工作缺乏组织和管理
在我国高校中,高校教师在评定职称时,主要考核的是论文数量或者质量,而对于教学方面的考核可以说是可有可无,学生、督导组的评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而形成了“轻教学、重科研”的局面,然而,教研室却往往只注重教学的检查和考核,而轻视了对科研工作的考核,造成了教研室监管和教师晋升要求的矛盾,不利于专业的可持续发展[1]。
3.教研室对人才发展缺乏指导
教研室往往没有起到提高刚入职的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作用,虽然这些教师在科研方面有成果,但很多是非师范专业毕业,没有经过系统的师范技能培训,教学技能比较差,在这方面,教研室缺乏指导,从而导致其教学技能进步缓慢[2]。
4.教研室活动开展的效果不够明显
多数教研室在开展活动时,没有收到该有的效果,比如教研室组织公开课,有些教师也就是听听了事,根本没有带着学习或者指导的心思去听,使得本可用来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机会白白浪费。
二、对策
1.建立规章制度,健全管理体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的建立是教研室工作的基本保障。学院层面上要建设健全教研室规章制度,教研室层面上每位成员要清楚各自的职责,再加上要有相应的激励和惩罚措施与制度,这样才能最终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3]。
2.教研室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科研工作
有些教师擅长教学,有些教师擅长科学研究,因此根据个人的科研能力适当调整教学工作量,对擅长教学、热心教学的教师,教学分值可以多一些,科研分值可以少一些;对擅长科研、热心科研的教师,科研分值可以多一些,教学分值可以少一些[4]。这样才能让他们都能在各自喜爱和擅长的领域最大化发挥才能。
3.教研室要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1)教研室应该对每一位教师的上课特点了如指掌,如哪位教师思维逻辑性强,善于讲解理论性强的课程,哪些教师善于鼓舞学生,调动学生的奋斗欲望,哪些老师善于讲解实验类课程,哪些教师善于和学生打交道,等等,把适当的人放到适当的位置上。
(2)在教学中,坚持老教师的示范授课、同行听课及青年教师试讲制;注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同时,定期开展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以提高新进教师的教学质量[5]。
4.其他方面
由于高校对教研室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够,教研室不可能解决教师面临的所有问题。但是,教研室可以加强凝聚力,让教师以教研室为家,通过思想上的真诚互动,生活上的互相关心、工作上的全力合作,让大家愿意为提高教学能力付出努力。
参考文献:
[1][2]张艳. 谈教学学术视野下的高校教研室建设[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03): 28—29.
[3]黎明.高校教研室体制改革的思考[J].学园, 2014(33):33.
[4]许四杰, 宁波, 郭新丽, 等.新媒体时代高校教研室面临的挑战与转型[J].高等农业教育, 2013(02):67—70.
[5]白丽, 申元英, 吴利先, 等.以培育优秀课程为目标的教研室建设实践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 2013(01):98—100.
一、存在的问题
1.制度不完善,管理流于形式
目前,我国各个高校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很多情况下教研室的工作开展是靠人情关系来进行的,再加上对教研室的建设和发展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够,致使教研活动几乎停滞,管理处于比较松散的尴尬局面,教研室的功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2.教研室对科研工作缺乏组织和管理
在我国高校中,高校教师在评定职称时,主要考核的是论文数量或者质量,而对于教学方面的考核可以说是可有可无,学生、督导组的评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而形成了“轻教学、重科研”的局面,然而,教研室却往往只注重教学的检查和考核,而轻视了对科研工作的考核,造成了教研室监管和教师晋升要求的矛盾,不利于专业的可持续发展[1]。
3.教研室对人才发展缺乏指导
教研室往往没有起到提高刚入职的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作用,虽然这些教师在科研方面有成果,但很多是非师范专业毕业,没有经过系统的师范技能培训,教学技能比较差,在这方面,教研室缺乏指导,从而导致其教学技能进步缓慢[2]。
4.教研室活动开展的效果不够明显
多数教研室在开展活动时,没有收到该有的效果,比如教研室组织公开课,有些教师也就是听听了事,根本没有带着学习或者指导的心思去听,使得本可用来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机会白白浪费。
二、对策
1.建立规章制度,健全管理体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的建立是教研室工作的基本保障。学院层面上要建设健全教研室规章制度,教研室层面上每位成员要清楚各自的职责,再加上要有相应的激励和惩罚措施与制度,这样才能最终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3]。
2.教研室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科研工作
有些教师擅长教学,有些教师擅长科学研究,因此根据个人的科研能力适当调整教学工作量,对擅长教学、热心教学的教师,教学分值可以多一些,科研分值可以少一些;对擅长科研、热心科研的教师,科研分值可以多一些,教学分值可以少一些[4]。这样才能让他们都能在各自喜爱和擅长的领域最大化发挥才能。
3.教研室要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1)教研室应该对每一位教师的上课特点了如指掌,如哪位教师思维逻辑性强,善于讲解理论性强的课程,哪些教师善于鼓舞学生,调动学生的奋斗欲望,哪些老师善于讲解实验类课程,哪些教师善于和学生打交道,等等,把适当的人放到适当的位置上。
(2)在教学中,坚持老教师的示范授课、同行听课及青年教师试讲制;注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同时,定期开展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以提高新进教师的教学质量[5]。
4.其他方面
由于高校对教研室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够,教研室不可能解决教师面临的所有问题。但是,教研室可以加强凝聚力,让教师以教研室为家,通过思想上的真诚互动,生活上的互相关心、工作上的全力合作,让大家愿意为提高教学能力付出努力。
参考文献:
[1][2]张艳. 谈教学学术视野下的高校教研室建设[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03): 28—29.
[3]黎明.高校教研室体制改革的思考[J].学园, 2014(33):33.
[4]许四杰, 宁波, 郭新丽, 等.新媒体时代高校教研室面临的挑战与转型[J].高等农业教育, 2013(02):67—70.
[5]白丽, 申元英, 吴利先, 等.以培育优秀课程为目标的教研室建设实践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 2013(01):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