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互助学习”成就高效课堂

来源 :新校园·学习(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9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上教师的教远远大于学生的学。按理说,教学是教师的教加上学生的学才叫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只见教师的教,少有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所用的时间远远大于学生的学所用的时间。教师唯恐落下知识的边边角角,唯恐讲少了教不会学生,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激发。这样一来,教学就变成了教师的教了。
   2.课堂上缺少真正的互动。教师只和少数优秀生或被提问的学生互动。这种互动,既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尤其是中下游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教师由此获得的反馈信息是片面的、狭窄的、没有代表性的。长期这样下去,不少中下游学生一点点地丧失了学习兴趣,慢慢变成差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差生的队伍慢慢扩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变得困难重重。
   3.大部分学生不会自主学习,使课堂教学高耗低效。学生长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课堂上不善于思考,不能主动、积极地与他人合作、讨论、交流。比如讨论、交流问题时只局限在几个好学生之间,很大一部分学生只充当倾听的角色;在实验过程中只是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几个男生在操作,部分学生,尤其是女生,动手操作的意识几乎没有,只是充当观众的角色。这样一来,“填鸭式教学”也就不可避免了。
   二、“小组互助学习”的成功经验
   “小组互助学习”可以改变以上教育现状,洋思中学和杜朗口中学的成功,充分说明了“小组互助学习”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
   洋思中学校长曾经把洋思经验概括为三句话:一是学生能成才不是教师教出来的,是他自己学出来的;二是教师进课堂的任务不是去讲,而是组织学生学;三是什么叫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会了才叫完成教学任务。
   杜朗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
   洋思中学、杜朗口中学成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思想上相信、尊重学生,行为上依靠学生,从全体学生的实际出发,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利用“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够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小组互助学习”的实施
   在构建学习小组时,老师要先摸清学生的成绩状况,(把学生分成优、中、差三类)、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性格特征,结合学生的身高,考虑到学生的座次,把三类学生按比例平均分到几个大组中去,民主选举小组组长,小组组长督促、检查、把握整个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学习小组构建成功后,课堂教学活动就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分步组织进行了。
   第一步是课前准备。在上课前一天,把导学案发给学生预习、自学,这样便于上课时,师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顺利进行学习。第二步是问题导引,明确目标。老师创设情境,由问题引入新课后,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第三步是互动导学,完成目标。这是课堂的重心,本环节一定要体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学习方式,老师一定要坚持“三讲三不讲”的原则。老师一定要讲在学生不会之后,讲在学生出现问题之后,不要限制问题的答案和学生的思维,要留给学生自主的时间和空间。本环节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團结协作的精神,导学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程序:
   1.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根据本课的知识点设置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主动思考,整体感知,自主探究,自己解答问题。
   2.组内合作,尝试解决。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在学生独立探究一段时间后,小组内同学交换导学提纲的问题,进行互批互改。围绕问题小组内同学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难度不太大的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提交到全班,由其它小组的同学协助解决。在此过程中老师要巡视,参与小组讨论,把握学情,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为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点拨作准备。
   3.班内交流,解决疑难。选出一位同学宣读答案,其他小组同学补充。对于小组内的疑难问题,由小组内的一名同学向全班同学提问,其它同学解答和补充。
   4.点拨调控,巩固提高。老师对学生有疑问的问题要随时点拨,老师在课堂教学进程中要根据时间、教学目标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随时调控课堂教学进度。对于明了的知识或问题,一定给学生足够的巩固时间,用抓好“题题清”来保证“堂堂清”,要把落实钉在课堂里,砸进每一道题里,让学生在巩固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不要把提高教学质量的希望寄托在下一节课或大量的作业上。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中下游学生的学习状况,分析他们的思维过程,及时获得全面、真实的反馈信息。我们都知道,反馈越全面、越及时,教师的讲解越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学效果越佳。
   “互动”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相互影响、相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在互动过程中,师生间不断碰撞思维的火花,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断提高,学习兴趣与动机不断被激发,学生不断享受成功的乐趣,课堂教学效益不断提高。
其他文献
在传统的社会里,知识是清高而个人的。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曾说:知识的唯一功用就是“自知之明”(self-knowledge),意即自我在智力、道德和精神方面的成長。中国文化对知识的概念亦很接近。“述而不作”作为孔子基本的知识价值观,即是说,知识的应用只停留在思想的层次。不论东西方对知识的含义的看法有多大的不同,它们对知识不表示什么持完全一致的意见:知识不表示做的能力,功用从来不是知识,而是技能。  1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本文阐述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想法。
那年春天,在城区中心中学教书的我接到任务——到孝子小学支教。学校位置偏远,四周山高谷深,已经习惯于城市繁华和家庭温馨的我,接受这一任务心里很是沮丧。我垂头丧气地乘车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OIP)是由国家教育部、中国科协批准,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的一项面向全国青少年的信息学竞赛和普及活动。也是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的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同步进行的一项竞赛活动。竞赛宗旨是向那些在中学阶段学习的青少年普及计算机科学知识;给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提供动力和新的思路;给那些有才华的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通过竞赛和相关的活动培养和选拔优秀计算机人才。数
一个人的成长不是放置在孤岛。总有一些风带给你思考,总有一些雨露滋润过干涸。李镇西老师说成长路上总有某件关键事件助推着我们。对于我,关键事件就是2012年7月在蒋自立老师的鼓励下,赴成都参加了“李镇西研究所年会”,而且有幸历经几个程序的筛选展示演讲被评为第一届“中国李镇西式好教师”。虽然不是官方荣誉,我却格外珍惜这个殊荣,它成为我职业生涯的动力,让我时时努力去抵达一个更好的我。  虽然只是一个民间组
一人教书,养活九人  民国时期,教师工资以抗战之前的二十年里为最高。陈明远先生在《文化人的经济生活》一书里,用详实的数字说明了当时“中小学教员的待遇”。  以广东为例,1932年公立学校的中学教员待遇开始改为“月薪”制,其中规定:初中教员每周任课18—22节(每节课45分钟),月薪60—80银圆,约合1999年人民币1800—2400元;高中教员每周任课16—20节,月薪80—120银圆,约合19
本论文设计的银行卡卡号系统,可以完成银行卡号的自动识别,具有较高的识别速率和准确率。系统根据银行卡号,字符分割和字符识别的位置执行识别银行卡号的过程。在图像预处理的基础上,图像灰化,二值化,噪声消除和边缘提取,X/Y方向投影用于定位卡号。采用投影法进行卡号的分割。最后,模板匹配方法用于识别字符以获得银行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