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进行多项实验革新的简易实验装置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6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对实验原理的深度理解,利用生活和实验室中的常见物品,创新设计了一种液体与金属反应生成气体的简易实验装置。在教学活动中应用该装置,可对教材中多个化学实验进行改进和革新,启发学生创新设计多种实验方案,形成系列金属与溶液反应的案例,并可进行铁的吸氧腐蚀、氢氧化亚铁制备的创新实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深度学习的热情。
  关键词:实验探究;实验创新;钠与水反应;吸氧腐蚀;氢氧化亚铁
  文章编号:1008-0546(2021)09-0090-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 .issn.1008-0546.2021.09.023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倡导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
  基于在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基于科学性、实用性、绿色化的原则,设计富有特色的实验和实践活动,清晰呈现实验现象,可引导学生深度理解实验原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应用图1所示的简易实验装置,进行多项实验创新取得成功,既简化了操作过程,也增强了实验现象,同时利于在课堂中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
  一、利用简易实验装置进行钠与水反应的创新实验
  1.教材中钠与水反应的实验
  人教版教材中关于钠与水反应[2]的实验装置如图2(a)、图2(b)。其缺点是(1)钠与水反应与收集气体的实验需要分两次实验进行,(2)用镊子夹包有钠块的铝箔进行实验时,钠容易脱落入水中,且铝箔在碱性条件下也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2.钠与水反应的创新实验
  将该实验利用图1装置进行创新改进,如图3所示。
  钠与水反应创新实验的操作:在橡皮塞上插一根大头针(针头朝下),用大头针插取一小块吸干煤油的金属钠,在塑料瓶中装大半瓶水,实验时,先打开止水夹,手指压紧小孔并挤压塑料瓶,使水沿玻管上升至全充满,排尽导管中空气,立即夹上止水夹(确保安全性)。此时钠块掉入管内的水中,可看到钠熔化成小球并在水面上游动,产生的氢气迅速充满玻璃管的中上部。手指堵住塑料瓶小孔,打开止水夹,并点燃氢气(挤压力度的大小可控制火焰的大小)。玻璃管事先标有刻度,点燃前可直接读取生成的气体体积。
  3.钠与水反应的创新实验优点
  将两次实验集成为一次实验,使操作更简便,更易控制,同时节约了实验时间。反应体系密闭且用排水法排尽管内空气,使实验更安全,同时可定量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方便直观。
  二、利用简易实验装置进行铝条与NaOH溶液或稀H2SO4反应实验、铜丝与稀HNO3反应实验
  1.铝条与NaOH溶液或稀H2SO4反应
  装置如图4,在塑料瓶中加人大半瓶NaOH溶液或稀H2SO4,在玻璃管中放一卷铝条,实验时,先打开止水夹,手指压紧小孔并挤压塑料瓶,使溶液沿玻管上升至全充满,排尽管中空气,立即夹上止水夹。此时铝条与溶液接触发生反应,可看到产生的氢气迅速充满玻璃管的中上部。手指堵住塑料瓶小孔,打开止水夹,并点燃氢气。
  2.铜丝与稀HNO3反应
  装置如图5,在塑料瓶中加入稀HNO3,在玻璃管中放一卷铜丝,实验时,先打开止水夹,手指压紧小孔并挤压塑料瓶,使溶液沿玻管上升至全充满,排尽管中空气,立即夹上止水夹。此时铜丝与溶液接触发生反应,可看到生成无色气体,再打开止水夹,并轻轻松开小孔片刻,使适量空气进入,管内气体变为红棕色。 上述实验可观察到无色NO气体被氧化成红棕色NO2气体的过程,操作简便,实验效果好,现象明显。
  三、利用简易实验装置进行铁丝的吸氧腐蚀实验
  铁丝的吸氧腐蚀实验装置如图6所示,将铁丝卷成螺旋状放入玻璃管,检查气密性后,打开止水夹,挤压塑料瓶,使铁丝浸在食盐水中一会儿,再吸入空气,关闭止水夹,用红线标记玻璃管中液面位置,放置一段時间后,观察固体表面和液面读数的变化,液面上升,说明发生了吸氧腐蚀。
  四、利用简易实验装置进行制备Fe(OH)2的实验
  将上端活塞处的尖嘴管换成废旧酸式滴定管的一部分,制备Fe(OH)2实验的创新装置如图7所示。
  塑料瓶内的液体为稀硫酸,向玻璃管中压人稀硫酸,使铁丝与稀硫酸反应,制得FeSO4溶液和H2(作保护气),再慢慢旋转活塞,滴人NaOH溶液,可清楚地看到玻管中产生大量的白色沉淀且较长时间不变色。
  五、结语
  本研究性实验利用生活和实验室中常见的物品,从改进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到一系列金属与溶液的反应,引导学生利用启普发生器原理创新设计得到此简易的实验装置,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优化实验装置,体验了科学创新的乐趣。在教学中,可针对教材实验设计的不足,启发学生利用此装置进行创新设计,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气体制备、检验、定量测定等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绿色化的实验理念和科学研究能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热情,提高化学实验创新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提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
  [2]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发展中心.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34
  *本文系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新课标的高中化学‘群师课堂’建设的研究”(U2018/373)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从教材选取科学家的数量比较、国籍比较、时代划分、成果类别、栏目呈现5个方面对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2019年版)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07年版)中的科学家素材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得出有关教育价值的结论与启示,为广大教师准确理解素材蕴含的核心素养与深刻挖掘科学家的教育功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籍比较;时代划分;成果类别;栏目呈现;科学家精神  文章编号:1008-0546(
将胶体制备、胶体丁达尔效应、胶体透析、胶体凝聚等实验进行了主题化、系列化的设计与整合.本系列实验将知识性、趣味性、可视化、生活化进行了较好地融合,运用于高中化学拓
他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16年以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成绩斐然,做到教学与科研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期刊
幼儿美工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之一.创设有效支持幼儿创美能力发展的美工区活动环境,是以儿童为本,挖掘和整合环境资源;科学设置区域创设,提
基于素养为本的教育方针,打造“燃烧和灭火”的“六段式”课堂:“星火燎原”“知其所以'燃'”“薪火相传”“抱火卧薪”“釜底抽薪”“赴汤蹈火”.提取诗词中的化学知识并
以铁制品的生产为境脉,串联起铁的存在形态、冶炼、性质与应用,从真实情境中找寻课程思政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契合点.基于铁和水蒸气的实验探究,开展安全教育,并培养证据推
利用线上教学的交流空间,收集学生在“物质结构与性质”学习过程的问题,并进行开放式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与提问行为的数据初步研究,观察学生的提问意识与提问途径选择,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校音乐课堂教学逐渐从单一的教学形式向多元化发展。教师领会课改理念,在课堂上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关注音乐艺术的情感性特征,鼓励音乐创造,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通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更加灵动高效。
期刊
摘要:将探究水平重新分类并分析每个探究水平的作用,将其应用于分析新教科书必修部分探究性实验,探讨新教科书培养与提升学生探究水平的方式,进而提出教学建议。对指导中学化学课程合理实施科学探究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探究水平;教学建议;高中化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21)09-0072-05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