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一道月分明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anguo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这首诗的作者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他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与秦观、张耒、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在政治上,他与苏轼同命运、共进退,屡遭新党打击。他最后被贬到偏远的宜州(今广西宜山),死于贬所。在诗歌创作上,他与苏轼并称“苏黄”。他虽不如苏轼那样才华横溢,却同苏轼一样想象丰富,学问渊博;他对诗艺所下的工夫比苏轼更深细,因此成为宋代的杰出诗人,他的诗最鲜明地体现出宋诗的特色。
  元丰五年(1082)秋,黄庭坚在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令任上已经三年。快阁在县城东,前临赣水,风景绝佳。这首诗描写他登阁所见的秋日黄昏美景.表现其胸襟品格,抒发其思乡怀友、弃官归隐之情,是山谷的七律名篇。
  诗的首联,痴儿,犹言痴人,呆子。公家事,指官事。了却公家事,即办完官事。这两句说,我这个呆子办完了公家的事,登上快阁,时而东时而西,倚栏观赏傍晚雨后初晴的美好景色。起句不直写登阁,而先写“了却公事”,是侧笔逆入,借“了事”的快意自然引出登“快阁”,使上下句巧妙联接。黄庭坚作诗,讲究谋篇结构严密奇巧,擅长运用典故,刻意烹炼字句,追求以俗为雅,以故为新,语言精警,诗意含蓄丰厚。这一联诗,多是俗字俗词,接近口语,乍看是诗人脱口而出,涉笔成趣,其实诗句中活用了历史典故与前贤诗句。
  《晋书·傅咸传》记傅咸性刚直,每上书言事,执政杨骏恶之,骏弟济与咸友善,作书对咸说:“江海之流混混,故能成其深广也。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此诗首句七字,即出自这个典故。朱自清先生分析说:“鲁直用‘生子痴,了官事’一典,却有四个意思:一是自嘲,自己本不能了公事;二是自许,也想大量些,学那江海之流,成其深广,不愿沾滞在了公事上;三是自放,不愿了公事,想回家与‘白鸥’同处;四是自快,了公事而登快阁,更觉出‘阁’之为‘快’了。”(《诗多义举例》)一句七字,竟表现出四种情思,堪称言简意赅。
  次句的句法与字法,也是从唐人的诗句中脱胎而出。杜甫有“注目寒江倚山阁”(《缚鸡行》),李商隐有“西楼倚暮霞”(《闲游》)、“高楼倚暮晖”(《即日》)、“人间重晚晴”(《晚晴》)。黄庭坚点化杜甫与李商隐上述诗句,融铸出新警之句。“倚晚晴”三字搭配奇特,使入和环境融为一体。缪钺先生说:“含有倚阁赏晚晴两重意思,如果用‘赏’字,就显得呆板了。”(《宋诗鉴赏辞典》,599页)评赏精切。“倚晚晴”的意象组合,还使我联想到唐代“好奇”诗人岑参的“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愁”(《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甚至想到现代诗人臧克家的“蝙蝠翅膀下闪出了黄昏,蛛网上斜挂着一眼闷热”(《场园上的夏晚》)。这些诗句都是用具体实在的动词同抽象的或虚无缥缈的情景搭配,从而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象,加强了主观的感受和感情,使诗句富于想象力,新奇、警拔,意味隽永。
  诗的颔联紧密承接首联末三字“倚晚晴”,展现出登阁所见的一幅江天美景。这两句说:远望无数秋山,树叶都已凋落,天空更显得辽阔远大;清澈的赣江在快阁下流过,一弯初月映照水中,格外明亮柔美。出句与对句都妙用映衬、烘托的艺术手法,以千山落木衬出天的高远,用一道澄江映出月的分明。这一联从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白居易《江楼夕望》“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柳宗元《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木落寒山静,江空秋月高”等句化出,兼有景美、情真、格高、理深之妙。景美,是说诗人把清秋晚晴的江天景色描绘得十分明净高远,优美动人,仿佛一幅妙造自然的水墨写生画。诗人琢句之精致,用字之洗练,令人击节叹赏。情真,是说诗人融情于景,我们从这幅如画的美景中,可以感受到他在烦琐公事之馀登临远眺时的兀傲神态和畅快心惰。格高,是说诗人在写景中表现出他的宽广胸襟、远大抱负、澄明心境,显示出一种不受俗世红尘污染的高洁精神境界。
  诗人黄庭坚既是忧国忧民、坚持仁义节操的儒士,又曾研读庄子,精通释典,与江西禅门临济宗的黄龙系关系密切,并从祖心禅师学道。他圆融儒道佛三家思想,形成了一套内儒外佛道的人生哲学。在这一联诗中,他又借秋月澄江景色,含蓄地表达出佛理禅趣。正如孙海燕博士所说:“所写之景既是寓目直观之境,又是诗人以明净禅心所体悟到的独特之境,秋月、澄江,两者都是清净明彻的,交相辉映,生发了一种水月两忘的明澈禅境。外境与内心契合统一,心即是境,境即是心,融理于景,又不落痕迹。”(《黄庭坚对传统诗歌意象的禅意化演进》,收入拙编《两宋士大夫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情、景、理的交融契合,使这联诗的意境高远深邃,给读者以涵茹不尽的审美快感与思想启迪。清代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五称此二句为“奇语”,张宗泰《跋张戒<岁寒堂诗话>》赞其“意境天开,则实能辟古今未泄之奥妙”,洵非虚誉。
  清代诗人兼诗评家查慎行评此二句“极似杜家气象”(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瀛奎律髓汇评》卷一)。山谷这联诗学习、借鉴了杜甫《登高》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气象高远阔大,却无杜诗雄浑动荡的气势和沉郁悲凉的情调,而自有清朗澄澈、宁静澹泊的意境,以及明心见性、观心观道的佛理禅趣。这是杜、黄两位诗人所处不同的时代环境和他们不同的身世遭遇、思想性格、审美情趣所决定的。
  诗的颈联抒发世无知音的感慨。上句,朱弦,指琴弦。佳人,美人,指知己朋友。绝,断。这句用俞伯牙、钟子期事。《吕氏春秋·本味》载,古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下旬,青眼,用《晋书·阮籍传》事。阮籍能为青白眼,见到讨厌的人,以白眼对待;见到喜欢的人,就用青眼。青即黑,青眼就是眼睛正视,黑眼珠子在中间,表示对人的好感。白眼,即翻眼睛,露出眼白,表示轻蔑。聊因,姑且为了。横,横斜着眼睛看。诗人借用两个典故,营造出饶有诗味的典象,生动地表白自己虽心怀大志,但世无知己,不愿再施展才能,就像伯牙扯断朱弦不复鼓琴;只有见到了清樽美酒,眼中才勉强露出喜悦的神情。律诗中间两联,按照格律要求对仗,对仗不仅要工稳妥帖,还要两联在句意、句法、字法上有变化,避免雷同。此诗颔联写景,颈联抒慨;颔联纯用实字,颈联用“已为”、“聊因”两个虚词呼应、转折;颔联诗句的节奏是“四三”,颈联诗句的节奏是“二五”;颔联是“正对”,颈联是“反对”,但句意贯通,似水顺流而下,又如“流水对”。总之,两联对仗工切匀称,自然意远,富于变化,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清人吴汝纶评此诗:“意态兀傲。”(《唐宋诗举要》卷六引)颈联的“横”字与首联的“倚”字,都用得生新,常字见奇,凸显出诗人兀傲旷放的神情意态,亦可见诗人炼字之精。   诗的尾联,表示弃官归隐之意。上句,弄,这里是吹奏的意思。长笛,一种六孔的竹笛。东汉马融《长笛赋》:“可以写神喻意,溉盥污秽,澡雪垢滓。”弄长笛,即有写情畅神、怡志保身之意。万里归船,暗用杜甫《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与白鸥盟,典出《列子·黄帝》,海上有好鸥者,每日从鸥鸟游,其父云:“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次日此人至海上,鸥鸟便不再飞下来。意思是说人无“机心”(诡诈的心思),鸥鸟才愿意跟他做朋友。后多用以指隐居自乐,与世隔绝,不存机诈之心。这两句说:我多么希望能驾一叶扁舟,吹出宛转悠扬的长笛声,乘风万里,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我这颗心儿啊,早就跟白鸥订好了盟约,彼此相伴,永远寄身于江湖。诗人巧妙化用了马融赋、杜甫诗,以及《列子·黄帝》的典故,从中汲取、提炼出“万里归船”、“长笛”、“白鸥”等意象,组合成一幅情景优美、节奏欢快的想象图画,将弃官归隐的心愿表达得那么淋漓酣畅,富于诗情画意,既使诗人自己心旷神怡,也令历代读者为之心驰神往。反复吟味这个结尾,笔者忽然想到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两首诗的结尾,都用想象之笔描绘情景,喜悦之意也都一气流注于句中。黄庭坚一生写诗奉杜甫为师,从此诗的颔联和尾联看,他是多么善于学杜啊!
  清代和现代的诗评家对这首诗的章法结构和韵律音调多有赞赏。姚鼐最早指出此诗“能移太白歌行于律诗”,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十引了姚语,并进一步阐发说:“起四句且叙且写,一往浩然。五六句对意流行。收尤豪放。此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者。”潘伯鹰《黄庭坚诗选》评:“此诗一气盘旋而下,而中间抑扬顿挫又极浏亮。”确实,读这首格律森严的七律诗,使人感到像是读李白的长篇歌行,笔势如风,一气盘旋,又如江河滔滔,奔泻而下。从首联登阁到次联揽景,再到三联怀友、末联思归,意脉密切相连,虽有抑扬开合,却无大的曲折;音节声韵也和谐流丽、明快浏亮,爽利异常。总之,从构思、立意、格调、章法、句法、字法、用典、对仗、音韵各个方面来看,这首诗都已达到精切自然、无一瑕疵的艺术高境。南宋吕本中《童蒙诗训》说此诗“已自见成就处”。元代方回《瀛奎律髓》卷一也评曰:“吕居仁谓山谷妙年诗已气骨成就,是也。”应当指出,此诗虽在字里行间透出一股兀傲奇崛之气,但语言并不瘦硬,声调也不拗峭,全篇仅“弄长”二字拗,其他字句皆合律,是一首风清骨峻、兼具意境情韵之美的佳构,堪称庭坚中年七律的代表作。元人韦居安《梅磵诗话》说,太和的快阁,经黄庭坚作诗品题,“名重天下,前后和者无虑数百篇,罕有杰出者”。
  (选自《文史知识》2012年第11期)
其他文献
[摘 要:长期以来,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处于相对从属地位,主要是以传统人事工作为主。这在国企中体现较多,而缺乏对于企业的人才分析、领导力发展及组织建设支撑能力。人力资源管理在过去五年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来源于新时代的到来对行業发展、竞争、商业模式、技术和人才等带来的影响。与相对稳定的工业时代不一样,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人力资源管理一定要提升高度,即提高人力资源对战略的支撑度和影响力,这
摘 要:现阶段,我国文化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众参与到了基层文化舞蹈活动中,促进了我国基层文化舞蹈事业的大幅度提升。为了更好、更快的促进基层文化舞蹈的长远发展,本文主要就发展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意义和辅导者应具备的特质做出了分析,进而对辅导方法如何变革创新提出了合理性的建议。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发展舞蹈的意义;辅导方法变革探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
[摘 要: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大了对素质教育以及能力教育的关注度,并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推进了教改任务。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就会呈现出一定的不足。很多教师认为高中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应对高考就是提高成绩,所以会将注意力集中在灌输教学方面,导致学生兴趣与积极性逐渐降低,所形成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侧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关键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的艺术就是引导者的艺术,它看似“无为”却“有为”,是教师不着痕迹的点拨和深层的引导与交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或回答结束后,教师随机应变的询问,可以引领学生深入文本,使其思维得以拓展。没有深层对话的课堂是缺乏生命力的课堂。  成功的提问首先源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度解读和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以及对教材重难点的准确把握,其次重在讲究教学契机的掌控和问题的艺术设计。  一
语文语文,以文为本,这是比较落后的一种语文教学理念了。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就有很多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倡导更先进的教学方法。但是时至今日,倡导归倡导,操作归操作,大多数语文教师还是喊着“以人为本”的口号,教着“以文为本”的课。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下达之后,有很多语文教师都注意到了它和现行教学大纲的不同,不过在作比较的时候却有更多的人把精力放在了基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长期以来困扰着学生、教师的教学难点。初中作文教学,因为介于小学作文和高中作文之间,正是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应该如何在小学的基础上优化教学,以便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基,是值得探究的重要问题。而事实上,尽管历来学界就作文教学众说纷纭、探索不懈,但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初中作文教学还是日渐陷入一种对“教什么”和“怎么教”模糊不清的困境之中。  一、初中作文教学现状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语言规范与创新》,笔者已教过两轮了。我们注意到教材里的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修改稿品评》题注说“节选自《鲁迅手稿管窥》,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33页)有误。该书没有1987年版,只有1981年版。当时教这篇课文时,我们就发现了这个“微瑕”,以为是印刷错误,也就没有理会。现在教第三轮了,题注仍然写的是“1987年版”。翻看手头教材版权页赫然印有
[摘 要: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往往能绽放出带着浓厚历史色彩的文化产物,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唐代,古诗已经登峰造极;到宋朝,宋人小品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元朝时,一曲《西厢记》至今传唱……那么当今社会的大势之下,我们的青少年也在自己的舞台上推出了新的艺术类型——桌面涂鸦。桌面涂鸦在青少年绘画心理成长中占有重要地位。青少年依靠直觉和自我情绪将自己最初的思想情感表现出来。我认为,在我们的美术教学
[摘 要:在现在的高中教学中,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当前社会的形式,生涯规划课程走入了高中课堂。这就意味着,高中教师在教授学生基本的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学生的未来,教给学生做好未来的规划。可是,生涯规划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无从下手,很多学生不知道何去何从,这就要求教师引领学生以兴趣为导向展开生涯规划。本文就高中学生生涯规划展开,探索兴趣导向下高中学生生涯规划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学生;生涯规划;兴
在《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学校提出了“两个90%”的课堂教学目标。即让90%的学生掌握90%的课堂知识。这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教师感慨:“语文越教越难教了!”“语文越教越糊涂了!”……  语文究竟是什么?翻开字典,上面有对它最明确、最完整的界定。语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要引导学生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