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课导入的一些浅见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62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开端,处理好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作为历史教师要精心设计历史课“导入语”,是中学历史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一个成功的导入法可以马上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它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心理,这将会大大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学生为本; 学习需求 ;趣味性; 学习氛围; 教学情境
  导入,实质就是指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兴趣、融洽师生关系和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一种教学技能。简单说,实际就是要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要使学生乐意听讲,专心听课,并非一件容易事,这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和完善教学各个环节,及总结经验教训。作为历史教师要精心设计历史课“导入语”,是中学历史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它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一个成功的导入法可以马上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它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心理,这将会大大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我们应当依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虽然导入方法形式各异,但都是为了使历史教学化抽象为具体、融趣味于严肃,从而有效地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从个人的教学实践中,我把导入方法归为语言导入和实物导入两类,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 语言直接导入
  什么是语言导入?就是教师用生动、幽默、风趣的讲述,刺激学生听觉器官,使学生大脑皮层兴奋,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经过我平时课堂的实践,我总结如下几种方法,跟各位共勉:
  1.热门新闻导入
  我个人特别喜欢关注一些军事新闻,在讲到中日甲午战争时,可以假设从钓鱼岛的攻防导入,引起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在讲北师大版八上中关于《南京大屠杀》时,除了开课前展示南京大屠杀的图片之外,可以介绍我们中国有一位影星的父亲是当年参与南京防守的孙元良将军,猜猜他是谁,以此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将那段历史一下子拉近到大家身边,这样学生会理解的更真切、更深刻。
  2.野史导入
  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很大成分是因为野史轶事,那些虽不能大讲特讲,但如恰当运用,却能烘托课堂气氛。比如我在讲剪发辫、改称呼时,讲当时很多人不肯剪,革命党人上街将大剪刀藏在身后,见人不注意就是一下子,讲完学生哄堂大笑,脑子里还在想象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再比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蓄长发的王党军首先向剪短发的国会军发起进攻,由此英国内战爆发,学生一听,感觉挺有意思,对所学知识也就有了兴趣。
  3.直接提出有争议的问题
  比如在讲到中国近代史时,提出:中国近现代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封建阶级的腐朽统治还是列强的侵略?若没有列强的侵略,中国也会按照它的步骤慢慢的资本化吗?再比如讲岳飞抗金时,是称他汉民族英雄还是中华民族英雄?这样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积极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4.利用方言、古文导入
  在历史课本中讲授到地方历史时,作为历史教师,适当的用方言或者古文导入,一定会让学生印象深刻。
  5.旅游所见、地方风土人情导入
  今年在讲到秦始皇兵马俑时,我就将暑假在西安旅游的所见所闻、风俗人情用图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看,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勾起,立刻就有了对历史名胜一睹为快的强烈愿望。
  6.运用故事、音乐、曲艺等各种艺术样式导入
  如学习《盛唐经济的繁荣》一课时,不妨用杜甫的《忆昔》诗导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中的描绘,正是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讲《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首先给学生唱一首《马赛曲》,这样迅速将同学们带到了大革命的历史洪流之中。这类导入易引起学生共鸣、气氛热烈;教学《元朝的统治》一节时,课堂伊始,我就用配乐诗朗诵起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文天祥为抗击元军而率南宋军民英勇奋斗的一幕幕场景,仿佛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文天祥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又使孩子们为之钦佩。特别是当学生听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一起跟着朗诵起来。在这种崇高的人格感召下,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气氛十分活跃,大家迫切地想在新课中了解文天祥所处的时代背景。
  为了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新课情景,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还可以通过讲故事,设悬念,以此引起学生急于释疑解惑的求知欲。
  7.提纲挈领直接导入
  这种导入较为抽象,但对一些教学内容头绪多,理解难度大的,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分析课题,抓住关键词“命运”,指出战争的重要性,接着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后战争的历史意义,“为美国成为世界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着再次发问:“这么重要的战争到底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从而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如讲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时,可以先概括介绍每一段重要历史的年代、革命对象等,这对于帮助学生从纷繁的历史事件中宏观了解历史概貌,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现象是不无好处的。
  二、 实物导入
  1. 图表导入
  包括历史年表、比较表、统计表、示意图、板画、历史地图等各种形式。比如年表,年表的特点是“时间的顺序性”,使用年表可以培养学生连续性、顺序性和阶段性的历史时间概念,指导学生寻找历史活动的时间位置,分清历史活动的时间环境,具体的做法根据不同的课程要求灵活机动运用。
  2.图片导入
  图片包括历史照片、挂图、教材插图等,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人类历史面貌的真实反映。用于导入的图片应有代表性,比如在讲七上《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时,先出示都江堰的挂图,要求学生看书,指示图示的不同之处。教师进而说明都江堰的闻名之事,要求学生边观察边阅读教材,既增加了情趣,又引起了兴趣;再如古代罗马补充道斯巴达克起义,可以运用《角斗士和狮子搏斗》、《古罗马圆形竞技场》两幅图导入。   3.历史遗迹导入
  珍贵的历史遗迹或者遗物是我们看得见、摸得到的活生生的历史教材,它能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历史脉搏的跳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直接参观遗址,比如,我在讲唐代中外交往一节前,周末组织学生前往大明寺参观鉴真纪念堂,瞻仰鉴真大师坐像的风采,在下一周的教学中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想到所见所闻了;除此之外,平时注意收集一些古遗物,展示给学生,比如古钱币、仿古陶瓷、古人塑像等。
  4.运用电教媒体导入
  电教化导入,是一种先进的导入方式。它涉及到电学、光学、声学、微机等先进科技,这种导入符合学生认识规律,且具有时代感,信息量大,能突破课堂狭小的天地。这就对教师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编制软件,运用CAI进行历史教学导入,显示了较为广阔的教学前景。
  展示历史模像运用投影提供色彩鲜明的历史模像 ,展示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 ,为学生感知历史提供正确的历史表象。如教学“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时 ,教师投影兵马俑的模像后讲解 :“这是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 ,形体高大 ,神态各异 ,栩栩如生。他们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秦始皇统一中国功不可没 ,但因他残酷剥削压迫人民 ,终于酿成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由投影兵马俑的模像导入“秦末农民战争”的教学 ,形象生动 ,引人入胜 ,避免了教师空洞说教的弊端 ,使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进入学习状态;再如用录音渲染历史气氛在教学一开始 ,教师有选择、有目的地播放一段录音 ,以渲染历史气氛 ,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如教学“金和南宋的对峙”时 ,播放《满江红》乐曲 ,以渲染历史气氛。该词气势磅礴 ,感染力强 ,即生动地表现了岳飞在靖康之难后的复杂情怀及“收复旧山河”的雄心壮志 ,又真实地再现了八百多年前南宋军民抗金斗争的壮烈场面。
  在这种浓烈的历史气氛中导入新课 ,就有效地缩短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学生在脑海里产生了情感的共鸣 ,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
  以上对导入方法做了简单分类,但在具体运用时也要注意:
  1.用来“导入”的实物,必须有代表性、真实性,能说明问题,有助于“导入;而图表的运用必须以科学、简洁为原则。
  2.语言的直观导入,要求清晰、感情充沛、表达准确、通俗易懂,能有助于揭示历史本质,有启发性。不可海阔天空、插科打诨,更不可将历史上低级、庸俗的内容充斥教学。
  3.各类导入并非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教学中应注意这些联系。例如,实物直观导入须借助语言说明;语言的直观导入如借助于实物则更加真实可信。
  4.无论哪一类导入,都应做到两个“胸中有数”:一室教材心中有数,要认真钻研教材,发掘教材内在联系,理清线索,这样,既能揭示历史发展规律,又能使导入自然顺畅,引起学生注意;二是对学生“心中有数”,以了解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义务教学阶段国家历史课程标准》
  [2]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
  [3]《中国电化教育》
  (作者单位:扬州市江都区国际学校 225200)
其他文献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我们教研室由“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的单层面教研思路,逐渐向“研究、服务、指导”的多层面、全方位推进。最终实现 “ 双赢 ” 互动、和谐发展的局面。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确实确立四大理念  新的理念,是社会变革的产物。它的真正来源不是“文本”,而是教师经验的升华,是教师课堂生活的感悟,是教师教学反思后的新变化。教研室通过教改实验,我们首先是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有效构建和谐、有效的课堂,切实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成为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在探索课堂教学改革之路的过程中,导学案一体化成为一些学校倡导推行的新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化学学科导学案一体化的设计与应用与其他学科的导学案相比,我认为在编制理念上,要特别注意渗透、彰显美育教育。  一、渗透“以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之美  传统的教案,其
摘要: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成长阶段,将数学教育引导进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切实感受数学的魅力,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数学教学实际出发,深入浅出的分析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哪几个方面做起挖掘学生感兴趣的数学生活素材,以及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关键
摘要:由于语文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情感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目标,因此语文教师如何走进新课改,实施有效的教育教学对整个学校教育的发展和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然而在目前城乡差距的前提下,语文教学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乡村畸形”,针对这种情况,农村的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及时改变观念,思考有效的解决办法,如何用一种全新的、多维的课堂理念来弥补“自身条件”的不足便至关重要了!  关键词:语文课程;农村中学
摘要:兴趣是人要求获得新知识的一种积极心理表现,它对于顺利取得知识,开阔眼见,丰富精神生活和推动不断学习是一种动力。而目前中学地理教学由于受非中考课程的影响,学生认为它是“副科”,不够重视,不喜欢等等。针对于此现象,中学地理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成绩,当务之急,如何激发学生的地理课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地理课,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要求获得新知识的一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要求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渗透新课程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建立一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自如地进行初中化学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结合我们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其改革应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摘要: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体育教育是科学领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初中体育工作者要总结过去,放眼未来,转变观念,剖析自己,在实践中找到突破口,在教学中要不断的改革。完成素质教育赋于我们的重任。  关键词:自我锻炼,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兴趣,突破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主要是指让学生掌握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锻炼等
摘要:当前,我国的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众多,而且其教育与管理现状,包括学习、生活、性格心理等各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文中针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与日常生活现状展开分析、调查,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几方面建议,以便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从学习上、生活上,及时给予引导,并给予留守儿童最大的关怀,确保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  
摘 要:21世纪的教育要求学生必须会学并掌握合理的学习策略。在化学学习中运用学习策略,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起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能力。本文就如何在化学学习中运用学习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指出了运用学习策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文章最后进行了总结归纳。  关键词:学习策略 ;化学学习 ;注意问题  21世纪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学会学习。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学会学习、掌握适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