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2-000-01
摘 要 社会发展带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体育事业在发展的大潮中也在经历着变革,体操的竞赛规则在体操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也不断的经历着变化,从一方面来说,体操规则的变革在指引和引导着体操事业的发展方向,而在另一个角度来说,体操技术的发展又促进了体操新规则的制定和修改。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对男子竞技体操的新旧规则进行了查找研究,并做了对比分析,总结其各个方面的变化规律,并说明这种变化规律和趋势对训练和比赛的意义。
关键词 竞技体操 评分规则 技术发展
竞技体操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评分规则起了重要的导向作用以及制约作用,竞技体操的评分规则的每一次重大变化,就会对竞技体操的总体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纵观竞技体操的发展趋势,一直在向着“新、难、稳、美、力”这样的趋势发展,这些特点也日渐凸显,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我国的男子竞技体操将面对着更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能否继续保持男子竞技体操强国的地位,是我国男子竞技体操队在新时期中最重要的目标。因此对竞技体操的规则的演化的分析和总结就显得尤为必要了。教练和运动员只有在熟悉规则,了解发展趋势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进行训练和比赛,才能取得更好成绩。
一、评分的客观化
一直以来,体操的评判标准并不是像其他体育项目一样可以通过速度、重量、高度等客观的数值进行衡量,其主要依赖的是裁判员的现场评分,因此结果很容易带有主观色彩,特别是在运动员水平相近,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甚至会对比赛的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再结合以往各届国际大赛赛场上爆出的裁判“黑哨”丑闻,国际体联同意对规则进行修改。新规则中,限制了旧规则中主观打分的主导作用。在新规则中,将 A、B裁判分别改为D、E裁判,而D、E裁判的职责并未发生改变,其中D组的主要职责是评价成套动作的最大价值,E组的主要职责是评价成套动作完成过程中的完成以及艺术表现方面的错误。基于此,原本规则中的A分和B分则分别改为了D分和E分。除此之外,在双杠中增加一名用于准备活动计时的裁判员。在跳马项目上去掉了由E组裁判对前手翻类动作两手撑手位置的扣分规则。与此同时,对新规定还加大了对全对违规和教练员违规的处罚。均由原先的扣0.8分,加大到扣1分,如团体赛中某项目比赛的出场顺序错误、违反着装规定,教练员不遵守纪律等。新规则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以往规则打分不公、蓄意操纵比赛结果的想象,将男子体操的审美标准趋于量化和客观化。
二、错误扣分方面
在新规则中,全套动作评分内容上与旧规则基本一致,但是在错误扣分上越来越细节化,而且扣分的力度也在加大。最初的规则中规定,运动员以及教练员在赛场上的错误总共分为“轻微”、“显著”、“严重”这三个程度,但是在2001年的新规则中,又将错误在每一类中细分到“小错”、“中错”、“大错”、“非常大错”。而2009年制定的新规则中,沿用了2006年的扣分力度,即“小错”0.1、“中错”0.3、“大错”0.5,另外在“非常大错”的扣分上,由2006年的0.8增加至1.00或者更高。除此之外,2009年的新规则在落地方面还是沿用了2006年的规则,依然重视,在旧规则中,出界只扣0.1,而在新规则中说明“一脚或手越出界外扣0.5,双脚或手越出界外扣0.3,双脚落在界外扣0.5”。在自由体操中,运动员落地习惯的后弓步扣0.3,而在就规则中,这样的动作是不扣分的。由此可见,在扣分方面,新规则加大了扣分的力度,同时也新增了扣分的情况,出错扣分越来越严格,因此要求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一定要做到精确和严谨,完成更高质量的动作。基于此,运动员在选择动作时一定要在选择难度的基础上再兼顾稳定性,不能因为博取难度分而导致失误,最终出现大的扣分。
三、更加注重艺术性
竞技体操结合了力量和优美,因此和其他的运动项目有本质上的区别,为了突出竞技体操的这一特性,规则的变化总是侧重于体操的艺术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评分规则就向着难度和惊险性、熟练性以及独特性发展。1992-1997的规则将D组和C组难度动作之间的连接增加;1997-2000年的规则规定高质量直接与高难度动作挂钩,另外在难度表中新增了超E组难度动作,将成套动作的起评分降低,增加了难度和连接加分。而2001-2004年的新规则对动作质量、部位质量有了更深一步的扣分规定。在2006年的新规则中不对难度封顶,2009年新规则中更是将14个动作升值为G组,每个G的大作难度要加0.7分。纵观这些规则的变化进程,为非就是在难度上增加了,同时对动作的完成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体操向着艺术性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男子竞技体操的评分规则的演变的规律的总结,竞赛规则经历了一个适应发展、再适应、再发展的过程。通过对比新旧规则,新规则在裁判设置方面更加客观,在评分方面更加具体,在扣分方面更加严格,另外在艺术性和美感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由此可见,新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对运动员和教练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练员和运动员只有把握了新的规则,以规则为指导,才能尽早的调整训练方向,使竞技体操的质量更高,保持我国竞技体操男队的强大地位。
参考文献:
[1] 汪敏,赵磊.2009版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对艺术体操发展态势的影响[J].辽宁体育科技.2011(4).
[2] 郭秀文.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的演变特征及其对我国艺术体操发展的启示[J].体育学刊.2010(3).
[3] 张海燕,骆意,韩建设.女子竞技体操新旧规则的对比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3).
摘 要 社会发展带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体育事业在发展的大潮中也在经历着变革,体操的竞赛规则在体操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也不断的经历着变化,从一方面来说,体操规则的变革在指引和引导着体操事业的发展方向,而在另一个角度来说,体操技术的发展又促进了体操新规则的制定和修改。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对男子竞技体操的新旧规则进行了查找研究,并做了对比分析,总结其各个方面的变化规律,并说明这种变化规律和趋势对训练和比赛的意义。
关键词 竞技体操 评分规则 技术发展
竞技体操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评分规则起了重要的导向作用以及制约作用,竞技体操的评分规则的每一次重大变化,就会对竞技体操的总体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纵观竞技体操的发展趋势,一直在向着“新、难、稳、美、力”这样的趋势发展,这些特点也日渐凸显,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我国的男子竞技体操将面对着更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能否继续保持男子竞技体操强国的地位,是我国男子竞技体操队在新时期中最重要的目标。因此对竞技体操的规则的演化的分析和总结就显得尤为必要了。教练和运动员只有在熟悉规则,了解发展趋势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进行训练和比赛,才能取得更好成绩。
一、评分的客观化
一直以来,体操的评判标准并不是像其他体育项目一样可以通过速度、重量、高度等客观的数值进行衡量,其主要依赖的是裁判员的现场评分,因此结果很容易带有主观色彩,特别是在运动员水平相近,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甚至会对比赛的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再结合以往各届国际大赛赛场上爆出的裁判“黑哨”丑闻,国际体联同意对规则进行修改。新规则中,限制了旧规则中主观打分的主导作用。在新规则中,将 A、B裁判分别改为D、E裁判,而D、E裁判的职责并未发生改变,其中D组的主要职责是评价成套动作的最大价值,E组的主要职责是评价成套动作完成过程中的完成以及艺术表现方面的错误。基于此,原本规则中的A分和B分则分别改为了D分和E分。除此之外,在双杠中增加一名用于准备活动计时的裁判员。在跳马项目上去掉了由E组裁判对前手翻类动作两手撑手位置的扣分规则。与此同时,对新规定还加大了对全对违规和教练员违规的处罚。均由原先的扣0.8分,加大到扣1分,如团体赛中某项目比赛的出场顺序错误、违反着装规定,教练员不遵守纪律等。新规则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以往规则打分不公、蓄意操纵比赛结果的想象,将男子体操的审美标准趋于量化和客观化。
二、错误扣分方面
在新规则中,全套动作评分内容上与旧规则基本一致,但是在错误扣分上越来越细节化,而且扣分的力度也在加大。最初的规则中规定,运动员以及教练员在赛场上的错误总共分为“轻微”、“显著”、“严重”这三个程度,但是在2001年的新规则中,又将错误在每一类中细分到“小错”、“中错”、“大错”、“非常大错”。而2009年制定的新规则中,沿用了2006年的扣分力度,即“小错”0.1、“中错”0.3、“大错”0.5,另外在“非常大错”的扣分上,由2006年的0.8增加至1.00或者更高。除此之外,2009年的新规则在落地方面还是沿用了2006年的规则,依然重视,在旧规则中,出界只扣0.1,而在新规则中说明“一脚或手越出界外扣0.5,双脚或手越出界外扣0.3,双脚落在界外扣0.5”。在自由体操中,运动员落地习惯的后弓步扣0.3,而在就规则中,这样的动作是不扣分的。由此可见,在扣分方面,新规则加大了扣分的力度,同时也新增了扣分的情况,出错扣分越来越严格,因此要求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一定要做到精确和严谨,完成更高质量的动作。基于此,运动员在选择动作时一定要在选择难度的基础上再兼顾稳定性,不能因为博取难度分而导致失误,最终出现大的扣分。
三、更加注重艺术性
竞技体操结合了力量和优美,因此和其他的运动项目有本质上的区别,为了突出竞技体操的这一特性,规则的变化总是侧重于体操的艺术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评分规则就向着难度和惊险性、熟练性以及独特性发展。1992-1997的规则将D组和C组难度动作之间的连接增加;1997-2000年的规则规定高质量直接与高难度动作挂钩,另外在难度表中新增了超E组难度动作,将成套动作的起评分降低,增加了难度和连接加分。而2001-2004年的新规则对动作质量、部位质量有了更深一步的扣分规定。在2006年的新规则中不对难度封顶,2009年新规则中更是将14个动作升值为G组,每个G的大作难度要加0.7分。纵观这些规则的变化进程,为非就是在难度上增加了,同时对动作的完成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体操向着艺术性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男子竞技体操的评分规则的演变的规律的总结,竞赛规则经历了一个适应发展、再适应、再发展的过程。通过对比新旧规则,新规则在裁判设置方面更加客观,在评分方面更加具体,在扣分方面更加严格,另外在艺术性和美感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由此可见,新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对运动员和教练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练员和运动员只有把握了新的规则,以规则为指导,才能尽早的调整训练方向,使竞技体操的质量更高,保持我国竞技体操男队的强大地位。
参考文献:
[1] 汪敏,赵磊.2009版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对艺术体操发展态势的影响[J].辽宁体育科技.2011(4).
[2] 郭秀文.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的演变特征及其对我国艺术体操发展的启示[J].体育学刊.2010(3).
[3] 张海燕,骆意,韩建设.女子竞技体操新旧规则的对比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