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后颅内感染因素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经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后颅内感染的因素.

方法

对173例经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对可能造成颅内感染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

173例患者中,术后感染17例(9.83%);脑脊液鼻漏修补失败(x2 =6.89,P=O.001)、颅底缺损直径>1 cm(x2 =9.98,P =0.001)、既往有颅内感染病史(x2 =11.08,P=o.oo1)是经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而性别、年龄、漏口位置、发病原因、术前是否应用抗菌药物和术后应用抗菌药物是否>7d、手术是否使用人工材料对术后颅内并发感染影响不明显(P值均>0.05).

结论

经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后颅内感染受诸如脑脊液鼻漏修补失败、颅底缺损直径大小、既往颅内感染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侵犯气管并需行喉全切除术的颈段或颈胸段食管癌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1年手术治疗的侵犯气管并需行全喉切除、气管永久造口术的10例颈段或颈胸段食管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气管受累情况将患者分为2组,病变仅累及颈段气管(简称颈组,5例),病变累及颈胸段气管(简称胸组,5例)。胸组患者开胸切除病变,并行前纵隔气管造口术。对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患者预后等进行分析。结
咽旁颞下区解剖位置深在,位于下颌升支内侧,上至颅底,前至上颌结节的范围。其内容物包括颈内动脉、颈内静脉、9~12对颅神经,以及下颌神经、翼静脉丛、翼内肌、翼外肌、颌内动脉等重要的解剖结构。传统手术入路包括半冠状一耳前一颌下入路、下颌骨外旋入路、上颌-额-颞入路、经面部入路、经上颌骨入路等。但每种入路均需采用开放性手术,术后面颈部会留有伤口瘢痕,同时还可能出现与入路相关的并发症。经口腔人路最直接,但
冬去春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迎着新时代的曙光大步迈向2014年。一个世纪以来,代代专家、学者致力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发展,终于有了学科今天的繁荣与进步。以古为鉴,可知兴替,读史明责,激发创业情怀,了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传承历史和发展趋势是每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护人员的责任。
患者 男,86岁,于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的出现呼吸困难,偶有咳嗽,伴有白色泡沫痰,无恶心、呕吐、发热,曾在当地医院按“肺气肿、肺心病”给予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效果欠佳,后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入院后体格检查: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差,呼吸30次/min,呈端坐呼吸,患者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凹陷,吸气性呼吸困难,呼吸音低,双下肺闻及干、湿哕音,SpO2:O.80 ~0.85,Ⅲ度喉梗阻表现.
本刊2014年拟定刊出的重点号如下(重点号以某一专题内容为主,同时也刊登其他专业文章)欢迎同行踊跃投稿。
患者 男,48岁,39年前因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行鼻侧切开术治疗。术后即左眼失明,术后10余天出现左鼻溢清液,考虑手术损伤视神经并致脑脊液漏,遂行经鼻颅底修补术,未成功,此后每年约发生一次颅内感染。
目的探讨原发于头面部的血管肉瘤临床和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3年1月15例原发于头面部的血管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5例,肿瘤发生于头皮11例,面部4例.临床症状以局部肿物和血管瘤样改变为主.15例患者肿瘤分期为Ⅰ期6例,Ⅱ期3例,Ⅲ期1例,Ⅳ期5例.本组患者行单纯手术5例,单纯化疗3例,综合治疗5例,未治疗2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在鼻咽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疑似鼻咽部病变患者55例(包括9例鼻咽癌治疗后患者)分别行白光及NBI模式下内镜检查,记录图片资料并行病理活检,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估两种模式下诊断的符合率.应用SPSSI3.0软件行x2检验. 结果本组首诊鼻咽癌患者37例,Ⅰ期5例,Ⅱ期7例,Ⅲ期12例,Ⅳ期13
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咽喉科、中山大学言语及听力研究所主办的2014年第一届中德咽鼓管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研讨会暨第十三届颞骨解剖及耳显微外科培训班定于2014年5月17-21日在广州召开(咽鼓管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研讨会定于5月17日召开)。本次研讨会特别邀请国内及德国咽鼓管功能障碍及中耳显微手术研究领域的专家进行精彩的专题讲座和手术演示。具体内容包括:咽鼓管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最
人工耳蜗是一种可以帮助听力障碍人士恢复听力和言语交流能力的生物医学工程装置,人工耳蜗植入是医学和康复领域中的一项新技术且随着科技发展不断更新,因此在适应证选择、术前评估、手术、术后调机和听觉言语康复等方面都需要一份可供参考的指南.我们在2003版的基础上参考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1-70],对指南进行了较全面的修订,旨在为从事此项工作的临床医生、听力和言语康复等相关领域的工作者提供指导性意见,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