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报道计划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737101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2014年拟定刊出的重点号如下(重点号以某一专题内容为主,同时也刊登其他专业文章)欢迎同行踊跃投稿。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在无动脉栓塞下内镜经鼻入路治疗鼻咽血管纤维瘤的可行性及减少术中出血的策略。方法对25例鼻咽血管纤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Ua期3例、IIb期5例、Ⅱc期4例、Ⅲa期13例(Radowski分期)。全部病例未行动脉栓塞,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控制性低血压下经鼻入路行内镜下血管纤维瘤切除术,其中2例同时行唇龈切口。术中通过开放视野、切除上颌窦后外侧壁及翼突充分显露翼腭窝和颞下窝,及早确
目的了解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alpha,TNF-α)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体内的变化,探讨OSAHS患儿血浆VEGF和TNF-α水平与体质量指数(BMI)及多道睡眠图(PSG)记录数据的关系。方法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中山大
患者 男,56岁。因发现左侧颈部包块30余年于2007年12月1日收入湖北黄冈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患者于30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侧颈部包块约鸡蛋大小,无吞咽及呼吸困难,未作相关检查与诊治,包块逐渐呈囊型增大,近3、4年出现声音含糊不清,吞咽有异物感,有时呼吸不畅,有压迫感,偶有头昏,局部无红肿热痛及溃疡、渗液。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
近几年,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与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联合制订或修订了一系列疾病的诊疗指南,但没有开展相应的临床推广工作,尤其是中、基层医院的临床医生对于新技术、新方法的了解和掌握还不够,不能将最新的诊疗方法应用于临床,造成指南性文件与临床的脱节。为此,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
目的探讨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脓肿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垂体脓肿的18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及影像学特征。其中男6例,女12例,平均年龄48.5岁,平均病程5.8年。18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头痛13例次、垂体功能紊乱10例次、尿崩症4例次、视觉功能障碍8例次、发热4例次。全部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下内镜经鼻蝶人路手术治疗垂体脓肿。记录手术
白塞病是一种临床表现多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此病引起听觉器官受损的报道较为少见.人工耳蜗植入是改善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聋患者听力状况的有效手段,是否也适合于白塞病这种特殊致病因素导致的耳聋值得探讨.我科2008年收治了一例白塞病导致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植人人工耳蜗后康复情况良好,报道如下.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侵犯气管并需行喉全切除术的颈段或颈胸段食管癌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1年手术治疗的侵犯气管并需行全喉切除、气管永久造口术的10例颈段或颈胸段食管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气管受累情况将患者分为2组,病变仅累及颈段气管(简称颈组,5例),病变累及颈胸段气管(简称胸组,5例)。胸组患者开胸切除病变,并行前纵隔气管造口术。对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患者预后等进行分析。结
咽旁颞下区解剖位置深在,位于下颌升支内侧,上至颅底,前至上颌结节的范围。其内容物包括颈内动脉、颈内静脉、9~12对颅神经,以及下颌神经、翼静脉丛、翼内肌、翼外肌、颌内动脉等重要的解剖结构。传统手术入路包括半冠状一耳前一颌下入路、下颌骨外旋入路、上颌-额-颞入路、经面部入路、经上颌骨入路等。但每种入路均需采用开放性手术,术后面颈部会留有伤口瘢痕,同时还可能出现与入路相关的并发症。经口腔人路最直接,但
冬去春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迎着新时代的曙光大步迈向2014年。一个世纪以来,代代专家、学者致力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发展,终于有了学科今天的繁荣与进步。以古为鉴,可知兴替,读史明责,激发创业情怀,了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传承历史和发展趋势是每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护人员的责任。
患者 男,86岁,于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的出现呼吸困难,偶有咳嗽,伴有白色泡沫痰,无恶心、呕吐、发热,曾在当地医院按“肺气肿、肺心病”给予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效果欠佳,后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入院后体格检查: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差,呼吸30次/min,呈端坐呼吸,患者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凹陷,吸气性呼吸困难,呼吸音低,双下肺闻及干、湿哕音,SpO2:O.80 ~0.85,Ⅲ度喉梗阻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