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填空式”方法益于线上程序设计的学习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ss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由于新冠疫情的反复,6月份北京又一次停课,教委宣布2020年秋季学期也要做好线上教学或线下教学的双重准备。长期的在线教学,可以大大提高教师们的信息化水平,当然,前提是教师们必须通过思考进行实践和总结,北京小学的谭老师已经开始这样思考了。
  面对也许要长期进行的“线上 线下”的学习方式,笔者结合线上程序设计的学习,有效整合程序设计的教学内容,采取“跨案例”“填空式”等方式帮助学生开展线上居家学习,更好地掌握程序设计的知识。
  ● 问题发现
  线上居家学习开始阶段,笔者照搬线下授课模式,将录制好的微課推送给学生,学生居家自主学习并上交作品。起初,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作品并提交,但随着案例学习难度的增加,学生提交作品的数量越来越少,有的学生甚至不再上交。
  线上居家学习期间,部分学生能够按部就班跟着微课学习程序设计,部分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各种问题。居家学习期间,教师不能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随着问题的增多、难度的增大,小学生放弃学习程序设计成为大概率的事情。
  ● 解决问题的方案设计
  面对出现的问题,笔者整合教学内容,采取“跨案例”“填空式”的学习方式,即整合校本课程中20个程序设计案例中的共同点,并以20个案例中的共同点作为重点教学内容,重新架构知识体系(跨案例),这部分程序设计脚本内容为空白,学生需自主学习微课,完成编写(填空)。案例中涉及的其他程序设计脚本由教师完成,即学生完成了重点内容程序设计脚本,就完成一个作品。
  下面,以角色移动的程序设计脚本举例说明。笔者把角色移动的程序脚本归类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四个等级,逐级增加难度,逐步展开教学。
  1.一级为简单移动——结合情境小动画案例说明
  这个案例涉及角色的移动、造型的切换、背景的切换、广播等命令模块。对于这个程序设计案例,讲解角色移动基本方式(移动步数和边移动边旋转)是推送的微课的重点,学生线上居家自主学习,只需完成这部分的程序设计脚本,就完成了整个案例的编写,就能够测试、运行整个程序。本程序中涉及的其他脚本,教师已经完成。
  实践证明,通过“填空式”信息加工的方式线上学习程序设计,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整地完成作品。
  2.二级为中等难度的移动——结合猫抓老鼠1.0版、2.0版说明
  这个案例,1.0版本中老鼠的移动只是简单设置为跟随鼠标移动;2.0版本中,老鼠的移动是一秒内滑动到随机位置。教师推送的微课主要讲解老鼠的两种移动方法的设计,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自主学习。两个程序设计案例中涉及的变量等脚本,教师已经完成,学生只需“填空式”地完成剩下的老鼠移动脚本的编写即可。
  笔者通过“跨案例”“填空式”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构建认知框架,将复杂的程序设计变得易学、易记,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
  3.三级中高等难度的移动——结合小猫接苹果的案例说明
  本案例中的移动,主要是苹果落下的脚本设计,通过将y坐标增加为负值的脚本来实现。程序设计中这个程序设计还涉及判断程序结构、固定x坐标的移动等命令模块,这些内容不是本节微课关注的内容,因此,教师已经把这些内容脚本设计编写好,学生“填空式”学习,只编写苹果落下的脚本,就完成了一个作品的提交。微课的讲解到这里并没有结束,教师提出苹果落下的脚本学会了,那么下雨的场景怎么编写?雨点有斜度落下的场景怎么编写?通过问题的引领,学生进一步学习角色移动的命令模块。
  4.四级超高难度的移动——结合猫抓老鼠3.0版等案例说明
  这部分角色移动的学习需要结合判断程序结构、侦测的命令模块库等命令模块。3.0版本中老鼠的移动不是跟随鼠标移动,不是滑动一个随机数值,而是在这基础上移动过程中遇到猫,实现掉头跑的移动。这个程序设计用到侦测命令模块库中“到…距离”和运算操作符“
其他文献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教育部和工信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坚持省级统一部署与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实施相结合原则,统筹安排,开通教育云平台,并利用互联网络实现“停课不停学”,为学生居家学习提供支撑和保障。笔者所在的南京市建邺区教育局运用“互联网 ”技术有序开展了云课堂,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 “建邺云课堂”在线学习  1.搭建“建邺云课堂”网络在线
常有其他学科的老师来问我计算机或信息技术方面的问题,回想一下,好像我给出最多的答案是“我不知道”,一些老师会觉得有点诧异,但许多时候我真的只能回答“不知道”,这些问题中,有些是简单的操作技巧,如怎么在演示文稿中实现一个特殊的修饰功能,我并没有兴趣去研究这些,自然就不会知道了。而有的时候可能是某个“热门”的新概念,如“卷积神经网到底是什么”?我也只能回答:“其实我不知道那到底是怎么回事,虽然挺有兴趣
小时候每当过元宵节,我最开心的事就是夜晚提着灯笼,走街串巷到处去“显摆”。在小伙伴们羡慕和嫉妒的眼神中,我小小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地满足。父亲是个手艺高超的木匠,所以我的灯笼比小伙伴们的灯笼都要漂亮,在小伙伴们的灯笼还是以铁丝、罐头瓶、高粱秆为制作原料时,父亲为我做灯笼的材料已经以实木为主了。  记忆中,每到元宵节前两天,父亲就会将手中的活计暂放一边,一门心思地给我做灯笼。为此,母亲偶尔会抱怨,说父
计算思维就是像一个计算科学家一样思维。在计算思维学习过程中,一个人学习的是计算机科学的概念。我使用“计算思维”而不是“计算机编程”,那是因为更多的是计算机科学而不是计算机编程。  ——周以真  记者:周教授,您最早提出了计算思维,那么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计算性思维?  周以真:计算思维是思维过程参与制定问题,并给出它的解决方案,在一台电脑上以人或机器的方式就可有效地开展。简单地说,计算思维就是
达尔文的进化论讲“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小小的工蜂却嘲笑了这个著名的结论。  进化论包含着残酷的丛林法则,也隐含着生命的自私自利性。一个生命个体要想很好地生存下去,必须要将自己变得更优秀,学会“排他”,否则被淘汰的只能是自己。  不过,人们在观察工蜂时,惊讶地发现,它们并未受到进化论的影响,它们混沌若当初,或者说它们完美地保持着一种纯粹而崇高的精神。这使它们成为生命进化中的另类,它们遥远的传奇故
入了冬,我很少赶集。我们这儿的集说起来就是一处农贸市场。有的地方说场,有的地方说圩,我们这儿说集市。后来嫌带着个市拗口,就干脆把后面的市省略了,叫集了。  集是老集,年代很久了,具体起于什么年代,也无从考证了。集在我们闵楼村的西面,十天四个,一、四、六、九。  恰巧是九的这天,妻子要烙煎饼,早早地就去打糊子了。妻子在走之前安排说,我分不开身了,你去赶集吧,这两天,儿子想吃鱼,你看着买一条吧。领了老
四十年,能改变世界什么?四十年,能改变生活什么?四十年,能改变你我什么?……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四十年,道路长且阻;四十年,沧海变桑田……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时间节点上,我感慨改革开放之必然,国家发展之迅速,生活变化之巨大。也因此,庆幸自己生活在了这个最好的时代,成为见证者、获益者。  身在这个时代,作为一个从事的工作与教育有
看刘欢演出,对他很简单的着装和打扮总是不解,特别是在北京奥运会上与莎拉布莱曼一起演唱奥运主题歌,竟然还是原来的老样子,我更感迷惑。  之后的一期《艺术人生》里,朱军问刘欢,为什么在那么重大的场合,还要和以前一样的穿着,怎么就没想变换一下呢?刘欢笑笑说,我问过张艺谋导演,上场时我该穿什么服装?张导说,只要把歌唱好,穿什么衣服随便。这正符合我的秉性,我不愿意把自己弄复杂了,所以就那么上去了。  “简单
在旅途的火车上,翻过山,越过河,只为看一眼初春的梅。  记得小时候在破旧的教室里摇头晃脑地念着:“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那个时候是不懂的。直到后来渐渐长大读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才感叹,多么美,多么美,像幅隔着烟波的画。  不知是因了这句诗,还是因了那枝疏影横斜在清浅水面的梅,那以后,我便爱上了梅。可生在北方的我,从未见过暗香浮动的梅是什么模样。  这个
古人说,夫以铜为镜,以正衣冠。但是,镜像的喻意不足以体现反思的特征。作家博尔赫斯将镜子比喻为迷宫,镜子交织的影像内部空虚、深不可测。  反思,应以树为喻,根须—树枝,以土地为界,相互观照,共同刻画一棵树的形状。  这棵树就是“整合”,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本期“整合”专题共分三个层次进行反思。第一个层次虽然谓“整合课堂在线”,但是,冯辉老师个人历时性触角延伸了十多年,对整合课堂的掌控由生涩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