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诗行

来源 :金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u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天,写下了更多的诗行
  我早已熟悉了这样的冬天
  无非是从凶险的大风中穿过
  遭遇高貴而冷漠的阳光
  走的都是千篇一律的路
  越是苍凉越是漫长
  我曾走过都市的小区
  遇见枯坐阴影里的老人
  我说不清为什么会慌张
  我曾进过华美的名校
  无端便想起深山里的孤童
  就永远忘不掉他清澈的目光
  这些都是冬天写下的诗行
  有些人却怀疑它真实的诗意
  另一些人则说看不懂
  实际是还有更多冬天的诗
  已深深刻在了沉默的大地上
  拐
其他文献
暑假到了,我和妈妈一起去了趟姥姥家,那是一个美丽的乡村。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被鸟叫声吵醒了。起床后,表哥拉着我往玉米地跑去,边跑边对我说:“我带你去捉蝗虫。”  到了玉米地,我看着蝗虫小小的身躯,心想:“捉住你还不简单吗?”我的手对准蝗虫扣了下去,可惜速度有点儿慢,被它趁机逃走了。我又看到了一只蝗虫,这一次,我学聪明了,心想:“只要我的手掌朝目标快速拍下去,它就不可能再溜走了。”我瞅准时机,猛地
“我的理财经”征文大赛落下了帷幕,编辑部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大量的作文。看完这些作文,编辑部的一致观点是:今年的作文质量普遍很高!这与老师们的认真把关是分不开的,谢谢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  理财,指的是对财务进行管理,以实现财务的保值和增值。当然,对同学们来说,就是指如何管理零花钱、压岁钱……当时确定了“理财”这个征文主题后,编辑们着实担心了一番,怕同学们写出来的“理财经”千篇一律,比如把零花钱放进
编者按:  唐维虹的思维也有混乱的时候,朴实的老公居然跟一个小姑娘频繁在學校食堂就餐,而且还被拍上了论坛。那个女孩是谁?
编者按:  徐习军教授的文章《名家“模仿”,要将微型小说带往何处去?》引发了震动。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微型小说圈众说纷纭,本主持稍感压力。有作家打电话给我说:“严总啊!你可不要蹚这浑水呀,天下文章一大抄,我所掌握的从中国作协到地方名家抄袭的名单有一大把。你讨论这样的问题对《金山》杂志不利,众人的吐沫就会把你淹死!”本主持笑曰:“来吧!”  要相信,理越辩越明!若不信,请接着往下阅读“相峙南徐
读书是温馨的。文字是亲人的眼光、朋友的微笑。书页中的岁月,或是隔着一段漫长的历史的河面,将民族及世界的悠远、一幕幕史剧的壮伟,展现在你眼前;或是隔着一段不长的时间的河面,保持着你的童趣、你的情思、你的惆怅与伤痛。在字行中,旧时岁月,似月亮的朦胧,仿佛一切都染上了温婉的情调,逝去了就渐次美好了,尖锐的斗争、刺骨的伤痛,都已经钝化、淡化,连历史中的大失误、人生中的大坎坷,听起来都像尘封中的一声叹息,凄
江曾培,安徽全椒人,作家、编辑出版家、文艺理论家。长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曾任《小说界》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社长,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长,上海杂文家学会副会长,上海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主席,上海市政协委员。创办《小说界》《艺术世界》,主编《文艺鉴赏大成》《文化鉴赏大成》《世界文学金库》《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成》等书,著有《微型小说面面观》《江曾培论微型小说》《江曾培文集》等。  近日,2019
中国,在船上  船又在中国的水中  一个包裹于红绸中的婴儿  以尖厉的哭声划破东方的黑夜  在他的額头上  烙印着镰刀与铁锤的胎记  携着十月革命的光焰,十三个  黑头发黄皮肤  点亮一盏盏摇起的油灯  血液纺织的旗帜  十三只最初的拳头  在租给西方的国土上  第一次  聚集在民族铿锵的钟声  在东方的心灵上  飘扬  留给不低头的长江  不再受压迫的黄河  巨大的勇气
一条爆炸性新闻从小镇传出:闻然的媳妇月棉跑啦!  像平静的水面投进一颗大石子,立刻掀起了轩然大波!  人们议论纷纷:“才结婚几年,媳妇怎么会突然跑掉?”  “兴许女人有了外遇,跟别的男人私奔啦?”  “月棉可不是那种人!她的出走,全怨她丈夫,因为他丈夫是个赌鬼!”知情者连忙为月棉辩解。  当初,闻然和月棉曾在同一所技校学习。月棉性情活泼,身材苗条,人又长得漂亮,身边有不少追求者。闻然便是其中之一。
小时候 从山阳镇去县城  父亲背着我 过摆渡时  他指给我一条大河  说这是从隋朝流来的  流了一千多年  河水中藏满了故事  帆船驶过  像旧书掉落的纸页  隐含着跌宕的悲喜和嬗变  长大后 我经常经过这条河  在河水转换的情节里  看到有长长的船队驶过  看到河面一座座新架的桥  连接古今  完成时光推演的起承转合  后来 我再经过这条河时  河水中多了一个柳堡的故事  一曲九九艳阳天从水韵中
穆源小学曾经为镇江私立四大名校之一,旧址位于镇江市杨家门23号。近年来,有一段精彩的历史往事,被拂去尘烟,重现于世:1935年11月到1937年11月,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镇江从事抗日复国斗争,与镇江人民结下了患难之交。  《韩国独立运动史》(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编印)第四章《镇江时代的临时政府》中,以及《白凡逸志》(金九回忆录)对“临政”移驻镇江的这段历史都有确切的描述:早在1925年冬,韩国爱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