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用生物炭对麦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来源 :环境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wor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及作物生长对施用生物炭的响应,为生物炭在农田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生物炭施加量为0(B0对照)、5(B1)、10(B2)和20 t·hm-2(B3)这4个处理,结合Illumina MiSeq 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对冬小麦扬花期和成熟期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pH值、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含量、冬小麦生物量、氮吸收和产量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均表现出增加趋势。高通量测序结果得出B2处理显著降低了扬花期细菌群落α多样性;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对不同施用量的生物炭和物候期的总体响应在分类上一致,本研究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优势菌门(相对丰度>5%),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下降,但随着生物炭的施用,变形菌门和浮霉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冗余分析、共现网络分析和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细菌群落组成与土壤硝态氮和全氮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B2和B3处理下16S操作分类单元间的平均连通性(16.966和14.600)高于B0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的变化(89.1%)主要受生物炭施用量和采样时期的影响;而对了冬小麦的生长动态变化影响较小(0.077)。综上,生物炭施用7a后能调节土壤细菌群落变化和促进作物生长,建议在半干旱农业地区施用10~20 t·hm-2生物炭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正>2020年7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面向业主单位开展了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和机电设备采购情况调研,因涉及相关数据提供单位的保密需求,不便按照具体城市和线路公开数据,但各调研维度的行业平均值和中位数仍具参考价值。
期刊
在新媒体时代,人类的认知体系、生活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纪实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内容和方式,其本身携带的文化属性逐渐凸显出来。该文以人类学的视角梳理了中国文化的特点,并从影视人类学角度探讨纪实短视频与中国文化的建构所存在的突出特征,从而思考在移动互联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借力纪实短视频进行中国文化的有效传播。
目的对云南香料烟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试图从中发现新活性化合物。方法运用硅胶、凝胶及RP-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云南香料烟中分离得到2个烷基取代的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羟基-7-(2-羟乙基)-8-甲氧基-黄酮(1)和烟草黄酮A(2)。对化合物1和2进行了抗菌活性筛选,其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的MIC90值分别
<正> 1984年以来,笔者用蒜葱注射液治疗猪破伤风8例,效果良好,介绍如下,请同道验证。蒜葱注射液的配制干大蒜瓣、鲜葱各250克,共置干净的大碗内捣烂,然后装入瓶内,再倒入90%的酒精略高于蒜浆面即可,浸泡7天,取其滤液密封装瓶备用。治疗方法每用蒜葱注射液小猪5毫升、中猪
期刊
当下人类学的学科理想讨论的一个话题是:作为单一学科的人类学如何建设?这种主张强调人类学的未来在于当代科学和艺术的融合。这一学科理想与各分支人类学,包括与影视人类学的关系问题正在成为国内人类学中的一个热点。讨论“诗”与民族志影像的田野工作及其后期编织自然成为影像民族志研究的重要方面。《故乡》①《滇池东岸》②和《老村》③等三部电影的作者经验对于人类学学科理想建设的讨论具有启示。与人类学的学科理想——“
近半个世纪以来,为化解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学民族志所遭遇的“表述危机”应运而生的视觉人类学获得长足发展,作为视觉人类学研究手段和书写文本的影像民族志明确表征民族志书写的“视觉化转向”,成为人类学领域最不可忽视的存在。新世纪中国影像民族志在视觉人类学视域下获得了更为深广的书写品格。文化视野进一步拓展,由“远方”走向“庭前”,关注身边的文化事象,及时承接“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术转向;在文化使命上由“
选取鲁科版微项目“研究车用燃料和安全气囊”为学习内容,拆解为3个子任务,学生通过课外广泛查阅资料、绘制手抄报等方式完成对核心知识的了解、概括。课堂内采用“活动元”教学,以学生实验为主线,每个活动元对应一个子任务,对于核心知识进行深度学习,帮助学生建构化学反应认识模型,并能应用认识模型分析解决真实问题。
<正>教学内容五年级"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认识"分数墙",能在分数墙中找相等的分数;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相等)性质的过程,初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2.感悟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数学交流能力。教学过程课前,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如下"研究学习"材料:
期刊
生物炭具有一定的增产和减少N2O排放效果,但关于其相关氮循环微生物作用的动态变化过程了解较少,为探明热带地区生物炭的增产减排效应潜力及相关微生物动态作用机制。通过辣椒盆栽试验对比添加生物炭 (B)、常规施肥 (CON) 和不施氮 (CK) 处理对辣椒产量、氧化亚氮 (N2O) 的排放及相关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ON处理产量高于CK处理;与CON处理相比,生物炭显著增加辣椒产量18.0%
<正>【创课缘起】十月份的山西,雨水接连不断,俨然成灾。我们点进“山西暴雨”的话题,目之所及多为洪水淤泥、冲毁的房屋和因无家可归而茫然失措的人们。每一个山西人看到此景都很是痛心。我们有责任为家乡发声,有责任培养学生们热爱家乡、担负建设家乡的使命感。本课用“微项目”形式展开,让学生制作微名片、在朋友圈发声,在合作、交流、共享的课堂氛围中,传递家乡之美,呼吁外界携手共“晋”。希望上完此课,学生更能明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