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点拨应适时、适度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he5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场景一:儿子上三年级,我辅导孩子做一道数学思考题。我理清思路,于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可是,几遍讲解下来,儿子仍然一头雾水,似懂非懂。真是急煞我也!
  场景二:又是一道数学思考题,儿子在学校老师的讲解下已经基本明白。而我拿起题目,读了一遍,云里雾里;再读一遍,仍然不知所云。儿子见状,神采飞扬,“噼里啪啦”为我开讲。我,连连制止……因为,此刻我需要的不是“铺天盖地”的讲解,而是静静地思考,适时地“点拨”。于是,我仔细地读题,积极地开动脑筋,并在儿子关键处的提醒下画好线段图。就这样,所谓的“难题”迎刃而解,且记忆深刻。
  在课堂上,当学生自主学习遇到难点时,我也曾这般自以为是,夸夸其谈,以为自己点拨到位了,学生也就理解透彻了;课后,我也常对着学生作业本上的错误欲哭无泪:我都讲得这么清楚了,为什么还是不明白……这样的烦恼充斥了很多教师的教学生活,为什么会这般呢?
  我的反思:
  1.点拨要适时,切勿急功近利
  究竟应该什么时候点拨才是“适时”呢?如果把孩子在自主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想象成一座山的话,那么,是应该在山出现在孩子的视线中时,还是在孩子来到了山脚下,是孩子面对着山望而却步的时候,还是在孩子奋力拼搏却无能为力时……
  【案例】《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片断:
  师:园子里发生的事情都挺有意思,为什么萧红把“铲地”写得这么具体呢?
  生:因为这件事最能体现祖父的宽容。
  生:也最能让人感受到小萧红在园子里的自由自在。
  生:小萧红把一片草当作谷子留着,把一片谷子当作草铲掉,犯了一个大错误。可是,即便她犯了这样的大错误,还是能够感受到快乐,更能体现祖父对她无条件的爱,以及小萧红童年生活的快乐与自由。
  师:是啊,同学们理解得很好。这就是我们总结发现的第一个文字密码:(选择典型)选择最典型的事情,才能表现最真切的感情。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好“这个例子”,以关键处的适时点拨来引领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文字密码,切实体会选择典型事例对于文章表情达意的重要作用,这对学生思维水平及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尤为重要的。只有点在学生思维“卡壳”的关键之时,才能点亮学生思维的火花,真正帮助学生消除学习过程中的障碍,最大限度地建立學习的自信。
  2.点拨要适度,并非多多益善
  点拨多少才叫“适度”呢?我想,那要看学生真正需要多少。在学生思维“卡壳”时,也许,他需要的只是你递给他的一根帮助他撬开思维之门的“杠杆”,而并非是你的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也许,他需要的只是你教给他的一个简单的方法,引领他度过难关,走向成功,而并非是你的喋喋不休,甚至越俎代庖。
  【案例】《孔子游春》教学片断:
  师:读了孔子论水的这段意味深长的话语,你有什么感悟呢?
  生:(面露难色,静默不语,几乎无人举手)
  师:孔子遇水而观,观而沉思,从平常之水看出不寻常!这段话里的每个词语,每句话,都闪烁着智慧之光,都在默默地向我们诉说着孔子的心声。透过这些词语和句子,你想起了哪些成语、诗句,或是课文?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人?
  生:读了“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我想起了《长江之歌》中“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我仿佛看到了无私奉献的母亲。
  生:读了“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我感觉到水仿佛是一个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
  生:读了“水没有一定的形状……”这句话,我感觉到水谦逊朴实,与世无争。
  生:读了“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我感觉水好像成了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他能够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如果我把每句话后面的“它好像……”和最后一个总结句去掉,你觉得可不可以?读读看,想想为什么?
  生:我觉得不可以。因为孔子不仅仅在跟学生论“水”,更是在讲做人的道理。如果去掉,就变成只是在论“水”了。
  师:是啊,这就是孔子说话的艺术,有理有据,井井有条,这样才能让人信服。看来,孔子真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好老师啊!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者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和句子来进行联想,联想曾经学过的成语、诗句及课文,联想自己印象中熟悉的人。这样借助已有的知识,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帮助学生顺利地攻克了难点,自然地融入了文本。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虽然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心装着学生,总是期望把自己所掌握的,都毫无保留地捧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给予学生关键处的“适度”点拨,往往能让学生灵光一闪,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3.充分信任,激发学生探究的自主性
  朱永新教授说过:“人的潜力是巨大的,上帝让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都赋予每个人一个成功的机遇,成功的可能,每个人都应该而且可能做得最优秀,做得最卓越。”因此,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书写自己的精彩。
  【案例】《孔子游春》教学片断:
  师:课文第2小节描写了泗水河边的景色,这一小节课文后面是要求背诵的。大家觉得,这一小节为什么要求背诵呢?
  生:这一节景色描写非常优美,如诗如画,让人如痴如醉,所以要求背诵。
  生:这一节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泗水河边迷人的春色,我们以后写景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所以应该背。
  生:我尤其喜欢最后一句话,从大自然中选取的景物非常典型,并展开丰富的联想,把大自然这位母亲描绘得非常慈爱,非常美丽。
  师:这么精彩的语段,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能够更快、更好地背出来呢?
  生:这个小节有三句,我打算一句一句地背诵,然后把它们连起来。
  生:这个小节写得非常优美,我喜欢一边有感情地朗诵,一边在头脑中勾勒美好的画面。
  生: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打算先美美地读两遍,再一句一句地抄写一遍,然后再试着背诵,我觉得这样印象更深刻。
  生:这样优美的语段,我喜欢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练习朗诵,伴着明快的音乐节奏,我能更快更好地背诵出来。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好的背诵方法,真不简单!看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好方法,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啊!
  教师要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努力尝试,去积极思考,去克服困难,去合作探究。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相信只要我们把学习的自主权真正地交还给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信任,让他们循着自身学习的轨道去运转,他们一定能给自己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锡通园区小学(226311)
其他文献
<正> 我国是猕猴桃的原产地,资源丰富,分布辽阔。但目前还未充分利用,绝大部分尚处野生状态。猕猴桃为雌雄异株植物,花前不易区分,用种子繁殖不能保持品种优良性状,且结果晚;
相传昆曲界有句话:“一白、二引、三曲子。”主要人物上场,首先念引子,然后念定场诗,自报家门,叙述身世经历,再开唱曲子。这种自报家门的程式——“说破”,即在演出前就将剧情与角色兜底向观众做出交代。不讲求层层环扣、步步推进,却丝毫不影响观众的欣赏。  高三语文复习讲评中,是否也可以一语道破,揭开答案看似神秘的面纱,进而探求答案的真谛呢?语文试卷中语言文字运用题一般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而该部分考点比较
<正> 黑荆树(Acacia mearnsii willd),别名澳洲金合欢,属豆科,含羞草亚科,金合欢属。它的树皮是很好的栲胶原料,且速生、高产。我国近十几年来正在南方几个基地引种。作为基
<正> 猕猴桃,又名羊桃、藤梨、毛梨,其鲜果酸甜适度,清香爽口,因而已成为国际市场上的一种新兴水果。近几年来,根据其茎蔓的攀援性和叶、果的观赏性,园林上进行了引种栽培,并
鲁迅先生曾经对书籍的插图有过精辟的论述: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也是宣传画。部编语文教材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重要作用。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探寻新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从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创建高效文言文教学课堂,焕发课堂活力,提升学生的配合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文化传承与领会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从基础的词义概括、语法使用到深层次的感情表达、思想延伸上都展现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蕴含着民族自身鲜活的生命力。苏教版高中语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与文本之间实现良好的生本对话,需要教师在生本之间建构一座沟通的桥梁。实践证明,诗歌就是这样一座桥梁。诗歌,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在十多年的语文学习中,或多或少具备了一些诗情与感悟。在某种程度上诗歌就像一根无形的弦,连缀在我们的心灵之间,一经触碰就容易发生共鸣。所以,教师用诗歌建构生本对话,就是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用诗歌去引入、拓展文本,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
北京八达岭高速公路隧道二衬支护,采用自制简易模板台车进行混凝土浇筑,该台车可节约材料,降低成本,缩短工期,节约拆装人工费,组装方便,同时台车断面可调,工程完工后还可用于其他工程
南京新世纪中心A、B两座主楼间裙房的屋面采用预应力组合网架结构,解决了跨度大、层高低、荷载重及管线布置复杂等技术矛盾。设计采用有限元法,并用模型试验验证了该法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