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的情感体验生活化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alon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标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的定位上升到了很高的维度,倡导注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的体验。情感体验与语文学习过程如影随形,学生与文本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背景现实等同悲欢、共衷曲,产生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体验,使自己的心灵受到陶冶。而这些信息来源于现实生活,是生活的折射和缩影。语文教师必须把学生的情感体验导向生活,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衔接,使语文教学“生活化”;在教学中加强“说”“演”“练”,再现生活场景;挖掘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在熏陶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实现语文素养质的飞跃。如果能使语文教学“生活化”,让学生生活“语文化”,将使语文教育推向一个崭新的育人层级。
  关键词:语文课堂;情感体验;生活化;语文素养
  语文是百科之母,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就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来说,其人文性特征尤为突出。人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真知灼见,获得性情的陶冶、品格的提升、素养的积淀,这些都是由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衍生出来的。小学语文新课标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的定位上升到了很高的维度,倡导注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的体验。情感体验与语文学习过程如影随形,学生与文本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背景现实等同悲欢、共衷曲,情感上产生共鸣,品格上得到锤炼,自然产生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体验。而这些信息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是生活的折射和缩影。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师必须整合文本信息,挖掘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运用教学教育机智,科学地联结,形象地演绎,理性地阐释,才能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情感体验生活化,从而学会用语文知识反哺生活。
  一、把学生的情感体验导向生活。使语文教学“生活化”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情感体验不是凭空进行或只在情感活动中进行的,而是要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进行。认知体验如果有了情感的维度,又有了思维的参与,感悟、思考、理解后的体验就会更加深刻。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不能只是教学生识字、造句,梳理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就够了,更应该把学生的情感体验导向生活,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也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这一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例如,教学童话、寓言故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对美好的情境、感兴趣的内容和事件进行体验。教师应该联系现实生活的场景、学生熟知的人物形象,抑或广为流传的事情,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探究,然后有机地与课文内容联结起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不要让生活中的这些语文知识错失或夭折。如教学“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的童话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应充分让学生畅谈自己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畅谈自己过大年夜的欢乐情景,然后导入课文。通过品读小女孩在幻象中对温暖的大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疼爱她的奶奶的渴望,再结合当时残酷的现实——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最后加上自己的生活体验。小女孩的悲惨命运自然而然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也会油然而生。这样一来,既能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化”,又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感悟作者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对黑暗旧社会的强烈不满,为学生学好语文奠定坚实基础。
  二、在教学中加强“说”“演”“练”,再现生活场景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文字为载体,记录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这些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有的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为久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有时,根据课文内容开展辩论,让学生“说一说”,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升华对课文的理解;有时,把课本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画面再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感悟;还可以通过各种生活化的“训练”,如洗衣做饭、为爷爷奶奶剥荔枝、参加体育竞赛等,让学生加强情感体验与实践体验,全面拓展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思维,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而然就会提高。
  如教学《穷人》一课,可以让学生在熟知课文内容后,按文本信息編排情景剧,分角色扮演人物。并引导学生从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去揣摩人物的情感世界,尽量把人物的性格特点表演出来,更好地感受人物高尚的情操。桑娜和渔夫的形象便会瞬间高大起来,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金子般的品质也顺理成章地融入了学生的心灵。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讲述现实生活中与文本信息相类似的事例,感受人间真情,弘扬真善美。这一教学过程,真正落实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教学目的。这种说、学、演、讲的技能训练,既能把“生活化”的东西搬进课堂,又能使学生巩固知识、掌握技能,还能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可谓一举数得。
  三、挖掘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生活之中处处皆学问。我们应当有一双慧眼,善于挖掘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在熏陶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实现语文素养的质的飞跃。
  1.校本课程中的语文教学资源。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在这一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学生的学习中。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班委选举,要求写自荐信;配合“创强”“创均”“创文”“创卫”等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轮流当主持人;构建口语交际平台,举办班级演讲比赛;办班级图书角,举办书籍漂流活动,鼓励学生读书看报;办手抄报,写心得、日记、周记;学生通过主动参加校内活动,既锻炼胆略,又展示才华……在“语文化”的生活中,学生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快乐,学习的热情自然会高涨起来。
  2.家庭教育中的语文教学资源。
  家庭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学生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家庭成员,评价家庭成员,写下家庭寄语,记下家庭事件;还可以抓住家庭特点设计语文教学,如有的家长是做生意的,可以让他们设计广告、介绍产品;有的家长是开公司的,可让他们介绍优秀员工……
  3.社会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
  社会有着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的一片天地。例如,针对时下流行的广告词,如“xx碑酒,步步领鲜”“使用XX牙膏,让您牙口无炎”等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让字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进行纠正。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有着一个开放、自由、灵活的空间。语文教师在驾驭课堂的时候,重在诱发和启迪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尽可能地将这些情感体验生活化,使语文教学“生活化”,让学生生活“语文化”,将语文教育推向一个崭新的育人层级。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创造过程,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师不能采用一种绝对固定的方法和形式组织课堂教学,但在某一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有时会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呈现一种相对固定的结构形式和程序形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文试图通过以番禺区教育局提出的“研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理论指导,找寻一种适合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学模式——“学思五环模式”
[摘要]树立“一切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是我国新时期教育“人才”意识的觉醒。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注重氛围的营造,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提高,注重激励和民主,注重校园环境建设。  [关键词]以人为本;人本管理  在新的教育方针指导下,树立“一切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是我国新时期教育“人才”意识的觉醒,也是一种真正能够面对生命的新理念。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要求教育者在教育实施过程中
[摘要]微信已成为人们最为重要的信息交流工具,小学班主任工作需要在继承传统工作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微信创造性的开展德育教育,发挥微信在德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做好与学生、家长的积极互动,培养心理健康、品德高尚、性格健全的优秀学生。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教育;微信;互动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正在发生根本l生转变,传统媒体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现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QQ,都有自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巧设错误”,进行示错教学,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自主地分析,发现错误,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从而达到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示错教学;高效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错误’往往是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在各方面,出现违反教学结论或数学方法的现象。”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新课堂呼唤学生的“自主、合作、
近年来学生坠楼等悲剧事件不断上演,人们在扼腕痛惜的同时,也在一次次地反思问题究竟出在哪儿?是家长急功近利,望子成龙?还是孩子太脆弱?大家普遍认为是教育方式等问题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认为现在的孩子都是温室里的花朵,缺少必要的挫折教育。那么怎么进行挫折教育呢?  一、让孩子走出庇护的羽翼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难不要都由父母包办代替,不要把孩子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消除得干干净净,而应让孩子渐渐学会独立面对生活
【摘要】课堂导入的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职旅游专业课的教学效果。成功的导入能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调动情感,激起兴趣。多元智能理论能帮助中职旅游专业课堂设计出符合学生个人智能情况的导入内容和形式,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效果。  【关键词】多元智能;中职;旅游;课堂导入;主动性学习  课堂导入的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职旅游专业课堂的教学效果。成功的导入能创设情境,营造气氛,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文化”的内容占了相当大的篇幅。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提出,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为此,本文提出“竞秀文化”背景下的育人模式,从理念文化、环境文化、德育文化、课堂文化及课题文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竞秀文化;育人模式;实践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十九大报
空间想象力被认为是数学诸多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观念作为空间想象力发展的基础受到普遍的重视,也成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几何课程的主要目标。“图形与几何”中关于平面与立体图形的解决问题这一学习内容,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能力、推理能力为核心展开,小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发展还不足,学习的难度比较大。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用“描、想、画”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理解、想象,然后用图形把所想表示出
【摘要】往往,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积累词句是语文老师教学的重点,但在新课标的引领下,语文教师都意识到语文课应是学习语言艺术的课堂,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也应该重视语言的训练。那究竟应如何开发好文本中的语言训练点,并用好它呢?本文将以一次教学实例为例,浅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上深挖语用点,高效地用好语言训练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训练  一、从文本中心出发,寻找语言训练点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课程中,《科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本文认为,小学生在科学学习上,应多通过参加实践活动来增强自身的实践技能,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航海模型;教学与训练  小学生参加科学竞赛活动可以起到提高学生积极参加科学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