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死不救”,印度人为何“冷漠”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ghtxm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发生交通事故时,路人一般会尽可能地帮助伤者,至少愿意帮忙打个电话叫救护车。但在世界上交通事故发生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印度,事故伤者很可能会遭遇“无人伸手援助”的窘境,无助的他们只能自求多福。
  2013年,坎内亚·拉尔一家四口共乘的摩托车在印度北部被一辆卡车撞翻,肇事车辆逃逸。拉尔的妻子和8个月大的女儿躺在路边,浑身是血。拉尔抱着4岁儿子在路边苦苦呼救40多分钟,路过的摩托车、轿车和巴士无一理睬,直到一名收费站员工发现情况后通知警方,才得以将他们送至医院,但拉尔的妻子和女儿到院时已不幸身亡。
  这段监控录像在电视台播放后,举国震惊。拉尔妻女的死亡引发了全民关于交通事故中“路人”角色的激烈争论。印度媒体称这次事件为“公众冷漠的新低点”,有的甚至将这称为“人性泯灭的一天”。
  而在致力于提高道路安全的活动家皮沃什·特瓦利看来,这个事件的重点不在于人们同情心的缺失,而在于整个制度设计并不鼓励人们救助事故受害者。
  特瓦利自身的经历让他开始关注这个议题。大约在10年前,他17岁的表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车撞伤。“很多人都在驻足旁观,但没有一个人上前帮忙,”特瓦利说,“表弟最终就在路边失血而死。”
  后来,特瓦利尝试分析人们的这种冷漠行为。他发现同样的事件在全国范围内一再地发生。本来可以伸出援手的路人却退缩不前,站在一旁什么都不干。
  “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害怕警察,”他说,“如果你帮助了别人,很常见的情况是,警察认为是你犯了错,出于愧疚才帮助伤者。”
  
  这个发现促使特瓦利成立了“拯救生命”基金会。在2013年的一份调查中,他们发现74%的印度人倾向于不帮助交通事故受害者——无论是在单独面对伤者还是有其他旁观者的情况下。而其中的原因除了害怕无辜承担罪责之外,还包括担心成为案件证人,受累于庭审——印度的诉讼程序是出了名的冗长。另外,如果他们送伤者到医院,医院要求他们支付医疗费用也会成为他们担心的事情。
  在一个急救服务健全的国家,遇到这种情况,路人需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叫救护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急救措施,安抚伤者,告诉他救护车已经在路上了。
  但在印度,救护车资源供不应求,而且救护车抵达事故现场的速度常常过慢,救护装备也太落后。这让交通事故现场的救助极大依赖“乐善好施”的人。按照特瓦利的说法,印度有很多好心人,只是他们在行动前,也不得不权衡利弊,顾虑再三。
  特瓦利对比了路人对火车事故和爆炸事故中伤者的反应。“这种情况下,在警察和媒体赶来之前,伤者就已经被路人们送到了医院。”这类大型事故和一般的车祸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的受害者常常只有一两个人,“这样被冤枉的概率就会高很多。”特瓦利说。
  “拯救生命”基金会于是向印度最高法院提出了诉讼,要求为路人提供法律保护。在一年前,这项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印度最高法院发布了一系列的指导方针,包括:
  允许人们在拨打急救电话报告交通事故情况时匿名向他们提供刑事豁免权禁止医院要求送伤者到医院的路人支付医疗费用
  然而,指导方针发布仅仅两个月后,又一起被监控摄像头拍下的交通肇事逃逸案震惊了全国。
  “看到他们袖手旁观的样子了吗?”安妮塔·金黛尔一边翻看着手机上的视频一边愤慨地说道。在这段被网络疯传监控录像里,金黛尔20岁的儿子维奈骑着一辆摩托车,突然被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撞倒,当时有一群人在旁边围观,但是没有人上前帮忙。
  去年7月,这段视频在社交媒体引发了人们新一轮的反思,甚至总理莫迪也在每月例行的广播讲话中向全国民众谈及此事。
  “如果当时有人伸出援手的话,他现在可能还活着,”金黛尔说,她对没有人帮助自己的儿子感到气愤,“每个人都跟我说他们是因为害怕警察。”
  对于瓦特利和他的“拯救生命”基金会来说,他们的战斗还在继续。
  今年3月,印度最高法院宣布强制执行去年颁布的指导方针。为了确保指导方针真正能得以落实,“拯救生命”基金会积极游说印度的29个邦和7个中央直辖区将这些内容写进“好撒马利亚人法”(给自愿救助者免除责任的法律)中。
  什瑞吉塔·拉威德兰是印度一家连锁餐厅的总经理,在他看来,相关立法刻不容缓。
  今年1月,他在印度西部的普纳市街边发现一个流血受伤的老人,围观的人群都在讨论该如何是好,却没有施救。拉威德兰将伤者抱上了自己的车,然后载他去医院。
维奈·金黛尔遭遇车祸逝世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

  最近的那家医院先让拉威德兰填一堆表格。看了填表内容后,医院就把他们打发走了。到了第二家医院,被要求填写的表格更多,拉威德兰说,光是填表前后就花了三个小时。
  “他们会问,‘你是病人的亲属吗?’只要你一说‘不是’,他们就什么都不愿意干了。”拉威德兰说,“必须有人出面确保一定会支付医疗费用,他们才会予以治疗。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宝贵的时间就流逝了。”
  所有表格都填完后,这位受伤的老人终于得到了救治,但为时已晚,他最终还是因伤势过重而离开了人世。
其他文献
我们希望和别人交朋友,是因为孤独。人是群居动物,友情的温暖,让我们有勇气面对人世的困难和挫折。不相识的人也能成为朋友,比如读者与作者之间、今人与古人之间的“神交”,是出于情趣相投。再比如,一个孩子和一个电话接线员之前,则是出于一种朴素的友爱与信赖。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我家楼梯平台处的墙上,钉着一个木盒子,磨得发亮的电话听筒挂在盒子的一侧。我还记得那电话号码——105。那时,我太小,根本够不到电话
人造鼻子闻炸弹    美国国防部正在开展一项新的研究,模仿狗的灵敏嗅觉来制造一种能够分辨多种化合物的人造嗅觉探测器。这项研究如果成功将大大提高美军在战区探测化学武器的能力。虽然美军已有多种技术可以探测到生物和化学武器,但是迄今为止,任何人造的探测仪远没有比狗的灵敏嗅觉更加有效。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正在研发的“RealNose”(真鼻子)技术,目的就是研制出一种可以与狗的灵敏嗅觉相媲美、甚至更
摘要:如何使我们的学生在美术教育中从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而且学得好、学得欢呢?如何使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获得有益的知识与技能呢?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研究,我发现游戏活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本文是我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游戏活动设计的实践与探索中所获得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游戏;兴趣;情感;思维;想象力;创造力;快乐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神户制钢引爆危机  这几年对于日本企业来说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在索尼、松下、东芝、夏普等多家电器巨头集体陷入衰退之际,连续多起造假事件令原本光环满身的“日本制造”面临严重的信誉危机。  今年10月,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被曝其下属企业篡改部分铝、铜制品的性能数据,将问题产品以次充好供应给客户,影响波及日本国内汽车、航空、电车等多家企业,还流入日本国防领域以及诸如戴姆勒、雪铁龙、波音、空客、通
摘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何在中学美术课教学中让学生爱美的同时还能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这就要求美术教育既要做到重视民族传统文化,也要与时俱进。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弘扬;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3-080-1  一、时代发展,勿忘民族传统文化  近年来,人们的价值观悄然发生了变化,对子女成才的愿望空前迫切,他们为子女设定了“完
在女儿的床头看到了《萧红经典作品集》,就和女儿谈起与萧红有关的话题。女儿说她喜欢萧红的组诗《沙粒》里的一段话:“从前是和孤独来斗争,而现在是体验着孤独,一样的孤独,两样的滋味。”  一句话让我对“两样的滋味”产生了的共鸣。  自古以来,没有人能够摆脱“孤独”的困扰。“情到深处人孤独”必须是有了“情深”的感受后;“灵魂的孤独”那是精神世界升华到一定层面后的“高处不胜寒”。  其实,人的孤独感是与生俱
当22岁的梅兰妮·珀金斯紧张地向硅谷百万富豪介绍自己的创业点子时,她采取了一个新颖但又有点冒险的策略。  大学辍学的她一路从家乡澳大利亚珀斯飞到美国加州帕洛阿尔托。只为跟知名的技术投资者比尔·泰见面。  梅兰妮之前从书中读到,如果希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就应该模仿他们的肢体语言。因此,在为自己的图形设计网站寻找投资者的过程中,她决定将这一理论付诸实践。  “当时真的很有意思,”如今30岁的梅兰妮说,
那年,潇潇坐车从合肥来到北京的时候,和我是同一辆车,都是Z74。  当时省会与北京之间最快的地面交通工具,便是Z字头的绿皮车。我们一整晚都没有睡,对坐在卧铺边的短凳上。  那晚我和她喝了一瓶白牛二,结果她吐了半截车厢,惊动了两三个铺的男女老少,也惊动了乘务员。乘务员过来扶她,打扫卫生,其他乘客在边上一片唏嘘。  我一动没动坐在短凳上,看着她哭,看着她闹,看着她把一肚子苦水倾泻一空。我不知道怎样安慰
近日,海牙国际法庭(ICJ)对澳大利亚政府和反捕鲸组织诉日本在南极海域捕鲸一案做出终审判决。来自斯洛伐克的庭长彼得·托姆卡(Peter Tomka)宣布,日本常年来在南极海域进行所谓的“科学研究捕鲸”缺乏正当理由,判决在重新修订出令人信服的“科学捕鲸计划”前,暂停日本在南极海域的捕鲸活动。  当澳大利亚和环保团体为这一场在“反捕鲸斗争”中所取得的突出成果感到振奋的时候,日本政界和舆论界的反应则满是
不得不承认,日本人的细腻到了令人恐怖的程度,这让他们在钓鱼岛的争议上占了优先。    钓鱼岛属于中国,想必每一个中国人心里都有数。但对于钓鱼岛,日本人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很多国人恐怕不会那么明了。下面是笔者在查阅了大量日本资料所获得的几个关于钓鱼岛的故事。  当然,无论日本怎么说、怎么做,都不可能改变钓鱼群岛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事实。只不过,日本的做法,能否给我们带来一些什么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