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名师在线·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nd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是一种教学辅助技术,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文章以初中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以改善初中数学教学为目的,从课前预习、教学导入、新知讲解、课内探究、例题讲解等方面,分析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旨在全面优化整个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高效地进行知识学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7-0088-02
  引  言
  初中數学开展课程改革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带来了一系列积极影响。为进一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教师可以基于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借既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来优化、改善教学现状,提升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使用实物、模具等工具,偶尔应用PPT、投影仪等技术,信息化程度没有达到理想程度[1]。这种情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不少问题,降低了教学有效性。第一,学生兴趣普遍偏低。由于缺乏丰富的教学手段、新颖的教学形式、有趣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枯燥无趣,缺乏吸引力和新鲜感,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第二,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难以理解。教师习惯用模具、绘图等方式呈现数学知识,且一些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往往需花费很长时间去讲解,用去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即便如此,由于教师讲解知识的方式不够直观、形象,学生也很难理解、消化。第三,课堂教学缺乏创新。受应试教育影响,初中数学课堂经常是教师的“一言堂”,很少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导致课堂教学缺乏创新。
  二、基于信息技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利用微课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可基于信息技术制作微课视频,把当堂课要讲解的重难点内容纳入其中,以简明扼要的语言突出教学目标,让学生一目了然,大致了解、掌握教学内容。因为微课是视频形式的,具备重播、暂停等功能,当学生遇到不懂之处时,可以反复观看视频,或暂停视频画面,通过翻阅书籍、互联网搜索有关的学习素材等,从而更好地进行课前预习,以此提高课前预习质量,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有趣地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后续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基于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视频展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教学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借助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好奇心。学生在问题的引导和好奇心的驱使下,迅速把注意力集中在课程内容上,第一时间投入学习,跟随着教师的思路积极主动地学习新课内容,增强了对新课内容的学习兴趣,从而助推后续教学活动顺利开展[2]。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相关内容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三角形头饰的绘制过程,并提出“这个头饰的三角形内角是什么关系”等问题。学生在问题的启发下思考、探究,对课程内容产生了一定的好奇心,迅速投入课堂学习中,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课堂氛围十分活跃。
  (三)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新知讲解,突破教学重难点
  初中数学课程的一些概念、理论内容比较抽象,直白的语言讲解不利于学生快速理解、掌握,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此,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直观呈现、模拟展示等功能,以动态图像方式把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可观看的图形形态,化抽象为具体,化理论为实物。这样,学生可以直接看到具体的实际图形,加之教师的语言讲解,便能轻松理解、掌握理论内容,突破学习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四)利用几何画板进行课内探究,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课内探究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深入认知问题,找到问题的解答方式,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因此,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课内探究,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与理解。在具体教学中,尤其是针对几何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依托信息技术,通过几何画板的作图功能展示教学内容,待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定了解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学习问题,组织他们开展课内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己见,相互借鉴,对讨论主题形成多角度的全面认识。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答疑释惑,以加深学生对讨论主题的认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例题讲解,帮助学生巩固重难点知识
  例题讲解是初中数学课堂上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重难点知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但是,教材上的例题资源有限,其题型的多样性、难度的适度性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网络上有大量的例题资源,包含各种类型、难度的例题,教师可以将网络上的例题资源引入课堂教学中,弥补教材缺陷,同时减轻教师的书写压力。当然,网络资源纷繁复杂,教师应结合教学要求精心筛选各种例题,保证例题的典型性、代表性,且难度适中,不能超过学生的认知范围。通过例题讲解,学生了解了例题中涉及的重难点知识,掌握了解题方法。   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在课前从互联网上收集并整理诸多例题资源,并从中筛选出典型例题作为课堂讲解的主要题型。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大屏幕投影仪展示例题,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解题过程、解题思路,并借助教师的讲解掌握解题方法。同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记好笔记,方便他们课后巩固和复习。
  三、初中数学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注意事项
  (一)以学生为中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信息技術进行教学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应用原则,把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教学组织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加强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制订出符合学生特点和学情的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使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进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尽量结合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熟悉的生活素材开展信息化教学,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以课程内容为根本立足点,以课程目标为导向
  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教师要以课程内容为根本立足点,以课程目标为导向,确保信息技术不脱离数学课程,避免本末倒置。基于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知识类型、教学目标等恰当、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和整合,使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适应课程内容,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数学概念等讲授型知识时,教师可基于信息技术录制讲授型微课;在讲例题、解题方法等探究型知识时,教师可基于信息技术开展问题探究式教学。总之,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应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有效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基于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创新,把微课、多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几何画板、网络资源等融入数学课堂教学,多层次、全方位地改革以往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作用,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李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02):85.
  程雪萍.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9):22-23.
  作者简介:李贤武(1981.7-),男,福建连江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翻转课堂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兴起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上,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顺序、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均实现了翻转,而通过这种翻转,不仅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也使课堂教学时间得到了合理的安排与利用。基于此,文章从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出发,分析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并结合案例分析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与教学反思,以期为提升翻转课堂
1840年的中国,风雨如晦。列强环伺,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历经一个世纪的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谱写了前所未有的时代华章,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提高了对乡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关注度。乡村地区留守儿童一直是社会重点关注的对象,社会各界也募捐了很多款项,用来建设乡村地区的教育設施,以解决留守儿童身心教育不足的问题。乡村学校少年宫作为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教育阵地,应通过良好的教育和培养方法,开展有效的教育活动,促进乡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文章以乡村学校少年宫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主题,探究了
【关键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不可逆转 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七一”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的主题,也是1840年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追求。在这一
马恩自然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概括表述。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思想采用的是“主观—客观”的思辨哲学分析框架,而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辩证法思想是“主体—客体”的历史哲学思考路径,二者共同向人们提供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逻辑等伟大的认识工具。与《周易》六十四卦最后两卦“既济”“未济”精神反映的中国传统哲学“天—人”思维的辩证性特征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具有“自由与必然”“事实与价值”“历史与逻辑”方面会通融合的可能,并共同指向哲学的本体论、价值论与认识论的一般命题。一方面,“哲学进入生态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历史时期,其理论主题分别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根据马克思的“过渡时期”理论,这三个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接续奋斗,进而实现科学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最终目标的一个过渡时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审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历史方位,认清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科学社会主义指向,对于共产党
名师工作室的功能是促进成员尽快地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智慧型教师转变,其抓手是通过深耕课堂,让教师在教育求真、教学求质、课堂求实等方面有根本性认知,对教学价值、教学功能、教学内容、师生关系和教学策略等有建构智慧,从而建构个人教学哲学。
主体间性理念作为提升思政课教学满意度的既成事实得到理论研究领域广泛认可,并形成诸多形式各异的主体间性思政课教学模式构想。然而,鲜有针对“主体间性理念如何提升思政课教学满意度的过程”的深入研究。本文以主体间性理论为研究视域,调查北京市5所高校本科生对思政课教学满意度,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探讨影响思政课教学满意度的因素。结果表明:教学情境是思政课教学满意度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主体间性新型师生关系是联结教学过程参与要素的枢纽环节并与教学参与要素形成正向相关关系;教学评价与反馈直接影响了思政课教学整体满意度,但影响
【關键词】党员和领导干部 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党的建设 国家治理 【中图分类号】D263 【文献标识码】A  家风是党员和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是社会风气的组成部分,加强党风政风建设就要加强以家教家风为代表的社会风气建设。2021年7月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要把家风建设作为党员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引导党员和领导干部筑牢反腐倡
社会动员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发动人民、团结人民的优良传统和一贯优势。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动员方面累积了宝贵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利益满足是社会动员的核心驱动,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形成利益激励;理论宣传是社会动员的关键环节,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激发民众的自觉能动性;榜样带动是社会动员的有力抓手,发挥榜样模范的示范效用,感召人们投身实践。梳理和总结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的百年基本经验,能够为新时代动员人民群众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益参照和积极镜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