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化不等于校长不做学问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se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包括完善校长选拔任用办法;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全面实行聘任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探索建立高等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等。
  围绕现代大学制度,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其中,“校长职业化”是受关注度最高的议题。作为大学校长,笔者赞同“校长职业化”。但“校长职业化”并不意味着不让校长做学问,“校长职业化”不等于“去学术化”。不能说研究项目不申报了,研究生不带了,远离学术了,行政管理能力就强了,工作效率就高了,学校就发展了,对于这个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校长不能没有学者素养
  大学里进行的主要是传播知识、创新知识和运用知识的一系列活动,大学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使命,学术性是大学生命力之所在。因此,大学必然要由了解学术、关心学术、有深厚的学者素养和执著的学术情怀的人来领导。只有关心学术支持做学问的校长,才会有学术的感情、学术的洞察力,也因此才能整体把握大学学术发展的方向,才能坚守学术逻辑。
  我国的大学校长,主要是从学术精英中产生的,在校内外都有广泛的影响。在制度安排合理的情况下,大学校长的学术水平与管理水平是可以相互促进的。英国著名学者阿曼达·古道尔曾选取55所大学作为样本开展研究,研究显示,就总体情况而言,水平提高最大的10%的大学中,其校长的论文引用率是那些水平提高最小的10%大学校长的4.5倍。如果校长不参与学术研究,以后就可能失去做学问的兴趣和能力,甚至说话就缺乏权威性。校长不中断学术研究的意义主要在于营造学校学术氛围,树立典范,引领学风。
  另外,地方高校不像“985”高校、“211”高校那样拥有数量较多的拔尖人才的优势,地方高校校长如果不组织团队或亲自参与项目申报,可能就根本拿不到多少项目,就会对学科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地方高校的校长比“985”高校、“211”高校的校长难得多。
  要有完善的管理艺术
  写论文、报课题以及带研究生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从而影响校长投入学校管理的精力,这是反对校长做学问的主要理由。笔者认为要成为一名引领学校发展合格的校长,不是要把学术都丢掉,而更重要的是要在领导方式、管理方法、管理艺术和经营手段等方面进行适当调整、变革和改进,调动领导班子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
  笔者已经在校长岗位干了快9年了。总结出的工作理念有三:一是“统筹不包揽”。校长要担当《高等教育法》赋予的职责,在战略高度统筹和规划学校的未来,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集体领导、分工合作、充分酝酿、会议决定”,要把这几个步骤做实、做到位。校长主要的任务就是为党委决策多出主意,出好主意,然后分工合作,取得理想效果,推动学校发展。二是“放手不撒手”。笔者在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分工中没有分管哪一个方面的工作,将所有工作都分配给了班子其他成员。但这并不是撒手不管,而是抓住关键,牵牛鼻子,做到了对全局工作了如指掌。三是“大气不小气”。主要体现在校长要有宽广的胸怀,有海纳百川的胸襟,要能与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要善于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
  远离行政化色彩
  大学校长如果不从事一定的学术研究,远离学术专注管理,就容易缺少对大学的人才、学术和真理的感悟与敬畏,就容易把高校变成一个纯粹的行政单位。因此,让大学校长在“管”有余力的情况下从事一定的学术研究,对于大学行政化倾向也许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笔者这几年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做学问,取得了一些学术成果,对学校良好学风的形成与学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非但没有影响校长工作,反而相得益彰。
  有一种观点认为,校长不申请研究项目、不带研究生,可以使校内有限的学术资源分配更公平。其实,到了校长这个层次竞争科研项目一般不会停留在学校层面,更多的是去竞争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和攻关课题。当然,也有一些校长与教师争资源、争待遇、争利益。笔者认为对那些由于工作需要不得不牵头的教学改革项目,以及那些与自己的专业毫无关系的项目,其研究成果是集体成果,校长不能受益,否则就是不公平,就是以权谋私。
  当然,我们也应该允许大学校长在他个人认为必要的时候放弃做学问,也应该允许出现更多的“两不”校长、“三不”校长、“四不”校长。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复杂多变和普遍联系的,玫瑰不能只有一种颜色。因为,多样性的背后所呈现出来的一定是繁荣。
其他文献
摘 要 比较研究国内外高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以机械工程专业现有课程体系为例,分析我国研究生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改革课程体系以提高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机械工程;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2-0009-03  1 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现状  我国自1990年
经过多轮“面试”,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麾下的国务卿人选于2016年12月13日花落埃克森美孚公司掌门人雷克斯·蒂勒森。  早在竞选期间,特朗普便声称着意在商业巨子中挑选国务卿以服务于美国国家利益。这样的标准下,蒂勒森似乎完美契合了特朗普对于这一职位的设想:在能源行业摸爬滚打数十年,熟悉经济运行规律和企业管理技巧,拥有全球视野,兼具商人强势作风和敏锐的利益嗅觉。  “世界级玩家”  特朗普说,
华盛顿的第二个总统任期,首先遇到的挑战就是内乱。为了偿还债务,1791年,联邦政府开始向威士忌酒征税,遭到西部农民的激烈反抗。1794年8月,匹茨堡附近的6000多名农民聚集起来集体抗税,华盛顿亲自领兵前去镇压,他成了美国历史上唯一在自己国土上率兵出征的在职总统。  叛军不战而降。华盛顿提出,只要参加反叛的人签署誓言,愿意重新遵守联邦法律,他们就能立即获得赦免。  华盛顿最终免除两个叛乱首领的死刑
(安徽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39)  摘 要: 高校扩招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推进高校本科教育宽进严出改革成为当下高等教育不得不关注的问题。文章结合哈佛前校长德雷克·博克《回归大学之道》一书的相关观点融入当今中国本科教育改革,揭示本科教育的现状并提出改革建议。  关键词: 本科教育 宽进严出 教育壁垒 评价体制 师资培训  本科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
3月30日,教育部办公厅发文: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成立教材局、基础教育司等机构及相关职责调整的通知》(教人厅〔2017〕2號),即日起废止使用原基础教育一司、基础教育二司发文代字“教基一”“教基二”,启用教材局、基础教育司发文代字“教材”“教基”,废止使用“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印章,启用“教育部教材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印章。
摘 要 本科生导师制(以下简称本导制)是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培养多规格人才、个性化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教育模式。从我国各高校的施行现状,总结出本导制存在定位模糊、指导失效、生师比例过大、运行机制及励机制缺失等几方面问题。从本导制的施行现状和存在问题出发,最后对完善、改革本导制的有效措施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 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451.
在1990年2月11日的这一天,在狱中度过27年零6个月的南非反种族隔离斗士曼德拉获得了自由。在南非陷入政治混乱、经济困境的关头,曼德拉重获自由使南非一切困境有了新的希望。庆祝曼德拉出狱的音乐会在温布利体育馆举行,规模盛大,有国际明星助阵,曼德拉在开普敦市政厅前广场上发表了影响南非发展进程的出狱演讲。  和平与自由的名义  对于重获自由的曼德拉而言,此时最重要的是尽快实现南非国内的稳定。在演讲中,
武汉一研究生花费万元整容只为求职时刻“扫除一切障碍”。招聘季高峰来临,不少毕业生花费重金打造“形象工程”:西装、精美简历、拍艺术照甚至整容已经成为一些毕业生求职包装的重要项目,他们在求职上琢磨“小细节”,只为给用人单位留下深刻印象。然而,为求职进行各种包装背后,是毕业生求职成本的增加和巨大经济压力。部分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认为,找工作,外在形象只是一方面,毕业生还应更重内外兼修。  “形象工程”尽可少
创造适合师生发展的教育,是河南省中牟县第五初级中学学校文化的核心。学校认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来实现,教师只有不断发展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才能承担起促进学生发展的重任。因此,学校提出“发展教育,对学生一生负责”的办学思想,学校在“大写一个人”上做文章,从特定的角度呼应了时代主题,体现了教育发展和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及内在关系。  如何“大写一个人”  中牟县第五初级中学自2
长期以来,人们未真正寻找到教育的真谛,未真正摸索到教育的灵魂和本质,致使教育始终停滞不前,始终靠“透支人的生命”和“牺牲人的健康”来维持,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现象日益加剧。究其原因,中国教育充斥着极端的功利主义,过分偏重于教育的工具价值,学校成了“加工厂”,学生成了一件件同质的“产品”。学生追求的是高分数、高薪酬,教育成果也变成了简单的证书符号和职业标签。这亦不由让人想起“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