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quan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比较研究国内外高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以机械工程专业现有课程体系为例,分析我国研究生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改革课程体系以提高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机械工程;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2-0009-03
  1 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现状
  我国自1990年试办第一个专业学位硕士(工商管理硕士)以来,迄今已有25年历史。教育部决定从2009年起,绝大部分高校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行全日制培养,并且发放学位证和毕业证。2011年,教育部决定将硕士研究生教育方向转变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实现研究生教育的结构转型和战略性调整。
  虽然各高校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不同,但是课程性质均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类。从绝大多数高校研究生课程设置来看,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学位研究生除了所修学分不同、多了个实践环节外,课程体系并没有明显区别。同时,无论专业学位研究生还是学术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是学分最多也是最重要的环节[1]。
  2 国外专业学位研究课程设置
  与我国高校不同的是,美国的很多大学没有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毕业论文。如果由于其他原因无法完成毕业论文,专业学位研究生可以通过完成设计、选修课程、提交课题作业等方法来弥补毕业设计所缺的学分。在学制上,美国的高校没有统一的规定,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专业型研究生的学制,一般学校没有严格的学制限制,学生只要把学分修够就可以申请毕业,这与我国高校差别很大。教育部规定,我国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为2~3年。然而,很多高校强制规定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特别是高校的工科类专业,第一年修完课程,剩下的两年除了毕业设计基本没有其他任务。
  在课程设置上,美国的高校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和标准,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对课程进行自主设置,只要学生可以修够规定的学分即可。以美国的工程硕士为例,课程主要有三大类: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践课程:核心课程是基础理论课程;专业课程是指具体的专业方向所要求的课程;实践课程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环节,是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特点的重要标志。实践课程包括学位论文,但学位论文的学分可以通过其他实践课程来弥补。这三大类课程各有特点,整体组成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其中每一个课程都有规定的最低学分要求,学生必须每一个课程都达到各自规定的学分才可以申请毕业。
  3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我国已有20多年历史,已经取得显著的成绩,先后建立了建筑学、工程硕士、教育硕士等多种专业学位。上述学科基本上涵盖了我国的主要领域,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初步形成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体系。然而,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发展时间有限,整体上还处于发展初期,在培养模式特别是课程体系设置上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学习国外先进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设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发展有着指导意义[2]。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问题在我国高校普遍存在,最突出的是课程设置缺乏实践性与灵活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明确指出,要培养专业领域所需要的高层次实用型人才,所以在课程体系设置时要充分体现出实用性,应该以实践课为主要课程。但是,因为受到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影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还是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性课程大打折扣,甚至有个别高校把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完全照搬到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上,最多在个别选修课上有些细微差别,导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用性能力培养得不到保证,失去了本应该有的应用型特色。
  对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进行全面改革,抓住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课程的内容必须要体现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其中理论是为实践服务,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并不一定要追求数量,但一定要保证质量。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相比,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数量要减少,但要保证课程涵盖专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这样才能有更多的课程空间来保证实践课的实施。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实践中学习理论,这就需要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校外导师起到应有的作用。校外导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的时候,要把其中所体现的理论知识讲清楚,让学生真正从理论到实践完全明白,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联系理论,二者相辅相成。
  4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措施(以机械工程专业为例)
  要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进行彻底改革,对其课程结构进行全程规划性的调整与改革。下文以机械工程专业为例进行分析。
  调整课程结构 对国内高校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进行分析时发现,各高校普遍存在公共必修课所占比例过大,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所占比例偏小,各类课程比例失调。有的高校甚至公共必修课数量占到整个课程数量的一半以上,使总的课程空间被大大占据,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课的课程空间得不到保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业课程的学习[3]。公共学科的课程和专业学科的课程比例失调,有的甚至存在公共学科和专业学科争课的现象,这就无法体现公共学科与专业学科相结合的特点,更谈不上两者相辅相成。
  针对上述现象,高校在对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结构进行调整时,应注重调节公共学科和专业学科的数量比例,压缩公共学科的数量,对公共学科的选择要精益求精,以保证专业学科的数量和质量。
  强化实践性课程 实践性课程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特点体现,尤其对于工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实践课更是主导。理论课程学习完以后,如果没有相应的实践课程来对理论进行检验和消化,很难达到对所学知识真正的理解。   要做到真正落实实践性课程就要从课堂本身入手。首先,要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切忌纸上谈兵,尽量通过学生自己先学,然后课堂讨论,总结出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解答。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发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4]。
  其次,在具体的教学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切实做到在实践中讲授知识,尽量深入一线生产车间来进行示范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直观和全面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最后,要对整个学习和实践过程进行总结和反馈,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反馈和总结是重中之重,也是提高学习水平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导师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要做到为学生提供一个最后反馈和总结的机会,可以是实验室的一次专题研讨会,也可以是小范围的几个学生的座谈会,记录下来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探讨还有哪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环节,提出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 对于保障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实施的质量来说,一套完整并且适当的评价体系是必不可少的。需要注意,课程评价体系要根据专业的各自特点来设定,不可以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以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来说,课程体系评价的标准要参照本专业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来制定,评价参数要根据学生在具体生产实践中对于知识点掌握的情况来确定,不可以照搬其他专业的评价体系。
  要建立起完善的课程,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评价标准的问题。就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言,大部分高校还是习惯沿用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评价标准,即通过发表论文或者专利的数量和质量来衡量课程体系的价值,这对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显然是行不通的[5]。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评价标准就应该立足于专业自身的特点,其根本在于能否提高学生将专业知识和具体实践联系起来的能力,以及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运用的能力。
  除此之外,要建立完善有效的内部和外部课程评价体系,我国高校对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的评价要落到实处。所谓内部评价体系,就是指学生和教师对现有课程体系的评价;外部评价体系,就是指各同级高校同专业之间进行互评,高校可以根据相同专业选几个专业带头人去其他高校相互听课,然后在一起进行讨论和评价,这样可以起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作用。
  5 结论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对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置要高度重视。对比国外高校对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可以看出差距与不足,要学习国外高校在课程体系设置中的优点,将其加以改造,形成符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的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1]范孟豹,李威,杨雪峰,等.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模式下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3):38-42.
  [2]江惠云,刘国瑜.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性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4(6):110-111.
  [3]王艳萍.从职业性要求看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模式[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16(5):34-36.
  [4]张志红,潘紫微.全日制专业硕士: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132-136.
  [5]别敦荣,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反思与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9(3):42-48.
其他文献
我最近主持召开了一次中美关系研讨会,美方大概来了十多个专家,都是研究中国问题的顶尖人物,其中包括前任驻华大使芮效俭先生,还有基辛格研究所成员、佩特森和美国商会的代表等等。中方与会的学者有二十多个,一共加起来四十多人。  我们获得的第一个印象是美国对中国的看法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美关系不会沿着过去40年所走过的道路继续走下去。即使是美国的知华派、友华派,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二,美国国内无论
“中国威胁论”,这一轮是“真”的  从1993年美国《外交》杂志第一次提“中国崛起”开始,关于“中国威胁”的国际言论就不绝于耳。然而,此前的形形色色“中国威胁论”或仅是学术假想,或仅是在部分外国利益集团中传播,或是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企图。随着事态变化,那些论调渐渐烟消云散。  比如,20世纪末,构陷“中国人将吃光全球粮食、耗尽全球能源”的理论假设,被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现实所化解;21世纪初,渲染中
摘 要 为了研究大学生在E-learning背景下信息素养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对河北大学的大学生的信息使用能力和学习效果进行调查分析。问卷主要针对大学生基于E-learning环境下信息工具获取能力、信息甄别能力、信息协作能力三个维度进行调研,以探索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 大学生;E-learning;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
前秦皇帝调集了百万大军,准备一举消灭东晋。谁也没想到,原本一场胜券在握的战争,变得惨败,因为一句悄悄话,大秦眨眼间就开启了败亡之路,从此一蹶不振,于公元394年灭亡。历史,有时就这么吊诡。  东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八月,北方强大的前秦皇帝苻坚发出了进攻东晋的命令,随后调集由北方各族组成的精锐骑兵27万,步卒60万,号称百万兵力,由长安陆续向江南进发。秦军“旗鼓相望,前后千里”,而且,苻坚信心
有些人不会委以他人重任,因为他们不能忍受按照他人的方式思考和工作。二战中,德苏两国间的冲突,是纳粹主义和共产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殊死搏斗,是阿道夫·希特勒与约瑟夫·斯大林两个领导人之间的较量,同时也是两种管理风格的一决高下。  入侵的最初几周,苏联损失惨重,而这一切本可避免。德军坦克向苏联边境全速推进,但斯大林认为德国人只是虚张声势。1941年5月15日,当德国入侵苏联的计划得以证实,并获得入侵日期
新课改以来,教师们都非常关注教学方法,想尽一切办法将自己的课上得更有趣,更吸引学生,更有艺术。近年来,我们年轻教师能够参加的教研活动也越来越多了,从听优秀教师的课,到学科带头人分享教学经验,努力想从教研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成就自己的教学艺术。  带着问题观摩名师课堂  听完名师的课,真的感觉上课就是一门艺术,给人以美的感受。以前,我们在上课之前通常最关注的是教学的内容,怕学生听不懂,努力将教
在写作中,特别是写作议论文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引用一些有个性、有趣味、有思想内涵的言论,这些言论可以是某位名人所说,也可以是流传较广的格言、警句等。一般来说,在题记或者文章开头引用这些言论可以起到提纲挈领、总领全篇、引人入胜、为整篇文章奠定基调等作用;在文中引用这些言论可以使论据更充分,说明问题、阐明观点时更具说服力,具有突出中心、使语言精练等作用;在文末引用这些言论可以起到总结全文、升华文章主旨等
罗贯中先生对整数似乎有执念。《三国演义》里,动不动“起大军二十万、三十万、四十万”之类,凑够整数比较有趣。  除此而外,他还爱虚张声势。官渡之战,他吹说袁绍大军七十万,曹操七万;赤壁之战,吹说曹操大军八十三万;夷陵之战,刘备大军连营七十万。类此种种,不胜枚举。  然而历史上呢?《三国志》说袁绍官渡时“简精兵十万”;赤壁时,一般公认曹军二十余万;夷陵之战,一般公认,刘备军马四万余。亩产万斤放卫星,罗
4月18日,36名身着环保礼服的渭南师范学院学生行走在该校举办的2013年春季田径运动会开幕式上。据悉,这些服装均是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校园废旧物品制作而成的。  摄/姚艳丽
在分析了教育技术装备研究与交叉学科、教育教学体系内部各个部分的联系与异同之后,首师大相关研究进一步将视角由外部比较、系统内部关系的考察进而转向教育装备自身属性的研究。“长期以来人们存在一种观念,认为除了黑板和粉笔以外,几乎所有的教育装备原来都不是为教育而设计的。它们都是在其他应用领域和应用环境中产生、应用,而后才逐渐被人们引入到教育领域。例如:计算机的设计起先是为了科学计算,计算机网络的设计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