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生 命 碧绿过,枯黄过,衰老了,残破了。你看每一条脉络都镌刻着生命曾经磨砺的箴言。只要拼搏过,岁月就会为你打下深深的烙印。你听,每一片叶子都在诉说着对大树与自然的感恩,大地已然为它记录下心语。 落叶如此,何况为人!萧萧秋风里,你听——落叶在轻吟一曲生命之歌。 ——周涵《落叶赋》 悠 然 慵懶的午后,沐浴着氤氲暖意的春阳,手捧一杯香浓的咖啡,轻靠着棉花般舒软的沙发椅,头轻轻地倚在门框旁,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 命
碧绿过,枯黄过,衰老了,残破了。你看每一条脉络都镌刻着生命曾经磨砺的箴言。只要拼搏过,岁月就会为你打下深深的烙印。你听,每一片叶子都在诉说着对大树与自然的感恩,大地已然为它记录下心语。
落叶如此,何况为人!萧萧秋风里,你听——落叶在轻吟一曲生命之歌。
——周涵《落叶赋》
悠 然
慵懶的午后,沐浴着氤氲暖意的春阳,手捧一杯香浓的咖啡,轻靠着棉花般舒软的沙发椅,头轻轻地倚在门框旁,看阳光轻柔地在书页间跳跃、起舞,感受清风抚过脸颊的愉悦……
我自由地徜徉在这般宁静与清欢里,不禁感叹:“慢下来,何尝不是一种享受。”
——金芷卉《慢下来,也是一种享受》
磨 砺
小桥溪水边,寂寞开无主。那是一朵花,最普通的草本花。淡淡的蓝、小小的瓣、圆圆的形、细细的茎支撑着它摇摇欲坠的身躯。我不知道它的前世今生,为何翻越生命的千山万水却飘零至此,为何失去同伴遗落在这石缝间。但望着这株看似柔若无骨的花朵,我知道这简单的绽放是一次艰难痛苦的升华。原来,生命是刀尖上的舞蹈,一切的努力都来自伤口崩出的血珠。
——汤雯晶《搭档》
其他文献
大雁南飞,轻轻划过天际,没留下一丝痕迹。 在这转瞬即逝的一瞬间,我仿佛听见大雁在振臂高呼,双翼掠过时撒下的音符缓缓落下,美丽而充满诗意,描绘出了一种美,一种生活中偶然的美。 小时候,我常常躺在草坪上,让自己与小草融为一体。 我常思考,这些小草从何而来?也许,是一只小鸟偶然间将它们带来这里的,或许是风将草籽吹到这里来的。不管怎样,它都以一大片绿色来回馈这小小的幸运。 我躺在苍翠的树阴下,欣赏
摘要:王安忆是当代中文小说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新作《一把刀,千个字》再次证明她的创作力历久弥新。在白描饮食男女同时,作品回向历史,思索革命和生命的意义。王安忆调动人物情节,“纪实与虚构”双管齐下,体现她拿手的现实主义风格。作品不仅延伸王安忆左翼叙事辩证,也代表她近年藉小说思考形而上问题的最新尝试。《一把刀,千个字》延续了《匿名》 所给出的辩证逻辑,并将其连锁到革命叙事。由革命写到请客吃饭,王安忆运
重大节日期间是对干部作风的重要检验时间。逢年过节正是讲规矩、守纪律、显党性的重要节点。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党员身份 。 过节要坚守细节。“四风”问题往往披着节日的外衣,以应酬之名,借饭局之机,乘拜年之风,不经意间渗入生活、麻痹心性、消磨意志。面对节日诱惑,党员干部要高度警惕糖衣炮弹,不能沉湎于“礼尚往来”“推杯换盏”“江湖圈子”“下不为例”,必须清醒认识到开一点口子,就暴露一块软肋;破一次规矩,
一位名叫Agata Oleksiak的姑娘是位钩针艺术家,她希望用自己的针织唤起人们对环保、战争等问题的关注。比如,希望人们保护树木,她就给树做了外衣;希望人们保护动物,就给一对马儿母子穿上衣裳;叙利亚的战争让她痛心,于是她来到芬兰,找到了一座二战时期被轰炸过但却保存下来的老房子,为这座房子织毛衣,以此表达对战争中遇难者的纪念和对和平的呼唤。她用色彩斑斓的毛线,织出温暖的作品,抚慰着受伤的心,带给
还是朴素的白瓷杯,还是捧至手中欲灼的沸水,还是在杯口曼妙升腾的水雾。虽不嗜茶,但杯底总要密密地铺上一层。经春、历夏、过秋、开冬,恍然一轮回。说来本该配一套品茶的器具,但又恐操作不当,坏了该有的章法与礼节,浊了重要的口感和韵味,索性抛开繁杂的条框,单纯地饮与尝。 清空陈渍,小心抖撒。杯底一层茶叶叠加错落,等待着沸腾与升华。炽热的水一灌尽底,伴随着短促的一声嘶鸣,热浪由下至上不断翻滚,每片叶都在波涛
2020年12月23日,由四川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和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联合举办的“70-80年代校园诗歌群落”学术座谈会在四川大学召开,会议采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形式,邀请了著名诗人梁平、尚仲敏、向以鲜和邓翔,以及来自四川大学、《新文学史料》编辑部、南京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大学、三峡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高校和机构二十多位诗歌收藏者和研究者。会议以收藏者提供的展品为
我听见了你的声音,它在岁月的洪流中改变了模样,却依旧有着抚慰心灵的能力,让逝去的一切重新开花结果…… “秋色寒烟波上起,芳草碧在斜阳外”,自小便喜欢这富有古韵的戏曲,或许是因为细品时总能邂逅一帘幽梦,或许是因为聆听时总能感受到岁月的蹁跹,或许是因为你,外公。 孩提时代,你总爱骑着自行车带我在田埂上“飞驰”。虽然看起来路崎岖不平,但我却没有感到十分颠簸,许是路与路的低洼之处都被我们祖孙俩的欢声笑
《学记》虽然只有一千二百字,但因其系统地阐释了教育理论,极大地丰富了儒家思想,而倍受人们的推崇。《学记》不光在《礼记》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教育史上的永世经典。 《学记》为学而设,因教而存。它所强调的教与学,涵盖多方面内容:将课内外相连通,将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生活实践相结合,以实现知识、智能和性情的统一;以教催学,以学促教,在“教学相长”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注重启发性,按照生命的认知规
郁郁葱葱的往事破土而出,我拨开眼前寂寥的渔樵耕读,面前是书山文海,字字珠玑。 一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从很久以前我用稚嫩的双手打开吱呀作响的老旧书箱时,和宋词斩不断的缘分便已化作无形的红线缠绕在指尖。 感慨豪放派的雄浑,沉醉于婉约派的清丽,当我读到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不由得连声叫好。本以为是爱好使然,陶冶情操而已,但几年后,当我坐在看似沉默无声、却有数十人唏嘘不已的考场
摘要:21世纪扶贫报告文学创作走向繁荣,是文学传统、文学制度、作家责任感和文体属性等合力作用。它真实记录了中国扶贫工作的历史进程,表现了扶贫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提炼总结了多种扶贫经验模式,也反映了扶贫工作所面临的困难性和艰巨性。从艺术上来看,21世纪扶贫报告文学塑造了一批扶贫脱贫的时代新人典型,运用多种叙述技巧来真实反映扶贫工作,突出作家的主体意识和思想深度,重视发挥副文本的作用,总体上实现了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