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初探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b357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实行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的整合,可以为学生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音乐修养以及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促使音乐课堂变大、变新、变活。
  
  一、 扩充容量,优化教学效果,使音乐课堂变大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扩大补充知识容量,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欣赏教学中,以前总是对录音磁带进行剪辑,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果不理想,但电脑可以集图文声像多媒体信息为一体,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创作,优化教学效果。
  随着二期课改的推进、校园网络的不断完善,多媒体为教学建立了一个进行拓展学习的基础平台,为课堂教学提供资源,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科学、系统地呈现在师生面前。音乐教学设计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形象化,需要师生选用更多的具有不同时代特征的图像、资料,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或为课后深化拓展提供依据。因而,如果我们还停留在过去的多媒体只是代替板书操作,就会忽略教育资源优化学习过程的重要作用。五年级的一节《森林狂想曲》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课前,我准备了许多有关资料,并制成相关课件,这样方便了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补充。由于学生对管弦音乐接触比较少,没有太多的感性认识。所以,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让学生上网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文字、音响),然后用PPT、文稿设计、课件制作等形式展现。实践证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管弦乐的起源、使用配器、发展流派、风格特点、代表人物及作品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也为这节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创设意境,突破教学难点,使音乐课堂变新
  
  我国音乐理论家修海林认为:“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形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再现中。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既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意象性活动的产物。”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教学意境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在钟表店里》是一首音乐形象鲜明,带描绘性主题的乐曲。乐曲巧妙地模仿出钟表店里各种钟表走动的声音,用近似模仿的手法来刻画音乐形象。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感受乐曲所表现的音乐情绪,教师先自制录像,以记者采访的形式走进钟表店为切入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将乐曲和录像合成,加上FLASH的动画,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色彩缤纷、声像同步的钟表店工作、生活的意境图,强大的视觉效果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在上《歌曲的感受与创编》这类型的课中,通过听赏、高唱国歌,使学生感受国歌神圣、庄严的内涵,体会国歌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怎样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歌有新的感染和震撼,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利用录像这一教学媒体。剪辑播放了电影《国歌》、《开国大典》、及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等片段,展现了一副副激动人心、感召力强大的画面。此时,大家情不自禁地和着画面激动地高唱起国歌,我们全体师生都不同程度地体会到国歌的巨大作用,被国歌神圣的内涵所感染、所震撼!强烈地激发了学生利用多媒体平台,创作班歌的热情。他们将创作好的班歌通过大屏幕和全班同学共享,引吭高歌,那种自豪、喜悦之情洋溢在每张多彩的笑脸上。由此可见,合理、恰当地创设意境,由静变动、由抽象变直观、由单一变多元,不仅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引起师生感情上的共鸣,促进了崭新、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的建立和新课堂角色的转换。
  
  三、 激活教材,提高教学效率,使音乐课堂变活
  
  处于视听世界,与现代媒体接触日益频繁的学生已不再满足于“黑板、粉笔、书本”的传统教学模式,因为传统教育技术不具备形声性、再现性、灵活性和高效性等特点,已引不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不易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渐渐感到音乐课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既为难了教师,更为难了学生。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图文声像,一片生机,给音乐课注入了充分的兴趣和活力,改变了过去教师生硬传授、学生机械记忆的方式,使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复杂的音乐知识简单化,枯燥的音乐知识兴趣化。
  民间吹打乐《鸭子拌嘴》是新教材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内容。乐曲生动描绘了鸭子在争食、嬉戏、拌嘴时的情景。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听赏、创编、学唱、歌舞这四项音乐活动中体会音乐情绪,并对乐曲《鸭子拌嘴》进行再创作。我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并利用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的情感自然流露,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此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分辨打击乐器的音色、音量、力度的对比变化,使学生正确感受《鸭子拌嘴》的音乐形象。根据学生认知、心理等特点,运用歌曲、动画等视听资料,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得到多感官的刺激。学生可以借助电脑中丰富形象的声音动画的展示来欣赏音乐。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情为景、化抽象为具体。此学件属于“交互式”,在“随意节奏”这一界面,学生根据各种鸭子的动作,任意选择、拖曳2/4拍的节奏组成两小节的节奏型,再模仿鸭子的叫声,感受他们不同的情绪,为欣赏作伏笔。
  人机交互的友好学件,使现代多媒体技术与音乐教学有实、有机、有效的整合。课堂中使用欢快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图像,生动形象的动画来传递知识素材,给音乐课注入了充分的兴趣和活力。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中学生感知活动的效率,激发、内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激活了教材内容,激活了音乐课堂,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获得了有效的认知,体现了学生的主体认知作用。
  
  四、体会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以及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深入,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正在产生深刻的影响,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传授的进程转变为探索发展、自主学习、协商讨论、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题的进程。我们一定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方法,为加快实现教育信息化做出努力。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讲过一句名言:"语文天生重要。"之所以说语文天生重要,是因为学习语文不仅仅获得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而且能影响人的内在情感和精神面貌,与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一如果告诉小时候的我:“你将来会成为一个歌手、一个演员,甚至成为健身中心的总裁。”他应该会吓得倒退三步吧!其实我小时候很害羞、没有安全感,而且还是个胆小的家伙。小时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正逐步进入信息化时代。在追求高效率的优化效果同时,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信息技术这一新兴的学科正处在了这个要求的中心。它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伴随着全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已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在现代教育中推行以创新能力为中心、科学技术为手段的素质教育,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历史使命。本文从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和教学方法的积累运用两方面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进行简单的分析、论述。    一、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教育家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儿童心理学研究也指出:小学生对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