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名著激兴趣,妙引学生学批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li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批注是一种读书方法,更是一种读书习惯,能够促使人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批注,革新学生的阅读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旁批 随文批注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82
  阅读本是和书本对话的精神之旅,属个性化极强的活动,绝不是刻板、枯燥的应考训练。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不妨教他们学会批注,这是革新学生阅读方式,提高阅读效果的理想途径。
  一、激发兴趣,增强信心
  学生的注意力与被注意项的形象性与趣味性的关联度很大,所以,阅读批注的材料不妨选择那些文质兼美、妙趣横生的课文。比如,《西游记》是学生最喜欢的经典读物之一,笔者选择苏教版第六册《三打白骨精》一文作为批注例文,先让学生熟知故事情节,从朗读到复述。白骨精三变、孙悟空三打、唐僧一贬,这些情节充分吊起了学生的胃口,引得他们欷歔不已,勾起他们的爱憎之情。这个时候引入批注的概念,传授他们相关的知识,恰逢其时。
  笔者提出批注要求后,学生一脸疑惑:“怎样批注啊?”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笔者引导:“教参中的解读、作文中老师的批语其实就是批注。批注就是把阅读中的发现、疑惑、感受等书写在空白处,有什么难的?你们可以试试吗?”学生脱口而出:“好。”
  可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教给他们一些必要的知识,激发他们尝试的好奇心,他们就勇于批注了。
  二、亲历身为,呈现标本
  高质量的批注既指向内容,又指向形式,是精读细品的外在表现,是高级的思维活动的结果。教师不能指望仅仅凭借粗放式的提示即可教会学生,而应当既从方法上切实指导,又要从具体表达上着力,提高批注的质量,引导学生较为深入地和文本对话,读出自己,读出能力。所以,教师必须做好前期工作,尤其是寻找标本,提供参照例子。
  标本一:旁批
  白骨精不甘心[1]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2]。悟空把金箍棒藏[3]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4]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5]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父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父,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6]众神都在云端看着。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妖精化作一堆骷髅,脊梁上有一行字,写着“白骨夫人”[7]。
  [1]可见其贪心。
  [2]略写白骨精变身,以便腾出笔墨突出孙悟空棒打之事。
  [3]以“藏”对“变”,机智。
  [4]这是讥笑,疾恶如仇地笑。
  [5]语言描写,当面揭穿真相。
  [6]孙悟空暗中求证,表现出他的聪明机智,为下文被唐僧贬走及后来唐僧原谅悟空的情节做铺垫。
  [7]印证孙悟空的判断,暗示唐僧处罚孙悟空的错误。
  标本二:随文批注
  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参考符号。如加着重号,突出重点词;划单直线为质疑内容,双直线为人物;划波浪线为精美语句、关键词句;划方框框住要积累的字词;划三角号特别标示多音字;添括号书写赏析、点评等;打箭头线补充相关知识等。至于批注位置可因地制宜,就近选择空白。如:
  一天(点名时间),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简要描写环境,暗示凶险)。走了一天的路,唐僧感觉饥饿,就让孙悟空去找些吃的。悟空跳上云端,四处观看,见南山有熟透的山桃,便要摘些来给师父充饥(干脆利索的动作描写,说明孙悟空很勤快、忠诚、有本领)。(以情节开端,交代事件要素,清清楚楚。)
  标本中批注的内容几乎无所不涉及,从字、词、句、段等内容的理解到材料的安排与具体的写法等均可摄入,帮助学生主动、有效、深入地阅读,从中发现阅读和表达的奥妙。学生有了蓝本,就有了批注的抓手。教师要帮助他们提炼出一些从本质层面上揭示阅读关注点的批注的方法,如提问法、求证法、引申法、补白法、感悟法等,并提供样本。
  三、现场交流,及时反馈
  教师要积极搭建沟通平台,经常开展交流活动,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便于开展行动研究。最好的办法是借助课堂时间现场批注、交流。比如,采取个人自主、小组合作、集体参与等形式,集体点评问题批注、精彩批注。教师随时提供可借鉴的批注样本,细致入微地示范引领。实践的结果最好能够展示出来。被尊重、被欣赏是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形式,能够正面影响他们。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动笔墨”即批注。它是读书的方法,更是读书的习惯,能够促使人真正走入文本,与之对话。师生一起享受批注的过程、成果,这一定是阅读课堂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
  (责编 莫彩凤)
其他文献
作为教师,我们知道解读教材是教学的关键。“解读教材”这简单的字眼,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为什么要解读教材?怎样解读?这是我们教学基本功的展示和呈现过程,更是我们灵活驾驭课堂,组织课堂教学的基础。经过这些年的学习和反思,下面我结合《梅花魂》一课,谈谈我对教材解读的一些看法。  一、整体把握  教师拿到教材时,首先要整体把握这册书与书中的每一个单元、单元与单元、单元与每一课的关系,要做到总揽整册书,兼顾
[摘 要]目前,文言文教学有两个怪现状:一是公开课重“文”轻“言”,二是家常课重“言”而轻“文”。这都不是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应有之道。文言文教学要从文本出发,让学生诵读感悟,将文字读通读顺,体会文言文语言表达特点;要从学情出发,展开游戏活动,让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的思想性格。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传承传统文化。  [关键词]教学赏析;文言文;诵读;游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摘 要]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的课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在平凡处有深邃的穿透力,于精彩处显神奇的点睛之笔,既给人情理之中的满足,又给人意料之外的惊喜。他执教的《诚实与信任》一课,通过扎根泥土的揭题、独具特色的词串、精准到位的概括、富有特色的留言、入情入境的体验和不同课题的比较等环节,使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关键词]揭题;词串;概括;
语文不仅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也是一门时代性很强的学科,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是教活语文的保障。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开发、利用网络平台,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如何让网络在语文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呢?今日听了《各具特色的民居》一课,网络在语文课上的一咏四叹让笔者深有感触。  运用一:自主阅读 感受特色  点击进入专题学习网站之“走进课文”栏目,打开电子文本,初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
[摘 要]语用教学理念的提出为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而针对某一篇具体的课文而言,尤其是独特文体下的文本,教师就应该紧扣作者的创作思路、典型语言,为学生搭建相机的练笔平台,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基。提出要概括内容,在对话作者中揣摩构思;品析涵咏,在感玩味中发展语言;人文感知,在链接生活中体悟智慧;蓄力习作,在模仿练笔中实践表达等科学童话教学策略,以期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生长。  [关键词]概括内容;人文
[摘 要]作为教师,应对自己的身份和价值有准确的理解和定位,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风格。从文本解读到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师要秉持“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的追求,怀揣一颗发现创造的心,不重复过去,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  [关键词]阅读教学 个性 实践 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28  提出个性化阅读教学,
[摘 要] 诗歌教学需要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对于《山行》一诗的教学,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可以引导学生打开“画卷”,品析字词,走进诗境;品析“画卷”,吟诵合璧,理解诗意;诗画结合,诗情画意,纵情“山水”。  [关键词]古诗教学 诗画结合 诗韵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1-076  引导学生诵读、品析古诗,不仅可以有效锤炼
[摘 要]《钓鱼的启示》是一篇事理文。教学这篇课文,既要根据文本的文体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课标要求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事件的前因后果,理解人物心理;要创设对话情境,让学生内化文本的思想、语言,并表达自己的感悟;要联系实际,让学生获得道德实践的基本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理念;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
[摘 要]随着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广大教师的文体意识逐渐增强。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对文体产生一模糊的认识,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事实上,随着文本的不断发展、文体之间模糊区的存在、教材文本编写需要等多种原因,对文体的分类不是绝对的,不可过分拘泥于此而难以自拔。“定体则无,大体须有”,无疑是十分恰当的原则。  [关键词]文体意识;语文教材;相对性;教材体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
[摘 要]“表达课”是“2014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首次提出的概念。关注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语文教学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要突破学生表达的瓶颈,在表达课上就要激活学生的情感,打开学生的思维,同时以语言的丰富性引领学生,让学生喜欢写,会写作文。  [关键词]表达瓶颈 有效策略 表达课例 评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