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一减”的教育公式

来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g139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质资源普及共享,城镇骨干教师到偏远的农村执教,适龄少年儿童就近入学……如今,一幅“教育均衡”的美好景象正在潜江大地“喷薄而出”。
  近年来,潜江市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在民生工程首位,坚持在提高水平上加力度,在整体发展上减差距,创造了“一加一减”的教育均衡公式,走出了一条平原地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2012年,潜江市荣获全省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示范县市”。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缩减办学条件差距
  一条通村公路的旁边,有一所学校格外醒目:淡黄色的校舍错落有致,茂盛的树木掩映其间,校园绿草如茵,整洁优雅……这所学校是位于潜江市东面最偏远的一所农村小学——泰丰办事处葛柘小学。
  2年前,该校由于办学条件落后,杂草丛生,缺乏吸引力,学生纷纷转学,导致生源严重不足。2012年以来,该校先后投入50余万元,改造了学校道路和操场,添置了教育教学装备,美化了校园环境。校长李家庆说:“近几年政府加大了投入,我们如果不把学校办好,就辜负了政府和老百姓的期望呀!”
  一个叫张雪琴的学生说:“我们学校变化可大了,学校变美了,教师多了,上课用‘班班通’!”如今,徜徉在该校校园,看到的是一张张灿烂的笑脸。
  走进渔洋中学,绿树成荫,花香鸟语,形态各异的文化石掩映其间,一栋栋窗明几净、设施齐全、温馨协调的校舍让人仿佛置身于公园。这是位于潜江市东南边的一所普通农村中学剪影。
  自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来,潜江市113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面上档升级,成为点缀在水乡园林之间的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近年来,潜江市委、市政府坚持组织领导、发展规划、经费保障、项目建设、责任考核“五个优先”,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实现了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
  2009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4亿元,实施校舍安全和薄弱学校改造、运动场升级改造、教育装备建设、城镇学校扩容扩建、亮化美化 等五大项目建设工程,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改造了15所城镇学校,启动了潜江德风外国语学校和实验小学江湾校区建设,新建、扩建和维修校舍213栋,全面消除了D级危房,95%以上的城镇学校拥有塑胶运动场,中小学实验室、微机室、体音美器材保管室和图书室覆盖率达100%,“班班通”覆盖率达100%,宽带网络覆盖率100%,更新标准课桌椅3万多套。今年,编制了《潜江市“全面改薄”规划(2014-2018)》,计划五年内投入3.4亿元,进一步促
  进薄弱学校提档升级。
  从2010年开始,潜江市启动了城乡教育结对帮扶工程,现已进入第二轮,13所城区学校和7个局直单位对全市20所农村中小学开展“一对一”帮扶,三年一个周期,城区学校和单位按每年不低于3万元的标准资助农村学校改善办学条件,2013年资助经费共80余万元。城乡结对学校定期开展干部互派挂职、教师结对、学生手拉手、教学教研互助等活动,迅速改善和提高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与内涵。
  加大师资配置力度,破解教师结构性矛盾
  移民村青阳小学校长邹友明原是高石碑中学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离开中学教小学,他一点不觉得丢份儿。为培养孩子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口语交际能力,他要求值日学生迎接老师和同学时要讲英语,并筹办“英语角”。董慧玲是全市英语学科带头人,她主动请缨从高石碑中学调入这所小学,1年之后,青阳小学各年级英语成绩跃居全镇第一。
  每天清晨6点多从广华城区赶往学校,晚上5点多才匆匆回家。这就是高石碑义新小学校长李燃和妻子李小芳最近的作息时间,天晴下雨,从不间断。“虽然有时会留恋中学的教学生活,但这里更需要我。每天跟孩子们一起踢毽子、跳绳、打乒乓球,感觉非常好。”李燃说,他从镇中到小学来,只求能给农村孩子带来优质的教育。
  为让城乡孩子共享公平教育,破解教师结构性矛盾,潜江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师队伍管理模式,建立了教师补充、轮岗交流、培训提高、激励表彰四大保障机制。
  2009年至2010年,实施“双百计划”,每年全市引进教育人才100人,签约资教生100人,补充教师350余人。2012至2014年,抓住全省招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机遇,补充教师689人,全部安排到农村学校,全市农村学校教师平均年龄一下子从53.5岁下降到40岁。
  潜江市创建了“联校办学、联片管理”为主体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全市113所义务教育学校联校办学率达100%,22个学区就近组建9个教育联片管理区,保证了学校与学校之间、学区与学区之间、片区与片区之间的教师流动。
  与此同时,潜江市出台教师交流管理办法,实行教师无校籍管理,每年教师交流比例超过10%。干部选拔、职称评定和评先表优时在同等条件下,到农村交流的干部、教师优先。到镇以下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绩效工资高于镇5%、高于城区10%。同时,建设教师周转房1000余套,配备了接送教师专车28台,给下派交流的教师安排免费午餐,解决了交流教师的食宿、交通等问题,确保教师下得去、教得好。
  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老新中学操场上时而书声琅琅,时而激烈辩论,时而掌声迭起……这是该校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该校校长把教室搬到了操场,并亲自为大家上示范课,全校师生集中观摩学习高效课堂。老新中学是潜江市首批高效课堂实验学校和高效课堂学习基地,每年都会接待全市大批参观考察者。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课程改革,大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显示,该校教学质量名列全市前列。
  一直以来,潜江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入推行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特色活动为引领,以快乐学习为宗旨,素质教育焕发出勃勃生机。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创新大课间活动形式,连续4年荣获全国亿万学生阳光冬季长跑活动优秀组织奖;大力开展“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活动,结合潜江传统文化,编写了《潜江市艺术》乡土教材,开展了“学校美育节”“课前一支歌”等活动,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试点市;大力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每年召开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颁奖大会,市政府列支10万元奖励在科技教育活动中成绩突出的学生和教师;大力开展书香校园活动,举办大型广场诗会展演活动等;大力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实施“一校一品”工程,编写出版《学校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全市培育了一大批校园文化品牌。
  2010年,全面启动高效课堂建设,建立了高效课堂实验学校“协作体”,确定14所中小学为首批实验学校,掀起研究高效课堂的热潮。2013年,为进一步深化高效课堂建设,设计了三年推进路线图,建立了学习基地,创建了研究共同体,形成了“三段五环五课型”高效课堂模式,构建了以“联片教研、校际交流、校本研训、提高质量”为主题的立体式教研模式,开展推门听课、同课异构、名师讲座、名师会诊等研究活动,为学生轻负高效地学习创造了条件。
  “下一步,我市将大步向优质均衡迈进,努力实现教育质量优质化、学校管理特色化、师资队伍专业化、办学条件标准化、信息技术普及化,全力打造潜江教育升级版,加快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潜江市教育局局长王绪军说。
其他文献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需要制定“班规”来规范班级成员的行为,这就不可避免地要用到“奖”与“罚”两种手段。必须承认,适度的惩罚与奖励一样,都是教育学生、管理班级的必要手段。把握好尺度,合理发挥“奖罚”功效,对于营造良好班风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奖与罚,是艺术,也是双刃剑,如何运用好奖罚手段,对于班主任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本期“班级研讨”专栏将分享几位班主任老师“惩罚的艺术”。
日前,钟祥市教育局在该市实验中学运动场举行校园安全保安应急救援大队成立仪式,这标志着钟祥教育系统拥有了自己的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在成立仪式上,全体队员齐呼口号“尽职尽责,确保安全”,承诺严守工作纪律,不辱使命,做好本职工作。  钟祥校园安全保安应急救援大队成员是从40名城区校园安保人员中选拔出来的。应急救援大队下设4个中队,各中队分别配备1名中队长。各中队长负责本中队安保人员的日常管理。若遇突发事件
2010年,军人出身的刘信科带着敬畏“规则”的理性思维,由乡镇党委书记的岗位走上了公安县教育局局长岗位。在他看来,部队上的“规则”就是军人的行为准则,教育的“规则”则更多地体现为对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理解、尊重和遵守,“所以,依法治教,首先要增强规则意识”。5年来,刘信科坚持用规则为教育工作保驾护航,在规范办学、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实施特色发展和品牌战略,使“人口大县、农业大县、财政基
近日,湖北省教育厅公布了新成立的湖北省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人员名单。第一届“教指委”以学科门类为划分标准,兼顾学段,共成立中学政治等20个学科“教指委”,各学科的“教指委”主任、副主任、委员均为我省高校、中小学、幼儿园的专家、名师。  据悉,为深化我省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对学科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湖北省教育厅决定成立湖北省基础教育学科教学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增设反映美术学科发展成果的现代设计、现代媒体艺术等内容;注重对美术语言以及美术的发展规律等基础性内容的学习;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美术课程资源,增加课程的多样化,实行学分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为个性发展拓展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  黄冈中学针对课程标准要求,开设了中国画课程,以提高学生艺术欣赏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张扬学生个性,以
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第一战略,作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着力“四个优化”,举全省之力,科学施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硬条件  一是科学调整中小学布局。出台了《关于切实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 稳步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计划的指导意见》,推动各县(市、区)编制、完善了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和标准化建
武汉市江汉区在2014年成功创建湖北省学前教育示范区的基础上,提出“幸福教育”理念,将视野从“增量”转向“提质”。立足机制创新,不断完善学前教育机构监管、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估监测、教师队伍建设等机制,对幼儿园办园行为、教育教学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等进行全面重塑,促进了全区学前教育规范、均衡、优质发展,满足了老百姓“普惠、优质”的入园需求。  管理创新,完善质量监管机制  立足管理创新,不断完善幼儿园办
波伏娃《第二性》一个重要的观点,即女性是被塑造的。性别差异性从自然差异到社会差异,体现在对性别身份的认知、规定和塑造。其实,作为社会人,无论女性、男性,都是被塑造的。只不过,男性的被塑造,是在自己的话语中的塑造;女性的被塑造,则是在男性话语为主导的话语体系中被塑造。如果简单点说,也可以理解为女性默认了性别认知的规定性并被这种性别观念塑造而成。当下,关注女性性别规定、性别认同和性别差异的作品越来越多
从教20多年,我是《湖北教育》杂志的忠实粉丝,却未曾与她牵手。本届培训会,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感受到她的魅力与风采。  无论是会前询问培训事宜,还是临行咨询路线,编辑部未曾谋面的周俊老师不厌其烦地一一解答,让我“人未行,心先安”;抵达培训的酒店,接待人员亲切的指引,友善的提醒,真诚的嘱咐,真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培训期间的茶歇,可口的水果、点心、茶水,随意取用……细节之处显真情,编辑部老师们这些
现代学校制度是依法、民主、自主管理,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和所在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构建一整套能使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实现民主参与、科学管理、社会监督的学校制度,对于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促进学校内部及学校与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为此,《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以下简称《管理标准》)提出了“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管理职责。  为适应新时期学校制度建设的要求,宜都市充分发挥各中小学自主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