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声乐演唱中对桂西北山歌的传承与促进

来源 :明日风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素有“歌的海洋”之称,尤其是在桂西北地区,在劳动人民的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他们形成了“倚歌传情,倚歌择偶”的风俗习惯,在这数千年传统习俗的浸染下,桂西北音乐文化不断发展壮大,积累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桂西北山歌体系。在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工作中,人们对于地方性传统民歌的潜在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这也是近年来原创性民歌题材不够丰富的重要原因,也是民族声乐教学中,演唱风格单一,难以发挥民族声乐特色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在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加入地方性山歌,不仅对地方传统文化具有保护传承作用,还能为传统的民族声乐演唱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民族声乐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其他文献
<正>在这个电子游戏和桌游风靡全球的时代,一些古老的智力玩具已经渐渐被人们遗忘了,但其实它们的好玩程度可一点都不输哦。今天,小编翻出了自己小时候最喜欢玩的4款复古智力玩具,快和我一起玩吧!魔方魔方,也称鲁比克方块。当年匈牙利建筑学教授厄尔诺·鲁比克发明魔方,仅仅是想做一种帮助学生增强空间思维能力的教学工具。直到魔方在手时,鲁比克转了几下,才发现要把混乱的方块复原竟是个困难而有趣的过程。于是,鲁比克
期刊
小说阅读所需思维的特殊性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读文本,读懂文本,更要读懂文字背后作者所要传达的深意,但这恰恰是初中学生欠缺的能力。在小说阅读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阅读小说浮于表面,不愿意或不会进行深度的思考和探究,常常是自以为是的阅读体验,因而导致阅读的肤浅和错误。因此,在小说教学中,笔者尝试使用“元认知”理论,引导学生调动“自我”,发挥“自我”,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理想的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对一些经典篇目进行完整、深刻、独特的解读,是每一个中学语文老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以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为例,通过剖析教师解读经典篇目时的一些不足,探讨如何对经典篇目进行完整性解读的过程和方法,力图在语文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多维训练的目标。
本课例通过玩中国古典智力游戏"华容道",在通关策略逐步产生的过程中,体会策略的应用。并结合教学对象,探索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游戏化学习教案,最终选定校本教材五、六年级分册《华容道》这一经典游戏进行教学,通过课例在教学过程中体悟"玩中学"对学生和老师学科素养发展的影响,力图在"游戏"与"数学"之间寻求平衡,最终找到一块双赢的中间地带。
“岜莱”是广西宁明一座山(花山)的壮语音译,意为“有花纹的山”。山崖壁上有数千个赭红色的远古人马画像,记录着南方多民族的图腾、信仰和历史。这些带有鲜明民族地域特性的审美标识以及“精神原乡”,已深深烙在一代代“岜莱”儿女身上,如今在诗人的世界里重返,并不断被激活和追怀。“岜莱诗会”将这些被激活的诗人及其作品集中展示,体现的正是这种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坚守和文学情怀。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组织专家学者对武鸣县双桥乡(现为武鸣区双桥镇)壮族进行了社会历史调查。文章以20世纪五十年代武鸣县双桥乡壮族社会历史调查为参照点,进行新的田野调查,以党的民族政策为主线描述和分析双桥镇壮族社会的变迁问题。文章在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党的民族政策,对调查区域的政治组织、政治关系、政治治理者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论述。文章在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党的民族政策,对调查区域的政治组
互联网微信群移动社交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对歌模式,从面对面对歌到微信群空间的虚拟对歌,线上、线下双重空间互动促进了对歌场域的延伸。以广西罗城、富川、龙州等多个山歌微信群为研究对象,基于微信(音乐)民族志的研究,呈现当下对歌传统与现代“互生式”对话中的完整风貌及对山歌传承与发展方面的思考。
文章是对著名语言学家戴庆厦教授的访谈录。戴庆厦教授介绍了当前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情况,说明了民族语言研究的根本路径。戴庆厦教授指出,田野调查是民族语言研究的基本途径,进行田野调查需要具备一定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包括记音能力、对语言的敏感性及文字能力。戴庆厦教授通过讲述自己在全国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的经历及自己对景颇语的研究,讨论了语言政策对于语言活力、语言和谐、语言保护的重要性;通过讲述自己在不同
<正>所谓君子六艺,是说君子需要具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是射箭。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宴请客人时的礼仪之一就是请客人射箭。成年男子不会射箭被视为耻辱,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是不能推辞的。但酒席上射箭不太方便,于是后来就发展成了投壶游戏。到秦汉以后,投壶游戏在士大夫阶层中盛行不衰,每逢宴饮,必有"投壶"助兴。
期刊
<正>华容道(Klotski)是一种滑块类游戏,是有限空间里的图形调动。一个4×5的方形盘里放有10块方片,要求只通过平行或垂直滑动方块(不允许拿起木块)将最大的一块移到指定的底部出口。常见的玩法是移动最少次数,或者用最少的时间来完成游戏。目前一般的观点认为,华容道是由英国人John Harold Fleming在1932年发明的,中国的华容道游戏是之后本土化的,并加上了三国背景。也有观点认为,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