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差等和道德平等的紧张

来源 :人文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nje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 仁是《论语》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对于它的内涵和意义人们已经进行了深入论辩和阐发。但是由于视域的限制,概念的缺乏,因此隐含在《论语》中关于仁的一些重要问题仍未被发现,也未得到探讨。本文的任务即是回到世界历史的语境中,借助黑格尔对伦理与道德的区分,就社会进化的节点,揭示《论语》中仁的二重内涵。
  关键词 伦理 道德 仁 差等 平等
  〔中图分类号〕B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2)01-0033-06
  
  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差序格局的周伦理社会遭遇严重危机,趋于解体。孔子对这种前所未有之社会变化做出了反应。这种反应影响了以后两千多年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进路。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场危机及孔子的因应,我们不妨把其放入世界历史的进程中来予以考察。按照雅斯贝尔斯对世界历史的划分,孔子和苏格拉底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即轴心时代。单就其精神层面而言,轴心时代的希腊和周的一个根本特征是,它们都在经历某种文化精神的深刻变化,发生由外而内,由客观而主观,由直觉而内省的转折。这种转折,按照黑格尔的说法,就是由伦理向道德的转变,在实体性的伦理社会中出现了主观性道德。
  一
  希腊和周都是原初的伦理性社会,只不过前者是一种国家型的公民平等伦理社会,后者则是家庭型的血亲差等伦理社会。伦理性社会的特点是它的亲密无间性、质朴性、无意识性,身在其中的人并不把自己作为个人独立于社会,而是融入其中,以整体为目的和原则,从整体中获得自己存在和生活的意义。他把家-国视为家园,对要求于他忠于家-国有普遍的义务而没有反思,在家-国的伦理关系和秩序中赢取自身认同。但是随着经济的变化,政治的演进,无意识非反思的伦理社会秩序开始动摇,自我意识进入其中,主观性,内省精神开始苏醒,产生出对自身出入其中的伦理生活进行反省的人。孔子和苏格拉底就是这种把主观性和反省带入集体无意识的伦理生活中的人,从而为世界历史带来一种新的道德意识。
  黑格尔详细描述了在苏格拉底身上实现的精神转折:恰如失道而后德一样,伦理失而后道德出。①人类精神返回自身,自我意识,主观自由以自立自主的姿态从伦理实体中分离出来,个别从普遍中孤立出来,对自己灵魂的关注取代了对城邦的关心,人不再质朴地践行伦理义务,替代它的是个人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在自己的意识中寻求道德法则。对于个人而言,他不仅欲求善,更重要的是认识善,自觉为善。因此在黑格尔看来,苏格拉底的学说是“道地的道德学说”,“道德的主要环节是我的识见,我的意图;在这里,主观的方面,我对于善的意见,是压倒一切的。道德学的意义,就是主体由自己自由地建立起善、伦理、公正等规定”。“苏格拉底以前的雅典人,是伦理的人,而不是道德的人;他们曾经作了对他们的情况说是合理的事,却未曾反思到、不认识他们是优秀的人。道德将反思与伦理结合,它要去认识这是善的,那是不善的。伦理是朴素的,与反思相结合的伦理才是道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第42-43页。)但是苏格拉底的出现也带来了主观道德与实体伦理的激烈冲突,他为此献出了生命。
  作为同时代的人,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命运是相近的。春秋时期与希腊晚期一样,面临同样的社会-文化问题,即社会结构在松动,文化在调整,历史处在转折的关口。这时需要为传统伦理社会注入新的精神因素并且已经注入了新的精神因素,这就是“德”的含义的变化,出现了从“仪式伦理”向“德行伦理”的过渡,在“伦理之德”之外出现了“道德之德”。(③陈来:《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三联书店,2002年,第285-291、199、210页。)孔子的出现则为这个新因素注入了自觉意识,引入了反省的道德精神: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其他文献
乍听到“宝石及材料工艺学”这个专业,不少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罗曼蒂克”,并且瞬间在脑海里勾勒出一位文艺气息十足的艺术家的形象。然而事实上,这个专业是一门实打实的工科专业,属于地质学与材料学的交叉学科,在我们学校隶属于材料工程学院。除了珠宝设计和加工制作,我们还要学珠宝玉石的鉴定以及珠宝商贸经营管理。  过年回家的时候,每当我说出这个专业的名字,就有不少亲戚摘下自己的手镯等首饰,让我来鉴定一下值多少钱
如果发起一个寻找十年珍贵旧物的活动,你会不会因为翻出来的各式旧物而陷入回忆?十年前的旧物或许保存得很好,或许已经残缺,但无论完整与否,上面携带的是我们的年少、我们的故事,让人忍不住感叹时光真是“道是无情却最有情”。  宴席散场好久了,回忆却丝毫没有褪色。随着年纪增长,陪伴在身边的都慢慢变成了旧物,而我们赋予了它们不同的意义。在这里写下关于你和伴随你成长的旧物的故事吧。  那些曾一直陪伴着我长大的旧
适合话题:研究;积累;利用时间  1980年,季羡林完成了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的《罗摩衍那》全卷的翻译,填补了这一世界著名典籍在我国譯介中的空白。  优美的语言,精准的翻译,使《罗摩衍那》一出版就得到了极大的关注。一次,一个记者来到季羡林家中采访,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两人的采访被各种邀请和拜访打断了许多次。记者忍不住好奇地问:“季老,您这么忙,是如何完成这么多著作的呢?能谈谈您的秘诀吗?”  听了记
1  阿水住在海边的一个小渔村,每晚子时,她都会准时起床,在夜色下划着船下海,她不是去捕鱼,而是去捞珍珠蚌。  阿水是渔村有名的采珠女,大多数渔民十天才能捞到一个藏有珍珠的蚌,而阿水一天就能捞到四五个。这是因为她能在水下闭气长达十多分钟,比大多数渔民水下闭气的时间长。阿水采的珍珠不仅个头儿大,而且颗颗圆润晶莹,在日光的照耀下会散发出好看的乳白色光晕。  阿水把采来的珍珠拿到城里卖给珠宝商,再把卖得
内容提要 郭象对庄子的生死观进行了创造性阐释,认为生死皆命,不可违逆,生死独化,两不相知,进而主张与变为一,玄同生死。与庄子追求“心”的解脱的生死观相比较,郭象对生死进行阐释的独特性在于注重对生死的知性理解,而后将这种知性理解转化为心灵上的理性接纳,其生死观可称之为“智”的慧解的生死观。郭象对生死的知性阐释是对魏晋时代生命自由问题的回应。关键词 生死 生死观 知性 命 独化  〔中图分类号〕B23
内容提要 国权与人权的关系,是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之一,但不同情境下论说不尽相同,有时甚至相差甚远。张佛泉便堪称一个典型。前期面对立国的现实需要,他的思想谋求自由与权威的平衡、人权与国权的兼顾;后期则关注立国的根基,主张自由为本、权威为用,人权为本、国权为用。这种论述的变化,折射出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者思考方式的时代特征可能重于资源特征。  关键词 中国自由主义 自由 邦国 张佛泉  
那年12月上旬,全省美术统一考试后,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就要背着鼓鼓的画包走向考场,里面有画架、画板,还有各种型号的几十支三菱铅笔和炭笔,手上还要拿着水桶和装满了四十几种水粉颜料的颜料盒。画包很重,颜料盒也很重,加起来足有十几斤。  这不仅是那些冰冷的物体的重量,更是我们梦想的重量。我们身上背着的不只是画包,还有自己一直坚持并从未放弃努力的梦想。  很多人都说,我们走的是捷径。从我高二下学期
真题回顾  “以一首《成都》拥有极高人气的民谣歌手赵雷,多年来一直坚持原创,他“一把吉他一首歌”,以简单质朴的演唱方式,沉静温和的台风,散发着浓浓诗意的歌词,像冬日里的一缕阳光,给人以心灵的抚慰。  从小喜爱古典诗词的高中生武亦姝,曾在《中国诗词大会》上一鸣惊人,她那2000多首诗词的积淀,淡定从容的气质,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2019年的高考中,她也不负众望,以613分(上海高考满分660
第一次知道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在学校的光荣榜上,我看着一竖排人名后整齐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字样,心里不禁对这个学校生起一丝轻蔑之感:考上的人这么多,是不是学校不够好啊?然而当我真正走进这所学校后,才知道它有着多少辉煌。  这里有一流学科  2020年5月,学校在ESI世界总排名位列第1246位,较上期提升105名,本期位列国内高校第90位。其中,地球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学科进入
内容提要 引进了解释学的现象学(Phaenomeno-logie),就不再是“学(logie)”,不是“逻辑(logik)”的“学”;这一点,M海德格尔已经做到了,而且是在超越存在论的基础上做到的。本文侧重从解释学的哲学发展角度,通过思辨神学对他的影响,从“存在物”到“存在”、“有”再到“无”等等的思想进展,粗线条地追寻了他把解释学引进现象学的路径。本文特别批评了那种对M海德格尔的“‘本体论’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