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肥料是甘薯高产的基础,增施肥料,特别是有机肥料,不仅能满足甘薯生长的需要,还能培肥地力,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甘薯为产量高需肥量大的作物,但很多生产田位于山丘、旱薄地,因施肥不足或肥料配合不合理造成减产,生产上常出现在不同产量水平下,不论增施哪种肥料均表现出增产的现象。为了充分发挥肥料的作用而获得较高的产量,需要研究甘薯的需肥特性,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施肥模式。
一、氮磷钾与甘薯生长的关系
1.氮 氮是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氮肥增加后,根系、茎叶都增加,呈显著正相关。但是氮与薯块产量的关系又比较复杂,低氮量结薯早,但后劲不足;高氮条件不利于早结薯,但后期膨大较快。氮量少,干物质运送到薯块中的比率大;氮量多,分配到薯块的比率小。可见氮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氮量低,地上部和根系生长弱,薯块产量低;氮量过高,茎叶徒长,养分运转失调,薯块产量也不高。只有氮量适宜,才能获得高产。
2.磷 磷是甘薯体内许多重要化合物所含的营养成分。磷有促进根系生长的作用,达到显著正相关的程度。磷也能促进茎叶生长,但未到显著标准。磷量对干物质积累有积极作用,且随磷量增加分配到茎叶中去的干物质比率减少,分配到根系和薯块中的干物质增加,磷量与薯块产量呈正相关。
3.钾 钾是甘薯体内酶的活化剂,是甘薯生长三要素中需要量最大的元素。对薯块产量有明显作用,钾量增加生物产量较高,干物质有向薯块分配较多而向地上部分配较少的趋势。但是钾对根系和茎叶重量均无相关关系。
二、甘薯植株体内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及吸收动态
据测定,折合生产l000公斤鲜薯,全植株(包括枯落叶)吸收氮3.5~4.5公斤,吸收磷l.5~2.0公斤,吸收钾7.5~9.5公斤。总趋势是:吸收钾多,氮次之,磷少,钾为氮的2倍多。高产甘薯对三要素的吸收动态为前期少,中期多,后期又少,甚至下降。
三、施肥时期与施肥量
1.施肥时期 甘薯施肥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追肥以前期为主,后期为辅。还要注意平衡施肥,经济施肥,搞好养分配合,适当增加钾肥。根据植株发育特点,做到前期肥效快,促苗早发;中期肥效稳,保持茎叶旺盛又不徒长,薯块增大快;后期肥效长,保证茎叶既不脱肥早衰,又不过肥贪青,促使薯块迅速膨大。
2.施肥量 可用两种方法计算。一是以每生产1000公斤鲜薯需肥量进行计算,再以土壤供肥能力、肥料利用率和产量指针来计算。二是以施肥经验作依据计算,每亩施用1000公斤土杂肥,可增产鲜薯200公斤左右;其中每亩施用1公斤氮素,可增产鲜薯l00~200公斤;每亩施用1公斤草木灰,可增产鲜薯2公斤左右;每亩施用1公斤过磷酸钙,可增产鲜薯10公斤左右。根据高产试验,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上,每亩施用土粪7000公斤、草木灰l5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和硫铵10公斤,每亩可产鲜薯4000公斤。
四、施肥方法
1.施足基肥打好基础 基肥的种类主要是农家肥,也可用绿肥或配合氮、磷化肥和草木灰等。施农家肥应经腐熟捣碎后施用,在肥料较多的情况下,采用深施、分层施的方法较好,可以使土肥融合,肥效释放稳而长,养分不易流失。特别是生长后期,土壤表层发达的“茎根”已大部分枯死,自块根生出的“薯根”担当着主要吸收养分的作用,但薯块主要分布在垄心土层中,深层施肥可使生育后期仍能吸收肥料,这对薯根膨大是极为有利的。具体做法是:将土粪等有机肥,结合冬季深耕施入全量的60%左右,做垄前再铺施20%左右,剩下的有机肥和草木灰、磷肥、钾肥,按垄距先外翻两犁开沟,施于沟内,将其与土壤混合后埋于垄下。如肥料少,在做垄时集中深施较好。
2.施好苗肥促早发 栽苗时用速效氮肥每亩2公斤或磷酸二氢钾2公斤左右,满足前期茎叶生长的需要,有利于促苗早发。注意勿使化肥直接接触薯苗,防止烧苗,也不可用量过多,以免延迟结薯。
3.适时追肥保持土壤养分的适宜含量 追肥要看土壤养分的变化,如土壤养分不足,可追肥补充。追肥要看植株长相,如叶片小、叶色浅、长势弱,可追氮肥促进茎叶生长;如叶片大、叶色正常,可追磷钾肥促进薯块膨大。追施氮肥不可过晚,用量要留余地,不足再补。据试验,施氮肥后,能引起植株体内氮素浓度的提高,而导致一段时期内光合产物多分配于地上部,对薯块正常膨大有不利影响。如果用氮量适宜,能够促使生长较大而适宜的叶片,而又有较长的生长期,最终有利于薯块的增产。但如果用氮量过多,施期又晚,便难达到薯块增产的目的。因此,氮素追肥,每亩一次用量不宜超过l.5公斤纯氮,以免造成徒长。追肥时期以早期施用效果好,中期高温多雨不宜追肥,后期要看长相进行叶面喷肥。喷肥一般可用0.5%尿素,2%~3%过磷酸钙,5%草木灰,0.2%磷酸二氢钾等。喷肥时间宜在下午,最好在傍晚,溶液蒸发慢有利于叶片吸收,每隔6~7天喷1次,连喷3~4次,每亩每次喷60~70公斤。
一、氮磷钾与甘薯生长的关系
1.氮 氮是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氮肥增加后,根系、茎叶都增加,呈显著正相关。但是氮与薯块产量的关系又比较复杂,低氮量结薯早,但后劲不足;高氮条件不利于早结薯,但后期膨大较快。氮量少,干物质运送到薯块中的比率大;氮量多,分配到薯块的比率小。可见氮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氮量低,地上部和根系生长弱,薯块产量低;氮量过高,茎叶徒长,养分运转失调,薯块产量也不高。只有氮量适宜,才能获得高产。
2.磷 磷是甘薯体内许多重要化合物所含的营养成分。磷有促进根系生长的作用,达到显著正相关的程度。磷也能促进茎叶生长,但未到显著标准。磷量对干物质积累有积极作用,且随磷量增加分配到茎叶中去的干物质比率减少,分配到根系和薯块中的干物质增加,磷量与薯块产量呈正相关。
3.钾 钾是甘薯体内酶的活化剂,是甘薯生长三要素中需要量最大的元素。对薯块产量有明显作用,钾量增加生物产量较高,干物质有向薯块分配较多而向地上部分配较少的趋势。但是钾对根系和茎叶重量均无相关关系。
二、甘薯植株体内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及吸收动态
据测定,折合生产l000公斤鲜薯,全植株(包括枯落叶)吸收氮3.5~4.5公斤,吸收磷l.5~2.0公斤,吸收钾7.5~9.5公斤。总趋势是:吸收钾多,氮次之,磷少,钾为氮的2倍多。高产甘薯对三要素的吸收动态为前期少,中期多,后期又少,甚至下降。
三、施肥时期与施肥量
1.施肥时期 甘薯施肥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追肥以前期为主,后期为辅。还要注意平衡施肥,经济施肥,搞好养分配合,适当增加钾肥。根据植株发育特点,做到前期肥效快,促苗早发;中期肥效稳,保持茎叶旺盛又不徒长,薯块增大快;后期肥效长,保证茎叶既不脱肥早衰,又不过肥贪青,促使薯块迅速膨大。
2.施肥量 可用两种方法计算。一是以每生产1000公斤鲜薯需肥量进行计算,再以土壤供肥能力、肥料利用率和产量指针来计算。二是以施肥经验作依据计算,每亩施用1000公斤土杂肥,可增产鲜薯200公斤左右;其中每亩施用1公斤氮素,可增产鲜薯l00~200公斤;每亩施用1公斤草木灰,可增产鲜薯2公斤左右;每亩施用1公斤过磷酸钙,可增产鲜薯10公斤左右。根据高产试验,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上,每亩施用土粪7000公斤、草木灰l5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和硫铵10公斤,每亩可产鲜薯4000公斤。
四、施肥方法
1.施足基肥打好基础 基肥的种类主要是农家肥,也可用绿肥或配合氮、磷化肥和草木灰等。施农家肥应经腐熟捣碎后施用,在肥料较多的情况下,采用深施、分层施的方法较好,可以使土肥融合,肥效释放稳而长,养分不易流失。特别是生长后期,土壤表层发达的“茎根”已大部分枯死,自块根生出的“薯根”担当着主要吸收养分的作用,但薯块主要分布在垄心土层中,深层施肥可使生育后期仍能吸收肥料,这对薯根膨大是极为有利的。具体做法是:将土粪等有机肥,结合冬季深耕施入全量的60%左右,做垄前再铺施20%左右,剩下的有机肥和草木灰、磷肥、钾肥,按垄距先外翻两犁开沟,施于沟内,将其与土壤混合后埋于垄下。如肥料少,在做垄时集中深施较好。
2.施好苗肥促早发 栽苗时用速效氮肥每亩2公斤或磷酸二氢钾2公斤左右,满足前期茎叶生长的需要,有利于促苗早发。注意勿使化肥直接接触薯苗,防止烧苗,也不可用量过多,以免延迟结薯。
3.适时追肥保持土壤养分的适宜含量 追肥要看土壤养分的变化,如土壤养分不足,可追肥补充。追肥要看植株长相,如叶片小、叶色浅、长势弱,可追氮肥促进茎叶生长;如叶片大、叶色正常,可追磷钾肥促进薯块膨大。追施氮肥不可过晚,用量要留余地,不足再补。据试验,施氮肥后,能引起植株体内氮素浓度的提高,而导致一段时期内光合产物多分配于地上部,对薯块正常膨大有不利影响。如果用氮量适宜,能够促使生长较大而适宜的叶片,而又有较长的生长期,最终有利于薯块的增产。但如果用氮量过多,施期又晚,便难达到薯块增产的目的。因此,氮素追肥,每亩一次用量不宜超过l.5公斤纯氮,以免造成徒长。追肥时期以早期施用效果好,中期高温多雨不宜追肥,后期要看长相进行叶面喷肥。喷肥一般可用0.5%尿素,2%~3%过磷酸钙,5%草木灰,0.2%磷酸二氢钾等。喷肥时间宜在下午,最好在傍晚,溶液蒸发慢有利于叶片吸收,每隔6~7天喷1次,连喷3~4次,每亩每次喷60~7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