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种子”模式下“习作单元”精读课文教学的探索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iumph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清远市清城区推行“爱种子”实验背景下小学语文“三环四得”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注重单元整合学习,以设定的教学资源为基础,学生在资源的引领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和拓展学习,突显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学生表达训练。而“习作单元”自成体系,单元中的精读课文直接指向表达,强调从阅读中学表达。下面,笔者以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金色的草地》为例,谈谈“爱种子”模式下“习作单元”精读课文教学的做法。
  一、着眼要素,引出主题
  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清楚知道整个单元的经脉——语文要素。教学伊始,我们首先以导读中法国作家罗丹的名句导入——“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引导学生明确本单元的语文主题是“留心观察”,而“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周围事物”则是本单元语文要素。《金色的草地》这一课的学习,就以“观察”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围绕“观察”提出问题,进行探究——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草地的呢?课堂紧扣要素,学生目标明确地探究课文的写作方法。
  二、品读课文,体会观察
  教学应着重引导学生紧扣语文要素及主题进行探究。教学这篇课文,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体悟作者是怎样细致、留心观察的。课中,学生紧扣“观察”展开品读,既学习了课文表达方法,又增强了细心观察的意识。以下是课堂教学案例。
  师: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细致观察的句子,同桌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
  1. 看变化
  生汇报,出示文段:有一天……草地又变绿了。
  师:哪些词让你感觉到作者观察细致?
  生:很早、中午、傍晚。
  师:作者观察到:时间不同,草地会变颜色。
  师引生读:随着时间的改变,草地的颜色也发生了变化。早上,草地是( );中午,草地变成( );傍晚,草地又变( )。
  师:草地的颜色变化真使人感到惊奇。(指导朗读:生个别读,互评后全班齐读)
  2. 找原因
  师:草地变化的原因你发现了吗?
  生汇报,出示文段:我来到草地上……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师:跟着作者,我们一起去观察观察。(配乐、师生一起配动作演读)
  师生合作演读:花朵张开时(做动作)——花瓣是( ),草地也是( );花朵合拢时(做动作)——金色的花瓣( ),草地就变成( )。
  师:同学们,举起你们的小手(生举起手,比作花朵样),把手张开,把手合拢。让我们也做一回会变色的蒲公英吧!
  师:一朵蒲公英张開,能让草地变成金色的吗?
  生:不能。
  师:第二朵蒲公英在哪里?(请你来做第二朵)生演读。
  师:第三朵,谁来?……第四朵,谁来?
  师:让我们所有的花朵都开起来吧,边读,边想象。
  师:请男生读“张开”,女生读“合拢”。
  师:现在你明白草地是怎样变化的吗?(课件出示)学生自主解答。
  早上,草地是绿色的,因为蒲公英花朵合拢了;
  中午,草地变成金色的,因为蒲公英花朵张开了;
  傍晚,草地又变绿了,因为蒲公英花朵又合拢了。
  3. 悟情感
  师:这片草地确实太奇妙了,它给你带来什么感觉?
  生:可爱、有趣、好玩……
  师:是呀,因为观察仔细,所以才发现草地的秘密,让他们觉得原本熟悉的草地更加可爱了。
  4. 想场景
  师: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在变化着的事物,我们要像作者一样,做到“处处留心”。(板书:需留心)
  师:现在,我们随着兄弟俩一起去草地上玩耍吧,请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玩耍的场景。
  师:他们玩得怎么样?
  师:看,他们多么快乐。带着快乐的情感,我们齐读文段。
  三、类文欣赏,学会观察
  教学中,笔者采用“1 1”或“1 X”,即一篇课文带一篇或多篇同类文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品读课文,走出文本,从而扩展视野。在这“习作单元”精读课文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在文本中了解“观察”后,在课外拓展中继续学习“观察”方法,明白“特别”的发现正是源于作者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的不同方法,启发学生多途径去留心周围事物。
  师:正是因为作者的细致观察,才发现草地在不同时间会变颜色,这变化是作者用眼睛所看到的。(板书:看)
  师:除了用眼睛看,还能用什么途径去观察?请大家拿起阅读纸,听听这迷人的《大自然的音乐》。
  师:你发现这篇文章和课文有相似之处吗?
  生1:也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观察的。
  师:你从哪些词发现的?
  生1:早上、中午、下午。
  生2:作者也进行了细致观察。
  师:请把相关句子读出来。(个别读)
  师:和课文不同的是,课文所写的是作者看到的,这篇文章所写的是作者听到的。(板书:听到的)
  小结:观察不仅要用眼睛去看,还可以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心去想,用手去摸……
  四、拓展延伸,尝试观察
  观察来自身边,观察源于生活。在学习本单元之初,教师发放《观察记录表》,让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并把观察所得记录下来。课中,在体会观察、学会观察后进行观察方面的汇报交流,自然而然地将观察转化为表达训练,从而把外在观察行为内化为口头表达能力。
  师:身边的事物时刻在变化,相信你一定有所发现。拿出记录表,和同学一起交流。
  1. 小组交流,互相评价
  师: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观察发现说出来。(口头说)请其他同学认真听。
  2. 全班分享、投影,师生互评
  师:孩子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1:我学会了仔细观察,用心思考。
  生2:我知道了观察植物可以按时间顺序,还可以加上合理的想象……
  总结: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个会观察的有心人,观察要做到“仔细”“按顺序”,还可以运用多种途径去观察,如看、听等。
  五、走进生活,运用观察
  紧扣要素“观察”,我们不仅要在文本中了解,在拓展中学习,更要在生活中运用。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强调运用观察的:“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的,也知道了一些观察的方法,请继续观察,并完成观察记录卡,记得用上今天学习到的观察方法哦。”“此外,老师要介绍大家认识一位细心观察的作家,他就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他长期细致观察,写下了《昆虫记》这一部著作。大家课后读一读,看看大昆虫家又是怎样观察的。”
  责任编辑 黄铭钊
其他文献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这既是人类的教育梦想,也是千百年来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最高境界。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及不同个性特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
期刊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这两者之间存在许多共同因素.在记人叙事类课文教学中,要读写结合,在阅读中学习写作,学习其选人、写人、悟人技巧,运用这样的记人叙事类课文读写结合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