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阻尼力对整车脉冲工况余振现象的影响分析

来源 :汽车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g_zai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某款装配扭力梁后悬架的A级轿车过坎工况下存在明显的余振现象,整车振动强度大、收敛慢的问题,提出悬架纵向阻尼力指标,通过仿真和试验分析了阻尼力的影响机理,影响因素包括内部阻尼、结构阻尼和流体阻尼,其中结构阻尼和流体阻尼对悬架阻尼力影响显著;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扭力梁衬套非线性段设计和液压衬套等解决方案;结果表明,结构阻尼和流体阻尼可以大幅提升悬架的纵向阻尼力,改善整车NVH性能.
其他文献
为满足轮式装甲车辆对高机动越野性能的要求,提出了将滚珠丝杠惯容器与双筒式油气弹簧集成的技术方案,构建了惯容式油气悬架装置.通过剖析该悬架装置弹性力、阻尼力和惯性力的产生机理,揭示了各参数之间的耦合关系,提取出3个相互独立的关键结构参数,采用正交试验法,结合惯容式悬架系统非线性动力学仿真,确定了上述3个关键结构参数的最优值.力学特性试验和1/4悬架试验的结果表明,与传统油气悬架相比,采用惯容式悬架使车体振动加速度降低了13.89%,大幅提高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本文旨在对汽车后视镜-A柱区域气动噪声源的特征进行识别.首先,以涡声理论为基础,利用汽车气动噪声源主要为偶极子声源的声学特征,将气动声源等效为无数微球形声源组成.接着,利用声辐射和流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结合气动数值仿真技术,建立了偶极子声源的识别方法,对汽车后视镜-A柱区域的气动噪声源进行识别.最后,基于物理量和声源的关系,揭示了偶极子声源的产生机理.结果 表明,后视镜-A柱区域的主要偶极子声源出现在部件外形表面的棱线和转折位置,其物理量随空间的变化剧烈是产生气动声源的主要原因.涡量是声源强度的主要贡献者
商用车智能化和电动化的技术发展趋势对其制动系统的压力动态控制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压力控制过程中的超调现象易引发控制模式频繁切换,最终影响整车制动安全性.本文以新一代桥控阀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其先导腔压力与制动气室压力的动态特性,针对先导腔建压快的特点提出了多模式压力跟踪控制方法,该方法在系统需要快速增压情况下根据先导气室内部的压力状态进行制动气室压力跟踪控制,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传统PID控制器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难以兼顾的问题.首先使用Matlab/Simulink对系统进行建模,重点分析了先导腔压力和制
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功能体验日新月异,采用面向信号的架构开发模式不能满足用户对于功能快速交付的期待,正初步地被面向服务架构所取代.本文讨论了面向功能开发流程中的核心元素,以及功能、系统和零件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在系统层建立以功能架构为基础的建模方法.同时结合吉利汽车的开发实践经验,提出功能导向开发模式的组织分工,建议由系统工程师来主抓功能架构在系统层建模并推动落地.最后展望了功能架构在面向服务架构和敏捷开发流程中的重要作用.
人工势场算法在移动场景中的避撞路径规划很少考虑其与前车未来轨迹的时序耦合影响,基本将每个规划周期内的前车视为静态,通过不同规划周期滚动更新的方式进行准动态路径规划,导致规划路径不够合理、一致性差.本文针对性提出通过时序耦合关联,将前车预测轨迹融入智能汽车路径规划过程.首先构建了改进人工势场算法的引力场及斥力场模型,提出在每个规划周期内,将前车位置在斥力场中根据其预测值进行动态更新;而后提出了基于驾驶意图聚类识别及离散优化结合的前车轨迹长时间预测算法,以及基于运动学模型聚类识别与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结合的前车
针对锂离子电池剩余寿命预测时的容量难以测量和预测精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放电过程的锂离子电池剩余寿命预测方法.首先,提取锂离子电池放电过程中特定电压区间放电时间作为健康因子;接着,构建双向极限学习机的剩余寿命预测模型;最后,基于锂离子电池实验数据验证该预测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表明:该模型能准确地预测电池剩余寿命,且与普通的极限学习机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预测误差更小,收敛速度更快.
基于某款轿车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5种轮胎和3种轮辋对整车气动性能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并利用PIV(粒子成像测速)对车轮区域的流场进行了测量对比.结果 表明,不同花纹轮胎产生的阻力和升力系数差别分别达到了0.003和0.026,且该差别因轮辋造型而异.其次利用图像识别测量了不同轮胎受力旋转时的变形,还原了真实的轮胎几何以进行仿真计算.通过对比仿真计算和试验结果,分析了不同花纹轮胎造成气动性能差异的原因,为车轮的空气动力学开发提供了参考.
本文中建立了具有详细解剖学结构且经过验证的3种不同坐姿6岁儿童乘员有限元模型,并施加以某款SUV 50%重叠移动渐进变形壁障(mobile progressive deformable barrier,MPDB)碰撞试验获得的减速度曲线,通过对比不同坐姿下头颈部运动学和脑组织生物力学参数,探究坐姿对6岁儿童头颈部损伤程度的影响.结果 表明:MPDB碰撞工况中,头部旋转载荷是造成头部损伤的主要原因,且坐姿角度的增加会导致脑组织惯性损伤风险增大,但颈部损伤风险并无增加的趋势.
鉴于汽车关门声品质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本文中对某一电动汽车的关门声品质的预测模型进行研究.首先进行了多工况车门关闭试验,采集了驾驶员耳旁的多组噪声样本,接着,提出并测定了6项客观声品质评价指标,同时进行烦躁度的主观评定,分析了6项客观声品质评价指标与主观评定烦躁度的相关性.然后利用遗传-反向传播(GA-BP)神经网络建立了其主观声品质预测模型,并在上述分析的相关性基础上,建立了反映烦躁度与客观声品质指标之间关系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最后,利用5个随机的噪声样本对两种预测模型进行对比验证.结果 表明
针对目前智能车辆模型预测运动控制算法在线求解效率低,以及线性参考模型引起的跟踪精度下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策略梯度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首先,建立车辆运动控制的非仿射非线性参考模型,并将模型预测运动控制转化为最优化问题;其次,提出一种基于模型的策略梯度求解方法,通过离线求解、在线应用的方式提高模型预测控制问题的求解效率;最后,搭建策略网络的训练及测试环境,完成网络设计及训练.与传统算法的仿真对比表明,在大曲率轨迹跟踪工况下,所提出算法的跟踪误差由152mm下降到1.99mm,单步求解耗时由15.72ms下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