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尊重,指点——领导听好“推门课”三注意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k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门课”可以促进教师提高敬业精神,促进教师不断走向成熟,其正面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但事实上,对“推门课”持反对态度的教师也大有人在。除了部分教师工作不到位,不愿意随时接受领导考评外,站在“听课者”的角度,一些领导对“推门课”也有很多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导致教师们对这一制度质疑声不断。
  
  一、领导“三不听”,让被听教师没有公平感
  
  学校开展“推门课”,应纳入全校总体计划,对各个层面、各种水平的教师的课都要有所安排。有的学校领导听课,全凭一时兴起,对哪位教师“不放心”了,就拿个小椅子去听上一节。这种突袭式的听课,能让教师“放心”吗?已经有教师总结了领导有“三不听”:班子成员的课不好听,搞好团结最重要;优秀教师的课不要听,名师不用听;老年教师的课不能听,面子上不好看。事实上,这些教师的课,也皆有要听“推门课”之处。班子成员不一定能上好课;很多优秀教师成绩是“磨”学生“磨”出来的;老教师虽然经验丰富,但创新可能不足。真正优秀的教师的“常态课”,领导更是有听的必要,它对领导增长自身水平,全面掌握学校教学情况,在比较中点评其他教师的课大有好处。领导能这样“平等”地听课,笔者相信其他教师就再也没有不公平感了。
  
  二、领导“太随意”,让被听教师没有尊重感
  
  领导在听课之前,最好提前三到四分钟在教室门口和教师打个招呼,这也是对教师起码的尊重。教师也能提前调整一下心态,顺利地上完一节新课。真正的“推门”对一堂课的教学开展破坏性非常大,因为一般来说,一个人在专心致志地从事某一工作时,是不希望有人来打扰他的。设想,教师正讲得头头是道、同学们正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突然有几个人进来,容易扫上课教师的兴不说,学生们也会想:老师教育我们上课不能迟到,听课的老师就可以迟到吗?这样一来,影响课堂教学正常秩序是无疑的了。有的领导在听课不到十几分钟,或是接听到一个重要的电话,或是去听另外一个班的课,或者听的是练习课,又匆匆离去,让上课的教师倍感不解,不知道这堂课是讲得好还是不好,接下来的教学往往会深受影响。领导这样听课,还不如不听。这也是另外一种对教师的真正的不尊重。推门课,不能“挑肥拣瘦”。什么课都要听,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哪怕是一节练习课,你也要一听到底。一是尊重教师与学生,二是了解练习课教师怎么样上,学生怎么样学,练习的效果如何,等等。任何课型都有“金子”,关键是你怎么去挖掘。
  
  三、领导“泛泛评”,让被听教师没有收获感
  
  任何一个领导,不可能是通才,不可能门门学科的教学法都研究得很到位。有些领导听过“推门课”后,为了体现领导的权威和水平,对自己不善长的学科也泛泛而评,甚至按照自己的理解,不管学科的特点而点评,对教师随意指导。领导完全可以放下架子,找一位在本学科教学特别好的教师一同前往。课后先到办公室和优秀教师交流听课感受,再把这位授课教师找来点评,这样做,教师们才觉得领导是真心想帮助自己提高,而不是抓“小辫子。即使听了一堂被认为失败的课,领导也不能因此就把教师说得一无是处,而是要帮助教师找出原因。推门课,是原生态的课,是最有参考价值的课,作为领导要善于捕捉教师的亮点与发光点,善于鼓励教师。领导与教师的研讨既要注意平等交流,又要注意给教师以有质量的行为改进建议和有关理论的引领。领导自己也要加强学习,聪明的领导总是通过合适的机会表现自己,提高自己在教师心中的地位,通过各种方式去构建和谐校园,让教师教得愉快。领导“泛泛评”,让听课教师无收获,削减的是领导在教师心目中的权威,增加的是教师对“推门课”的抵触情绪。
  总之,推门听课,领导和教师都要把心态摆正:领导是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教师是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二者的目的最终是促进学校的管理和教学。领导对“推门课”要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对教师的课要精心指导,诚意帮助。只有这样,“推门课”才能得到教师的接受和欢迎。
  
  (作者单位:江西省都昌徐埠中学)
  (责任编辑:朱蒙)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解决简单的搭配问题。2.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
一、一个重大而正确的命题:教育家办学    温家宝总理曾多次提出要“教育家办学”。教育部新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提到:“倡导教育家办学”。依我看来,“教育家办学”这一命题重大而正确。  所谓“重大”,指办学关系重大。大之,涉及民族、国家,乃至人类、世界;小之,涉及每个家庭、每个儿童。国家的安全与富强、人类的进步与传承,家庭的幸福与和谐,儿童的健康与发展,
吾师黄济先生原名于鸿德,山东即墨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我国著名老一辈教育学者,新中国教育哲学学科的主要奠基人。  20世纪90年代初,我有幸投黄师门下,成为先生的及门弟子。  那时先生的名气已经挺大,解放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哲学》教材就是先生主编的。我在上本科时,教育哲学老师向我们介绍先生时,语气中饱含敬意,那情景在我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入北师大后,初次见先生,给我的印象与想象的有很大差别:穿着早已
说纳西东巴字“(小)”是哥巴字“(了)”的变形字,其证据不充足,通过对鸣音经相关用字的考察可以发现,其演变链条是不成立的.此字应是以音借方式借自汉字“小”记助词“了”,
我们每个教师都听过其他老师的课,有本校老师的课,有外出参加培训、学习、交流和教研等活动时别人的献课,有参与各级竞教活动时他人的赛课,也有网上视频或多媒体课件中的示范课,还有各类期刊、书籍中介绍的优质课。这已经成为我们教师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笔者以为,听课是一种享受,一种欣赏,尤其是那些示范课、优质课,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学技能、教学思想的美的享受和欣赏。课例欣赏不应该仅仅是赞美、感慨、模仿
信息技术新课程已经开展好几年了,作为新课程的践行者,很多一线信息技术教师在课程标准、课程理念等方面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与不足,特别是课程目标中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层面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目标是新课程不可或缺的内容,应实实在在地落实渗透到信息技术课堂中。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展开,信息技术教师已经基本能认识并理解三维目标对于新课程的巨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人才规格要求越来越高,学校教育越来越强调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新课程所倡导的‘主体性’、‘人文性’和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也就是说,‘人文性’的内核蕴藏着‘主体性’,‘人文性’是‘主体性’的精美外现,没有脱离‘主体性’的‘人文性’”。[1]应该说,我国主体性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都已取得了应有的成果。在全国,也有不少的中小学进行了主体性教育理
随着社会总体文化水平的提高,档案信息提供利用的服务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即能够针对特定对象提供特定的档案信息服务。这就要求档案部门重视利用者的个体差异,区别不同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