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邻风景区废弃露天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来源 :能源与环保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4514516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景区周边废弃露天矿山严重影响着景观环境和土地资源,限制了风景区建设和旅游资源发展,开展可视范围内景观生态恢复,改善人居和旅游环境,对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深远意义.阐述了新安县始祖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周边废弃硫铁矿、铝土矿矿山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并提出了恢复治理措施,以期为景区周边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大同塔山煤矿位于大同煤田中东边缘地段,赋矿地层主要为侏罗系大同组,目前已采空;二叠系山西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煤层厚73.67~93.40 m,平均厚85.16 m,含煤系数为36%,为主要采煤层.因采煤造成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地面沉陷、地裂缝,边坡崩塌、滑坡等,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原煤储存、运输等造成的粉尘污染等,影响周边耕地面积约43.97 hm2,约合44 hm2旱地遭受减产损失.矿区通过回填矿山地面塌陷、裂缝等综合治理手段,土地翻耕面积118.42 hm2.通过植被绿化,恢复土地功能.其中,耕地增加
煤炭资源对于满足不断增长的我国能源需求至关重要.大多数能源生产已经从传统能源转向非传统能源,如太阳能和核能.然而,煤炭资源是通过采矿获得的,煤矿开采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在煤矿地区很常见,导致荒地、农业用地和水体变化,最终改变生态系统.退化的矿区土地必须通过发展森林、草原和农业等植被来恢复.对煤矿山周围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矿后土地的重新植被已被证明是土地的一种可行的最终用途;生态修复技术和生物复垦做法的规模对恢复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研究为煤矿山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措施和依据.
我国在实现绿色发展过程中,实现碳中和是重要目标,也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象征.露天废弃矿山如果不及时进行科学修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影响,对我国可持续发展产生极大危害.要坚持碳中和视角,运用生态修复技术,加强露天废弃矿山的修复与治理.探究了碳中和视角下露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价值,分析了当下露天废弃矿山修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碳中和视角下露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的优化策略.
废弃矿山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对某废弃矿山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废弃矿山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土壤中绝大部分颗粒的粒径超过了1 mm,养分不充分,pH值呈碱性,且存在镉元素和铁元素污染问题.基于挂网种植技术对废弃矿山的排土场进行了生态修复,试验结果表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排土场土壤的理化性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利用该项技术长时间实践,可以逐渐改善排土场的生态环境.利用不同植物分析了其对尾矿库中重金属的富集效果,发现蜈蚣草、银合欢、紫穗槐对镉元素的富集作用比较显著,蜈蚣草、鸡冠花
通过对贺州市同乐石灰岩矿现状调查,矿区面积为24.15 hm2,矿山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露天台阶式开采方式,开采边坡总高度达140 m,总计损毁土地面积为24.80 hm2,使矿山地质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地质环境影响总面积为122.12 hm2.根据采场边坡、堆料场边坡、岩溶塌陷等易发地质灾害现象,以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土地资源的占用破坏程度、水土污染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为研究对象,采取有效的工程手段,利用采场边坡削整、采场底部开挖排水沟、表土场周边砌筑挡土墙、植被恢复等措施,以消除或减轻地质灾害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