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店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nilov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安静的地方很多,书店是特殊的一个,闲来无事,去书店转转,书本就像滤尘器,置身书籍的丛林心里就安定不少。
  我常去的那家书店是一座二层小楼,临街,粗算也有十几年了吧,我书橱里的文学书,好多都从这里买来。如果大言不惭说自己的书橱是一个小磁场,那这个小书店就是一个大磁场,倘若有些日子不去,心里好像空荡荡的。
  书店中间是一溜低矮的书橱,一本本装帧精致、尺符不一的学生辅导资料静静的注视往来的孩子,一会儿,转过来一个孩子,拾起一本,窸窸窣窣翻看,在双目凝视的时刻,心灵之舟缓缓飘在奇异的河流,心海泛起的浪花都绽放在脸上。好书店是一座城市的良心,是一座城市的心灵花园,狭窄的空间内,孩子,大人,青年人来了,驻足书架间,俯身选择图书的那一刻足矣,一页两页……十几秒,几分钟……哪怕一个标题,一段话……不必苛求,阅读与生命的和谐需要时间与契机,小书店的门不会关闭。
  小书店里间与楼上,有很多文学类书,《战争与和平》《巴黎圣母院》《史记》……有些书已经放不下,只得置于书架的最高点,一摞摞的犹如圣塔,我相中了几本,指了指上面,店员悄无声息过来,一看,笑了,“好高啊!”搬过一角的凳子,站在上面伸手去取,她够不着,看着我,我说,我来吧。取下的书很重,文学的重量与高度需要有无数的读者填薪加柴、薪火传递。我愿意做其中的一员。
  我记不得自己多少次来书店,只要转一圈,总不要空手。我喜欢将目光交给书架,书脊的名字有的陌生有的熟悉,它们无声地看着我,或许很欢喜,期待远走高飞,陪伴主人渡过河流,越过溪涧,在静寂的夜空里与主人透彻地交流。力量信念,书给你的原野洒下梦想的种子。
  我的孩子喜欢阅读,与小书店也有缘。他在小学时,我一次逛书店,在里间书架看到了《草房子》《青铜葵花》等系列作品,就毫不犹豫给孩子买了几本,我询问店员见不到的过些天会有吗?她说,我去地下室给你看看吧,那里是仓库。等了一会儿,她回来了,手里抱着一大摞曹文轩的作品。回到家,我把书交给孩子,他问我:“爸爸,这是给我的吗?”我点点头,他很高兴,就拿起一本靠在书桌那儿读起来。室内静谧无声,孩子沉浸在江南水乡的光影里。我有时也读一读,愈加坚信,好的读物是不分年龄与国界的,它站在你的窗前,你的手里握着一颗大太阳。
  小书店周围,店铺的名字与主人经常像流行歌曲一样,一阵后就换了新面孔。唯有小书店仿佛扎了跟,像一株树,葱郁。从街上走过,即使不去那里,也要望一望里面的灯光,有人推门进去,有人出来,风拂过,心底留痕。
  选自《文苑》
其他文献
南北朝时北魏皇帝拓跋焘曾对他的头号智囊崔浩说:“卿宜尽忠规谏,勿有所隐。朕虽或时忿恚,不从卿言,然终久深思卿言也。”这话说得真诚,道出他的真实心态。直言规谏,终究逆耳,不像歌功颂德那么好听。“或时忿恚”,也是人之常情,说是“闻过则喜”,未免夸大其词。能够“深思卿言”,已经不错了。如果说,崔浩的“尽忠规谏”,主要是献计献策,那么,尚书令古弼的“尽忠规谏”,则重在拾遗补缺,专门针对“朕”的不足与过失。
天桥像是故都的平民游艺场,有钱人可以逛一天,吃吃喝喝,玩玩乐乐;无钱的也可以东荡西眺,在人群儿里,挤来挤去;如果不怕挨骂,各杂耍场子里都可白瞧白看,要钱时扬长一走。天桥儿一年三百六十天,风雨无阻,老是那么热闹,无形中养活多少人。拿杂耍部分说,这里有“八大怪”,遐迩知名,成了“平地扣烙饼”阶层的杰出人物。第一怪“大金牙”,是拉洋片的。旁的洋片,都是一尺二的相片,装玻璃框,有名胜,有戏出,分上中下三层
最近在同一位朋友的闲谈中,聊到对鲁迅笔下人物阿Q的称呼。朋友说,阿Q这个人物,在演出中应该称呼为“阿贵”或“阿桂”吧,总之按照“a gui”来念吧,不然中国人听不懂,电影《阿Q正传》不就是这样处理的吗?我听了不禁哑然失笑。是的,这已经约定俗成了,变成理所当然:中国人哪有叫“阿Q”的?写在文章里没关系,真到了生活里,称呼这个人叫“阿Q”,未免有点奇怪。所以,电影《阿Q正传》直接叫“阿gui”,好像没
小时候很羡慕“永恒”,永恒的故事,永恒的爱情,永恒的记忆,你看她永远都不会老去,多好啊。就像有的人只活了二十五岁,却像是活了几个世纪,有的人活了一百岁,到死都在感慨自己白活一场。年轻真好啊,一切可以从头开始,仿佛有着无限的热情和精力去做一件不被所有人看好的事。可以随随便便说自己注定孤独一生,可以扬言说自己老了以后怎么怎么样,可以把一件无关痛痒的事说得让人心疼,可以年纪轻轻就感慨自己是个老年人,却泡
我们不应该满足于任何一个我们已经达到的目标,我们的目标不应只囿于“伟大”,我们有时会虚伪、笨手笨脚和缺乏信仰,但是我们从不绝望。在每个神志清醒的时刻,我们都决不会放弃对伟大的追求。自尊是伟大的前提,那些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可以超脱于命运之上,可以向命运夸口。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要使自己与地方的、社会的或者国家的罪行有所牵连,沿着天才的足迹前行,你同样可以步入天国,走向辉煌。一个明智的人会明白取悦
1974年注定是梁实秋情感多劫的一年,老妻程季淑因意外离世,悲痛之余出自版悼念故妻的集子《槐园梦忆》;7个月后却于台湾再遇红颜知已韩菁清,陷入黄昏恋,引发内地及台北读者口舌讨伐的“新闻风暴”,诘难、流言并没阻止他情感的延伸。他这一生可分为两世:前一世给了发妻程季淑,再一世给了续妻韩菁清,前一世,唯美保守;再一世,热烈倾城。一笺红纸订终生,缠绵喁语半世情自古文人多情,何况才子梁实秋。他的多情,体现在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出身名门,词坛称雄,风流绝代。柳永先祖有柳下惠、柳宗元、柳公权,他们的道德、文章、书法,称雄当世,光耀后代。先祖遗风,对于柳永不无影响。柳永不仅擅长诗词,更是治学严谨,堪称大儒。在古书《古文真宝》中收录的柳永《劝学文》,就是明证。这不愧是一篇教子经典,劝学名篇。由于柳永词名太盛,这篇文章,少有关注。全文不长,抄录如下:“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
夏季的一个傍晚,天色很好。我出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儿和一位妇女。那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立在地上的瓶。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便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因为我还没有见过弹弓打得这么差的孩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那孩子便把石子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一颗。从那位
1见惯了美国中西部的广袤宁静,刚一回国,挤挨挨的高楼,稠密的人群争先恐后的涌进眼眶,似乎每一样都在大力挥手,“看我看我!”我被这排山倒海的热情吓到,眼睛不知往哪搁,身旁有姑娘,大檐帽,反光蛤蟆镜,唇色是今夏流行的枚红,高举着自拍杆正在找角度。我愣愣地向前,一路“Excuseme”的从人群中借过,卸下两个托运箱,梦游一样飘出机场。首都似乎比以前更堵,车连起头尾,像条绵延数里的大蜈蚣,小碎步往前蹭着。
一不用戴立体眼镜去看秋日的田野,世界是3D的。山丰满,树丰腴,田地妖娆,云远天高。在北方,七月的大地以绿色为主,白菜地的翠绿、杨树的深绿、河水的暗绿,还有刚成熟的谷子地里带一点黄色的苍绿。绿地层叠,堆出夏的浓郁与厚重。从八月开始,黄、红、褐、紫渐渐泛起于田边沟壑,到了中秋,抬望眼,世界便成斑斓花色,世间的景物开始呈现轻盈而多变的姿态。色彩是大地的衣饰,壮美而无言。时至寒露,一两场雨,两三次风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