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品德课学习兴趣的激发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ne_y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只有对思想品德课有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学习这门课程。
  一、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性
  (一)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政治教学一直走在新课改的前列,以前叫做思想政治课,后改名为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是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贯彻新课改的理念,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学生能做好的事情都是令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如果想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让他们对本课程产生浓厚兴趣,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适应青少年心理特点的要求。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既光荣又重大,因而要切实尽职尽责。青少年因为心理、生理等各方面都还不成熟,具有好动、善疑、抽象思维能力差、形象思维能力强、注意力易分散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讲授得生动、形象、具体、寓教于乐,力求让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浓厚的兴趣,确保主动认真地学习,为将来走向社会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不能吸引住学生,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本课程的兴趣,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适应新教材编排的要求。
  过去的思想品德课教材注重理论的讲解,严谨有余、活泼不足、抽象乏味等,现行思想品德教材以实际案例分析入手,然后调动情感因素,分析得出基本知识点,内容活泼生动,并且引人入胜,能激发学生的探求欲和学习兴趣,为兴趣教学提供客观依据。
  (四)思想品德课的地位和自身学科特点的要求。
  随着中考体制的改革,思想品德课在初中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小,思想品德课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学科,以致很多家长和学生都不重视本学科的学习,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味说教,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老师唱“独角戏”,学生在下面做语数外作业的局面。
  思想品德课的真正意义在于教会学生做人,主要包括品质、道德、法律知识和国情的教育等。现在衡量人才的标准倾向于德才兼备,人们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所以主动学习思想品德课尤为重要。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在学习中成长。
  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语言方面,诙谐幽默,同时语调亲切自然、和颜悦色。
  海菌兹·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们所接受。”适当地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能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快乐学习。夸美纽斯说:“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语言就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是有着独立人格尊严的人,教师要一视同仁。和颜悦色和亲切自然的语调,会让学生认为“老师喜欢我,尊重我”,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2.以渊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新时期的教师必须时时注意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不断学习吸纳新知识,提高教学技能。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教师往往能得到学生的崇拜,获得学生的信任,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自然而然地集中注意力,兴趣盎然地参与每一堂课。思想品德课涵盖内容多、时代性强、前后衔接性不强,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师平时更要注重知识的积累。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起到组织者、导演的作用,开展参与式教学,多进行新颖的小型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比如,课堂上花小部分时间举行新闻分布会,使学生不仅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而且增强积极参与意识,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还可以就某一课时,事先让学生排练一个小品,可以使学生领悟道理,激发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整体教学质量,也可以让学生在唇枪舌剑的辩论赛中领悟道理,调动参与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采用“小品表演”、“快乐竞答”、“中学生辩论会”、“小小法庭”、“我来当老师”等活动形式开展教学,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改进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设计不同形式的课堂开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堂课若头开得好,就能迅速活跃课堂,引人入胜,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老师应不断变化课堂的开头导入,我特别注重每节课的导入方式,如“表演小品”、“讲故事”、“播放乐曲”、“名言警句”、“热点新闻”、“小幽默”等。
  2.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逐步引进课堂,因而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电视录像、网上教学的优势,制作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课件,营造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把有思想教育意义的资料、图片等,通过现代化教学媒体演示在学生面前,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必要,有效的方法比较多,只要教师们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的同时备学生、备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就一定能上好思想品德课。
其他文献
FLASH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多学生在上传Flash动画作品的时候会碰到网站对文档大小的要求.同时过于庞大的动画在线观看的时候也会遇到麻烦。这里,我们探讨FLASH作品体积优化的注
目的:1.观察健脾壮胃汤对脾虚大鼠血清胃泌素(GAS)、一氧化氮(NO)、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探讨健脾壮胃汤治疗脾虚证的作用机理。  方法:1.选用Wistar雄性大
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中学政治教学肩负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任,推行创新教育责无旁贷。创新能力就是指具备创造性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教育就是通过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素质,促进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这是当代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有目的地培养学生
摘 要: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是指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和学习材料必须有逻辑意义为条件,它对优化中学政治教学有着重要启示。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此理论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奥苏伯尔 有意义学习理论 中学政治 优化教学  奥苏伯尔(Ausubel)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是认知学派学者。他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西方传统的学习理论在不同程度上对人学习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对思想品德教师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改变思想品德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重点。”在新课程改革深入的大背景下,要实现思想品德课应有的教学效果,在教学环节中就要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这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 信息
摘 要: 当前,在职业学校德育课由于受一些内外因素影响,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学生的学习观念,行为习惯亟待加强和规范。本文力图从主观能动性入手,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阐述激发职校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些方法,让学生能有意识、自觉自主地学习。  关键词: 主观能动性 信念 兴趣 勤于思考  当前,让学生留在班级是每个老师都能做到的事,让学生安静地在班级听课对很多老师来说也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