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换技术 绕不过去的进程

来源 :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e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创新有三种形式,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这三个方面都和外商直接投资密切相关。
  自主创新绝不是关起门来自闭创新。在全球化时代,自主创新是开放的创新,是要尽最大努力整合全球资源,尽可能从全世界吸收别人的研究成果为我所用,这样才能在巨人的肩膀上,寻求新的起点、新的进步。这也是自主创新与传统自力更生观念的重要区别。只有采取更加开放的胸怀,实施更加开放的措施,我们的自主创新之路才会更开阔、更长久、更有效。
  


  
  一场关于“市场能否换技术”的争论近期在经济界激烈地展开。
  悲观者认为,那种希望通过让出部分市场份额吸引外资、换取先进技术的想法根本是自欺其人。现实是市场放开了,技术却没有随之而来。以汽车产业为例,目前中国汽车市场表面上产销两旺,但在繁荣的背后,是90%的市场被跨国公司占领并赚走了大量的利润。“市场让出去了,原有市场丢了,新的技术又没掌握,中国民族汽车工业逐渐消亡,真正成了依附性的汽车工业。上海、长春的汽车厂就是如此。”这种现象令他们痛心疾首。
  而乐观者却不这样看。中国轿车工业经过20年来依靠引进、合资,市场换技术的模式,从无到有,实现了跨越式的大发展。
  那么,以市场换技术成功了吗?中国企业能否在和跨国公司合作中自主创新呢?
  
  我们失去市场了吗
  
  认为以市场换技术没有成功的结论隐含着几层意思。
  一是我们主动让出了一部分市场来换取技术是一厢情愿的,从商业利益上讲,外商只能带来本阶段中国市场的适用技术,而不是世界先进技术。市场是有限的,一旦让出去,再要夺回来会十分艰辛。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从中国开放的最早的家电行业为例,在短短的二十年间,通过引进生产线和生产技术,家电业也成了中国竞争最充分的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一大批品牌脱颖而出,迅速占领了国内和国际市场,成为全球家电制造中心。2006年,中国电冰箱、冰箱压缩机、洗衣机的产量均占全球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空调、空调压缩机、微波炉分别占全球总产量的70%、68%和70%。
  海尔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1984年,海尔集团开始引进德国技术,产品为琴岛-利勃海尔。与技术引进的同时,海尔集团更加注重技术能力的提高。通过不断的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海尔集团的创新能力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截至2005年,海尔累计申请专利6189项,其中发明专利819项,申请国外专利500多项,累计参与国家、国际标准86项。海尔的创新发明有力拉动了产品的增值,增强了海尔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和竞争持久力。2004年,海尔集团的全球营业额超过了1000亿元。
  


  在站稳了国内市场后,海尔冰箱将目光放到了国际市场,在美国、意大利都建立了生产基地,实现了本土化战略。目前,海尔小冰箱在美国市场占有率已达到50%,国际化的海尔冰箱已初见规模。
  被诟病置疑的汽车产业也是如此。
  改革开放之初,面对一个年销量只有5000辆轿车的市场,没有一家跨国公司愿意进入中国投资,因为这还不到他们一天的产量,和汽车产业规模化生产的要求相去甚远。中国政府主管部门经过与世界多个品牌汽车公司接触,最后只有还在发展期的大众、标致等品牌答应尝试合资。
  经过与跨国公司20多年的合资,我国汽车产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几乎所有汽车跨国公司都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汽车市场空前繁荣。2005年中国汽车业的总产量接近580万辆,仅次于美国、日本。中国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
  更重要的是,中国已经形成了现代汽车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以上海为例。20多年来,通过与德国大众和美国通用合资,上海周边形成了汽车产业供应链。两家轿车整车合资企业也建立了自己的零部件供应商体系。上海大众有340家一级供应商,上海通用有178家一级供应商。
  与此同时,两家轿车整车合资企业还在中国建立了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上海大众在全国有800多个销售网点,上海通用在中国有699家经销商(包括进口车经销商)。上海汽车总公司不仅建立了两家轿车整车合资企业,而且与跨国公司合资建立了40余家重要汽车零部件企业。中国汽车产业目前已经是世界汽车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并通过订单生产等方式,开始成功进入了国际市场,中国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这在与跨国公司合资前是无法想象的。
  现在中国的市场已是全球市场竞争的有机组成部分。市场并不是静止的,它将在全球竞争中不断细化,并衍生出新兴的市场。
  
  跨国公司促进了中国
  企业自主创新
  
  认为以市场换技术没有成功的第二层意思是我们在和跨国公司合作中没有得到世界先进的技术。针对此观点,本刊访问了商务部服务贸易司司长胡景岩。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如果不拿来最好的技术,它在中国市场的竞争肯定是落后的。况且跨国公司生产的产品,并不都是在中国市场销售,有50%要出口到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竞争靠什么?产品的竞争靠技术做支撑,没有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怎么去竞争?所以在中国生产,必须要带来最好的技术。”胡景岩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态度鲜明。
  客观地分析,我们没有掌握先进的技术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自身吸收先进技术的能力和方法存在问题,存在重产品引进、轻产品技术的消化吸收。数据显示,在韩国、日本等国,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费用一般是引进投入费用的3-10倍,而我国的该项费用还不到引进项目费用的4%。我们已经掉进了“落后——引进——再落后——再引进”和“能力弱——依赖——越依赖能力越弱”的双重怪圈。显然,“等、靠、要”的惯性使我们难以充分吸收最新的技术。
  另外,自主创新不等于自己创新。在这方面我们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自主创新有三种形式,无论原始创新,还是集成创新,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这三个方面都和外商直接进入密切相关,我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绝不是关起门自己做。中国对外开放,吸引外资首要的目的就是要引进先进的技术,这一点我们是绝对要坚持的。”胡景岩坦言。
  在新形势下,中国即使在内资充裕的情况下也应继续积极吸收外资。因为外资不仅带来了资金、技术和管理,而且通过示范和竞争给中国带来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推动力。只要引导得当,外资可以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积极因素。
  在“2007(第五届)跨国公司中国论坛——跨国公司与中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余秀慧表示,以市场换技术促进了自主创新。
  “全球的跨国公司帮助我们快速进入世界先进汽车开发技术的平台,我们不仅引进先进技术,而且参与通用全球产品的开发,成为通用全球技术开发中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开始是市场换技术,最后我们为跨国公司争取到了最大的市场,其实这是互利共赢的。”余秀慧说。
  GE航卫普及型CT项目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案例。
  作为早期进驻中国的跨国公司,GE集团在一开始就建立了“立足中国,服务中国”的发展思路。公司发展初期以为合资企业(航卫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引进生产管理技术为主。之后,GE医疗(中国)在1997和1998年间经历一个转产的过程。中国工程师从系统评价,产品标准起草,临床试验到中国市场准入,几乎全程参与了GE 全球最先进的滑环普及型CT-CT/E的开发,掌握了先进的CT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全球化的到来,“技术创新”这一定义的内涵和外延都已大大的扩展,构建营销模式、供应链等等,已成为其重要的内容。
  “创新本身的衡量标准不是科技标准,而是经济标准,创新是否成功,不仅是取决于技术是不是先进,并不是说,技术越先进,创新就越好。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市场能不能接受你,你能不能在市场上立足,取决于市场的运作和商业模式的推出,基本上取决于市场的因素。”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靳晓明指出。
  今天的中国是开放的市场,是全球化的市场,也是一个市场化的市场,跨国公司给中国带来的是先进技术还是不适用的技术,应当由市场说了算。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成百上千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推动整个市场体系的改造,在中国建立了许多世界级规模、采用了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技术、在国内外同行业中保持技术领先的生产基地,打造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链,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这将在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中发挥极大的作用。
  实际上,这些年来,跨国公司通过研发中心直接在中国进行技术的研发,不仅加大了向中国技术转让的规模,加快了向中国技术转让的速度,而且把中国纳入其全球研发的网络,与此同时,中国也把跨国公司的技术和创新资源纳入了中国国家的创新体系。
  提升和学习与跨国公司合作能力和水平将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标注。二十多年的合作经验告诉我们,站在巨人的肩上,通过充分吸收掌握和新技术培养人才,积蓄力量,是增强中国企业本土开发能力,达到满足市场需求,实现自主创新的优越途径。
其他文献
全球主流银行规模正在快速扩张,全球银行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全球银行产业中的“中国奇迹”已经初步凸现。    全球银行新座次    7月底,在全球银行产业有广泛影响的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1000强”2007年度排行榜新鲜出炉。这是一份全球银行产业在经过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持续的并购与重组、竞争格局不断解构与重构后的最新榜单。按照核心资本,美国银行、花旗集团、汇丰控股、农业信贷集团、摩根大通
期刊
一直以来,印度在全球处于“IT外包中心”的地位。据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最近的调查报告指出,过去5年印度获得的知识性IT外包业务年均增幅达28.5%。   由于掌握了IT的主动权,加上现在通信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使印度人的智慧获得了无限的发挥空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将印度誉为"发展中国家发展高科技的榜样"。比尔·盖茨说,未来的世界软件超级大国不是美国,不是日本,而是印度。  目前,《财富》杂志50
期刊
“流动性过剩”,“钱太多了”,这已经成为时下全球性的时髦话题,“流动性”这一专有金融学名词最早出现于宏观经济学奠基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凯恩斯经典之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之中,如今这一携带浓重学术味道的名词在中国舆论中被广泛使用,已经走进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引起了中国政府官员和普通百姓的共同关注,而消除和减少流动性过剩成为时下中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必须破解的现实课题。    从表面上看,全球
期刊
2006年日元汇率的回顾    2006年日元走势低迷,尽管日本央行已于2007年小幅升息,短线提振日元走势,但预料次数有限市场关注的重心依然是经济增长和利率前景,虽然国际资本市场大幅震荡,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回升仍将使套利交易持续,这将进一步打压日元。  2006年,利差交易贯穿了日元全年走势的一条主线。日元受日央行即将结束长达近7年零利率的市场预期影响,年初日元普遍走强,而澳元、纽元兑日元更由于巨
期刊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也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最深刻的变化,城市化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城市规模的扩张,还必将对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深远的影响,其中之一便是对于资源重分配的强烈要求,大量的新增城市人口涌入城市,对公共设施、住房、交通、医疗和市政设施的供应提出了巨大考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集约高效的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本文在分析当前城市化发展趋势的背景下,通过构建基于熵权理论的多指标城市土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模型,对13个东、中、西部样本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
1926年,当79岁的朱葆三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在有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标牌的上海滩租界内,却有一条马路以他的名字命名。他的后嗣为他举办了奢华的葬礼,灵柩经过的马路上,设有32处路祭,送葬的仪仗有32种之多,这个大场面已经成了人们对老上海风情记忆中的标志性画面。朱葆三曾担任当时上海总商会的领导职务,还参加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现代银行和保险公司,投资了30余家工商企业。后世的史家一再称颂他对中国现代
期刊
5月30日到6月5日,中国股市的大幅震荡中看到,众多的中国股市投资者们经历了一场小型的股市危机。危机的导火索是印花税的调整。    政策与市场的博弈    2007年5月29日凌晨,财政部宣布,自2007年5月30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1‰调整为3‰。股票交易印花税不仅是政府增加税收收入的一个手段,更是政府调控股市的重要工具。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交易印花税的调整似乎已经成为政策
期刊
北京时间2007年8月8日晚,天安门城楼华灯齐放,流光溢彩,天安门广场成为歌舞的海洋,北京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活动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国再次向世界表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支持奥运、期盼奥运、共享奥运的巨大热情和坚定信心。    中国的“二次入世”    奥运会中不仅是全世界各国运动员们对“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共同期盼,国际奥委会认为奥运会还是一种媒介和催化剂,它将对主办国与主办城
期刊
现代公司之间的竞争已经从过去的产品、性能、价格比的竞争上升到产品中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含量的竞争,杜邦、巴斯夫等跨国公司坚持可持续发展,并将这种理念融入企业的每个环节,形成可持续发展价值观,进而通过示范作用和竞争淘汰作用影响社会观念,或许是对我们最大的启示      1997年国际水泥巨头拉法基在都江堰建水泥厂引起社会的广泛置疑,人们普遍担心,这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性的影响,美丽的都江堰将不复存在。而接
期刊
“在经历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年金基金等一系列重大金融创新中的激烈角逐后,中国的信托公司更加强烈地感受到市场竞争和政策环境的严酷,究竟信托创新空间还有多大?信托公司能扮演主角吗?    “大信托”概念浮出水面    2006年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指出:信托公司不等于信托,信托制度和信托法律关系也不是信托公司的专属工具,信托公司只是直接运用信托制度和信托法律关系的金融机构之一。“大信托”概念被高调提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