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信义,败也信义

来源 :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sa5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6年,当79岁的朱葆三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在有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标牌的上海滩租界内,却有一条马路以他的名字命名。他的后嗣为他举办了奢华的葬礼,灵柩经过的马路上,设有32处路祭,送葬的仪仗有32种之多,这个大场面已经成了人们对老上海风情记忆中的标志性画面。朱葆三曾担任当时上海总商会的领导职务,还参加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现代银行和保险公司,投资了30余家工商企业。后世的史家一再称颂他对中国现代金融、工商业所做的巨大贡献。但是他被人津津乐道的并不是精明过人的经营之道,而是长袖善舞的社交专长,“为人信义”成为他在商场驰骋的最大优势;然而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恰恰又是在民族大义上的信义缺失,使他多年的苦心经营毁于一旦。
  
  从学徒到店主
  
  1848年朱葆三出生于浙江黄岩乍浦一个小军官人家。14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家道中落,迫于生计,朱葆三辞别相依为命的寡母,从浙江定海的一个乡村出发去上海闯世界。1861朱葆三在上海协记五金店当学徒,每月就只有五元钱的“月规”,他勤勉好学,刻苦工作,深得店主器重,17岁就提拔他当了账房兼营业主任。
  他在“协记”打工的日子,正是洋人的势力在上海滩上大肆扩展的时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意识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许多人开始学英语。不过,要一个只上过几年私塾的学徒工学会用英语交谈,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而学的人很多,当时能够坚持下来、最后修成正果的却没有几个。朱葆三没有钱,缴不起补习英语的学费。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临近店铺一个与朱葆三交好的学徒在英语补习班学习,于是朱葆三就把自己每月的全部工资——“月规银”五元钱送给他作为辅导费,请他每天晚上转授从夜校学来的英语。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学习,朱葆三居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英语对话,可以勉强应付生意场上与洋人的往来。
  后来“协记”的经理病故了,朱葆三继任。当上经理以后,财富、荣誉和成功的世界也随之向朱葆三打开了大门。他通晓了经营“小五金”业的一切门道;通过业务交往结识了业界的头面人物,见识了很多大场面,加之长袖善舞、头脑聪敏,善于交际,这些特长赢得了许多人的喜爱和信任,而他也从未滥用别人的信任,常常为人排解纠纷,言出立断。
  由于朱葆三在同乡同行中威望高,在上海和宁波籍同乡中,由他作保推荐者数不胜数,朱葆三讲“信义”的说法也就不胫而走。他的生意才能也备受称道,业界人士都公认朱葆三为人厚道、干练。在当经理的10年里,他为“协记”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1878年,“协记”因老板去世而关闭。万事俱备的朱葆三在上海外滩新开河处创办了自己独资经营的五金店,店名叫“慎裕”,这年他30岁,搭建起了自己的舞台。
  
  “道台一颗印,不及朱葆三一封信”
  
  尽管朱葆三初期投入的资本不算多,但由于他丰富的经验和灵活的经营,“慎裕”很快就有声有色了。十里洋行,当时正起步兴建。朱葆三又是行家里手,店伙又全是精心挑选的有用之才,他请来富有经验的顾晴川当总账房。顾晴川为人精明,二人联手,一变以往“守株待兔”式的专靠门售办法,主动承接大建筑包工头批销。“店小生意大”,不到二三年,搞得红红火火,几千两银子的股本,一年中做出了几十万两的买卖,这在上海滩简直成了新闻。由此朱葆三掘得了“第一桶金”,引起了上海中外客商的注目。这个时候他也放弃了小五金,改做进口钢铁、钢管等大型机械五金材料,也就是当时称为“大五金”的生意。几年下来,“慎裕”一帆风顺,年年获利,年营业额达到了数十万两,朱葆三成了上海滩五金行业的领袖人物。
  生意上的成功,使朱葆三跻身于上海滩财富精英的行列,同时,他在交际场上更加运筹帷幄、如鱼得水。朱葆三的见识谈吐、做事能力和为人品德,以及作为一个成熟商人的魅力吸引了许多人,人们乐意信任他、接近他,大家都把他当作一个明智忠信,尊贤重士的人。
  1900年以后,朱葆三交往的朋友中一个叫做袁树勋的人开始平步青云,最后调任苏凇太道。当时清政府责令各同上口岸将海关关税收入如数全部解交上海关道,由上海江海关道职司拨解洋债赔款。保管的款项数量巨大,存期也很长,平时分存在上海各银号及钱庄,听候拨解。于是这笔钱也成了各个银号争相招徕的大买卖。而把这笔钱存在哪个银号,袁树勋都听朱葆三的意见。于是“慎裕”每天从清晨起就高朋满座,各个钱庄的经理要拆入款项都得向朱葆三请求用款。朱葆三成了对上海各钱庄掌握拆放大权的信贷评估人,使整个上海金融界人士为之侧目。而朱葆三在此期间表现出过人的高远见识和自我节制,几年下来,不仅自己得了实惠,袁树勋与上海金融界对朱葆三也是称颂不已。
  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不久后,上海的革命党人发动了起义,组织了沪军都督府,革命党人要求提用道库存款,没有想到各国驻沪领事借口尚未承认革命政府,不允许将各钱庄的存折交出,而钱庄方面则坚持钱业的祖制:没有存折不能付款。盛怒的革命都督陈其美下令软禁钱业会馆的董氏朱五楼,一时间,上海钱庄的大小老板都陷入了恐惧之中。不得已,他们商量出一个通融的办法:钱庄在公款内划出白银10万两,以济都督府一时之需。这笔划款,由清政府沪道存于钱庄的款项抵付,但如外人干预,仍由都督府出面摆平。这个办法需要由时任都督府财政总长的朱葆三核收,并发给收据,实际上是要求朱葆三以自己的个人信誉担保。危机解决以后,一首流行的唱词中有了这样一句:“道台一颗印,不及朱葆三一封信”。
  在事业发达的时候,朱葆三接受了当时一家不大的外国商行的邀请,担任他们的买办,可是朱葆三却很少离开他的“慎裕”去洋行办公,倒是洋行里的大班有时亲自登门向他求教,只是到每年圣诞节前夕,朱葆三才去给洋大班贺节。大家公认“牛头朱葆三”是“买办中的买办”。朱葆三陆续投资兴办金融、航运、公用、工矿等行业,成为清末上海著名实业家之一。先后独资或合资兴办华安水火保险公司、华商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法商东方航业公司、大连轮步公司、宁绍轮船公司、上海华商电车公司、华商水泥公司、广州自来水厂、浙江兴业银行、四明银行、宁波和丰纱厂等企业30余家。
  
  动荡岁月毁誉参半
  
  1905年12月朱葆三被选为上海商务总会协理,1911年发起成立“商界共和团”:一个有着明确政治诉求的团体。接着担任上海商务公所的所长,又与宁波籍的巨商们组织了财政研究所,作为上海革命军政府的财政智囊机构。他还直接担任了沪军都督府的财政总长。1915年朱葆三取得了上海总商会会长的职务,上海总商会也许是当时中国最有势力的利益集团了。这年他67岁,登上了人生顶峰。
  1905年上海爆发了一场空前的反美运动,朱葆三是商界里头强硬派的代表,坚决主张抵制美货。7月20日朱葆三等人宴请美国在沪的官员和商人,促请其接受中国的要求,但一无所获。随后上海商人召开大会正式宣告抵制美货,朱葆三代表五金业签名允认,台下一时“拍手之声,如雷震动”。 1911年辛亥革命暴发,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朱葆三更加阿左右逢源、春风得意。
  1919年,一战以后的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在山东的主权成了一个万众瞩目的问题,为此爆发了名垂青史的“五四运动”。一向对政治事件积极表态的上海总商会这次却迟迟不发表意见。直到5月9日,朱葆三才以总商会的名义给北京政府发了著名的“佳电”,电文中主张,对于德国交还青岛等问题,“应将此项议案提交大会,由中国派员与日本直接交涉。”这个主张正是中国各界誓死反对的。此电一出,立即遭到全国的一片声讨,上海的56个商人团体发表公电予以否认。接着上海的媒体又发掘出“佳电出笼的真相”,一些更加深入的报道把朱葆三与日本商界的生意往来陆续公开,大肆炒作。
  这份“致电”激起了社会舆论的谴责,尽管后来朱葆三声明取消“致电”,为“致电”辩白,朱葆三在五四运动爆发时,已72岁,年事已高,而副会长沈联芳仅50岁,正处壮年。据当时总商会内知情人提供的情况:正会长朱葆三平时不大过问会务,仅画押署名而已,一切由沈联芳主持。5月14日,被称作“汉奸国贼”、“害群之马”的朱葆三被迫辞职。朱葆三的辞职书哀婉奋激:“世界潮流,百川横决,玄黄易位,黑白混淆,非愚蒙如鄙人所能泛应曲当之时,奉身引退,非有所激也,非鸣高也。”他感慨:“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不管历史的真相如何,朱葆三是否真正参与了“佳电”的出台,但是最终的结果是这个长袖善舞、左右逢源的人,非败于商场,而毁于“众口”。 而这个结果也恰恰是由于在民族大义的问题上,朱葆三没有保持住过往的那份的信义与威望,而最终被社会和公众所抛弃。
  朱葆三心中的块垒难消,他的斗志从此烟消云散了,再也凝聚不成一柄利器。在余下的岁月里,他再也没有介入政治,也绝少在商界露面,晚年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先后创办和投资中国红十字会、华洋义赈会、济良所、广义善堂、仁济善堂、惠众善堂、四明公所、定海会馆、四明医院、吴淞防疫医院、上海公立医院、上海孤儿院、新普益堂、普益习艺所、妇孺救济会、同义慈善会、联义慈善会、贫民平粜局、上海时疫医院等。他还创办了同济医工学校、定海公学、尚义学校、宁波益智学校等教育事业。
  1926年9月2日朱葆三病故于上海。法租界公董局破例命名朱葆三创办的华安水火保险公司所在马路为“朱葆三路”。抗日战争时期改名溪口路。1947年朱葆百岁诞辰时,上海市政府复名为“朱葆三路”。新中国成立后,又改为溪口路。
  朱葆三这样的生意人在我们的历史上并不少见,以后也不会绝迹,他们成功的秘诀是一句格言:做生意就是做人。这位出身贫苦的老人以他跌宕起伏的一生,至精至微地演绎了这句话。
其他文献
律师Mark R. Thierman近几年来一直从事的工作是为其客户从美国一些最著名的公司那里赢回数亿美元,这也同时给他带来了数百万身家。  Thierman现年56岁,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在其职业生涯的前20年,他一直作为资方在劳务方面的律师并自封为给工会捣乱的人。他曾被建筑工人丢鸡蛋,车子还被码头工人刮破轮胎。但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他曾经在加利福尼亚州作为劳方的代理人打赢了一系列官司,使
期刊
香港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系之一,被视为“最佳经营商城市和最具有潜力的投资基地”,被公认为是中国走向世界和世界进入中国的最佳桥梁和中介。但是,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香港特殊的优势逐渐受到威胁,调整香港经济的发展战略是当务之急。    香港经济发展中的比较优势    自建立自由港以来,香港对外贸易业便一直维持着经济支柱的地位。2006年,全年
期刊
或许你对Wacom公司并不熟悉,对什么是数位板也不太清楚,但看过《泰坦尼克号》和《魅影危机》(星球大战前传)的电影吗?那些恢弘壮大的场面和叹为观止的电影特技,便是用Wacom数位板一笔一笔画出来的。  经过25年的发展,Wacom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数位板系统和笔感应式数位屏系统制造商,在业界连续10年保持着60%以上市场占有率的优势。取得如此惊人的速度和业绩,Wacom是如何做到的呢?Wacom中
期刊
在国际中间件市场上,BEA一直扮演着执牛耳者的角色,它与IBM、甲骨文同为国际中间件市场上的“三巨头”。而BEA引领了SOA的潮流,只要提到SOA,人们就会想到BEA。  与其他两家中间件巨头公司相比,BEA非常年轻,1995年在美国硅谷创业,仅用6年时间,就达到年收入10亿美元以上。  短短的十年,BEA的用户遍布全球,拥有16000多家用户,其中包括《财富》全球500强中全部电信公司和网络通讯
期刊
每当我们看到一个刚刚建成的大楼被炸掉就心痛,而报纸上却是正面宣传,这表明我们还缺乏对存量资产的爱护,要形成一种法律制度,给存量资产有效的保护,我们虽不能指望随着《循环经济法》的颁布实施,便能阻止中国的强拆风暴,但至少我们不再手无寸铁。    2007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了《循环经济法(草案)》。万人瞩目的《循环经济法》即将十月临盆。  在《循环经济法》中,有一条非常引人注目的新规定
期刊
全球主流银行规模正在快速扩张,全球银行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全球银行产业中的“中国奇迹”已经初步凸现。    全球银行新座次    7月底,在全球银行产业有广泛影响的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1000强”2007年度排行榜新鲜出炉。这是一份全球银行产业在经过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持续的并购与重组、竞争格局不断解构与重构后的最新榜单。按照核心资本,美国银行、花旗集团、汇丰控股、农业信贷集团、摩根大通
期刊
一直以来,印度在全球处于“IT外包中心”的地位。据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最近的调查报告指出,过去5年印度获得的知识性IT外包业务年均增幅达28.5%。   由于掌握了IT的主动权,加上现在通信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使印度人的智慧获得了无限的发挥空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将印度誉为"发展中国家发展高科技的榜样"。比尔·盖茨说,未来的世界软件超级大国不是美国,不是日本,而是印度。  目前,《财富》杂志50
期刊
“流动性过剩”,“钱太多了”,这已经成为时下全球性的时髦话题,“流动性”这一专有金融学名词最早出现于宏观经济学奠基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凯恩斯经典之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之中,如今这一携带浓重学术味道的名词在中国舆论中被广泛使用,已经走进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引起了中国政府官员和普通百姓的共同关注,而消除和减少流动性过剩成为时下中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必须破解的现实课题。    从表面上看,全球
期刊
2006年日元汇率的回顾    2006年日元走势低迷,尽管日本央行已于2007年小幅升息,短线提振日元走势,但预料次数有限市场关注的重心依然是经济增长和利率前景,虽然国际资本市场大幅震荡,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回升仍将使套利交易持续,这将进一步打压日元。  2006年,利差交易贯穿了日元全年走势的一条主线。日元受日央行即将结束长达近7年零利率的市场预期影响,年初日元普遍走强,而澳元、纽元兑日元更由于巨
期刊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也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最深刻的变化,城市化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城市规模的扩张,还必将对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深远的影响,其中之一便是对于资源重分配的强烈要求,大量的新增城市人口涌入城市,对公共设施、住房、交通、医疗和市政设施的供应提出了巨大考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集约高效的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本文在分析当前城市化发展趋势的背景下,通过构建基于熵权理论的多指标城市土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模型,对13个东、中、西部样本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