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骅港董事长郝忠简介:
郝忠 男 汉族 1951年12月24日出生 中共党员 大学本科学历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煤炭优秀局长、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山西省劳动模范、山西省优秀企业家、国家千百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山西科技进步一等奖。
1968年8月至1971年3月大同矿务局采煤工
1971年4月至1982年7月大同矿务局采煤区干部
1982年8月至1993年12月任大同矿务局副矿长、矿长
1994年1月至1994年12月任煤炭部生产司副司长
1995年1月至1995年12月任大同矿务局副局长
1996年1月至1997年12月任汾西矿务局局长
1998年1月至2001年2月任潞安矿务局局长
2001年2月至2004年2月任神华集团总调度室主任
2004年2月至今神华黄骅港务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二、坚持超越式的管理,全力打造现代企业,牢牢把握港口发展的主动权
黄骅港的发展是创新的发展,体现了黄骅港全体干部职工追求卓越、大胆实践、锐意进取的气魄和胆识。为了使黄骅港能够真正跨入全球大港、名港之林,黄骅港人在全面推进现代化港口建设中,针对市场发展中的新情况、新矛盾和宏观环境的新变化、新趋势,不断创新和完善发展思路,积极追求超越式管理,牢牢地把握住了港口发展的主动权。
为实现港口的安全生产,公司上下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全力打造“本质安全型港口”。他们认真学习借鉴一切企业管理的优秀成果,创造性地将煤炭行业普遍采用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引入到黄骅港的安全管理过程中,扎实开展“质量标准化,安全创水平”活动,并顺利通过了神华集团安全质量标准化特级单位验收。为了在整个港区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安全”的良好氛围,他们积极组织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开展了“反三违”,“创建安全、畅通、文明航区”以及“安康杯”竞赛等一系列的群众性安全活动,使每一位职工由原来的“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同时,为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黄骅港全面推行了ISO9000等三项管理体系贯标认证和NOSA五星管理体系,加大了安全检查考核奖惩力度,使全体员工牢固树立“安全为天”的理念。自开港以来,黄骅港务公司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责任事故,连续三年获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称号。
神华黄骅港务公司坚持新型工业化港口发展之路,着力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全国港口行业中率先实现了资产设备信息化管理,完善了生产调度指挥系统、设备状态检测系统、自动化办公系统,构建了完善的信息管理平台,所有大型机械设备全部实现了信息化控制。同时,黄骅港拥有全国最先进的配煤工艺,能够较好地满足各方客户的不同需求,港口生产效率和设备完好率在全国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2004年公司被国家信息中心评为全国信息化标杆企业,荣获全国信息化500强企业称号。
三、实施征服式的开拓,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为港口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黄骅港的发展是科学的发展,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抓住重点,全面推进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论。黄骅港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紧紧抓住了影响和制约企业前进的根本性问题,响亮地提出了建设国际化、现代化、综合性大港的奋斗目标,以科学严谨的规划和部署,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
航道是港口的生命线,是港口发展的根本所在。多年来,黄骅港饱受到航道回淤问题的困扰,生产受到制约,投入大幅增加。如何在粉砂淤泥质海岸建设深水大港,这一世界性的难题落在了黄骅港700名干部职工的肩上。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神华黄骅港务公司凭借着国务院及神华集团领导的大力支持,凭借着36位专家学者的科研论证;凭借着征服自然的气魄和勇气,历经498个日日夜夜,完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外海航道整治工程,使长期困扰黄骅港发展的瓶颈得到了根本性解决。经过包括台风“麦沙”在内的四十余场大风的考验,黄骅港防沙堤掩护区段内泥沙减淤量达到了80%左右,通航水深达到-12.5米,航道的通航安全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五万吨级船舶已经全部实现了满载出港。实践证明,始终把航道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中心位置,以科学的态度探索粉砂淤泥质海岸建设深水大港的规律,在现有的基础上用少量的投资大幅度地提升黄骅港的整体实力,使黄骅港真正成为重量级的能源大港、综合大港,这正是黄骅港持续健康发展所应紧紧牵住的“牛鼻子”。
港务公司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在长期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大发展小困难,大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航道问题的根本性解决,使做大做强黄骅港成为了可能,全体职工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精神,迅速推动黄骅港迈进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基于这种指导思想,神华黄骅港务公司会同研究和设计单位,从黄骅港发展需要出发,提出“十一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制定了分三步走的规划,即“先扩容再扩能然后上三期”,在最短和最快的时间内使港口能力突破1亿吨,达到2亿吨。这一规划的出台,吹响了黄骅港“十一五”期间快速发展的号角,使全体干部职工跳出了迷茫与困惑,看到了企业辉煌的明天。公司上上下下,按照“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全力以赴推动各项基础建设。目前,港口翻车机扩容工程正在扎实推进,航道拓宽和浚深工程也已开始施工,黄骅港正向着国际化、现代化、综合性大港的目标阔步前进。
四、营造和谐式的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港口发展积聚雄厚的智力支持
黄骅港的发展是和谐的发展,体现了企业、职工、社会以及环境的共同进步,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黄骅港近年来的生产建设,不仅带来了企业规模的扩大,经济效益的提升,而且促进了职工素质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促进了的港区环境的全面改善。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引下,黄骅港全体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以“造和谐幸福的人生乐园,开拓走向世界的航海通道”为主旨的企业精神,努力推进和谐港区建设。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公司坚持把培养复合型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有权威的技术人才队伍、技术精湛的技术能手队伍,作为战略发展的重点来抓。把员工素质的全面提高作为员工最大的福利,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选送优秀员工外出进修学习,在全公司范围内组织轮岗学习,使公司整体素质显著提高。为了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神华黄骅港务公司在不断提高职工待遇的同时,对港区环境进行了全方位的整治,积极开展盐碱地改良绿化工作,种植绿地5万多平方米。为员工修建了单身公寓、住宅楼和集餐饮、休闲、娱乐、学习于一体的高标准职工之家。整洁、优美、舒适的港区环境,展示了现代企业的精神风貌,在这片过去的盐碱荒滩上构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05年公司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并成为全国惟一一家“煤炭企业环境保护先进单位”。
今年黄骅港预计完成煤炭装船量7600万吨,完成杂货吞吐量50万吨,目前的黄骅港正在沿着国际化、现代化、综合性一流大港的方向,阔步前行!
郝忠 男 汉族 1951年12月24日出生 中共党员 大学本科学历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煤炭优秀局长、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山西省劳动模范、山西省优秀企业家、国家千百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山西科技进步一等奖。
1968年8月至1971年3月大同矿务局采煤工
1971年4月至1982年7月大同矿务局采煤区干部
1982年8月至1993年12月任大同矿务局副矿长、矿长
1994年1月至1994年12月任煤炭部生产司副司长
1995年1月至1995年12月任大同矿务局副局长
1996年1月至1997年12月任汾西矿务局局长
1998年1月至2001年2月任潞安矿务局局长
2001年2月至2004年2月任神华集团总调度室主任
2004年2月至今神华黄骅港务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二、坚持超越式的管理,全力打造现代企业,牢牢把握港口发展的主动权
黄骅港的发展是创新的发展,体现了黄骅港全体干部职工追求卓越、大胆实践、锐意进取的气魄和胆识。为了使黄骅港能够真正跨入全球大港、名港之林,黄骅港人在全面推进现代化港口建设中,针对市场发展中的新情况、新矛盾和宏观环境的新变化、新趋势,不断创新和完善发展思路,积极追求超越式管理,牢牢地把握住了港口发展的主动权。
为实现港口的安全生产,公司上下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全力打造“本质安全型港口”。他们认真学习借鉴一切企业管理的优秀成果,创造性地将煤炭行业普遍采用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引入到黄骅港的安全管理过程中,扎实开展“质量标准化,安全创水平”活动,并顺利通过了神华集团安全质量标准化特级单位验收。为了在整个港区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安全”的良好氛围,他们积极组织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开展了“反三违”,“创建安全、畅通、文明航区”以及“安康杯”竞赛等一系列的群众性安全活动,使每一位职工由原来的“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同时,为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黄骅港全面推行了ISO9000等三项管理体系贯标认证和NOSA五星管理体系,加大了安全检查考核奖惩力度,使全体员工牢固树立“安全为天”的理念。自开港以来,黄骅港务公司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责任事故,连续三年获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称号。
神华黄骅港务公司坚持新型工业化港口发展之路,着力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全国港口行业中率先实现了资产设备信息化管理,完善了生产调度指挥系统、设备状态检测系统、自动化办公系统,构建了完善的信息管理平台,所有大型机械设备全部实现了信息化控制。同时,黄骅港拥有全国最先进的配煤工艺,能够较好地满足各方客户的不同需求,港口生产效率和设备完好率在全国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2004年公司被国家信息中心评为全国信息化标杆企业,荣获全国信息化500强企业称号。
三、实施征服式的开拓,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为港口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黄骅港的发展是科学的发展,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抓住重点,全面推进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论。黄骅港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紧紧抓住了影响和制约企业前进的根本性问题,响亮地提出了建设国际化、现代化、综合性大港的奋斗目标,以科学严谨的规划和部署,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
航道是港口的生命线,是港口发展的根本所在。多年来,黄骅港饱受到航道回淤问题的困扰,生产受到制约,投入大幅增加。如何在粉砂淤泥质海岸建设深水大港,这一世界性的难题落在了黄骅港700名干部职工的肩上。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神华黄骅港务公司凭借着国务院及神华集团领导的大力支持,凭借着36位专家学者的科研论证;凭借着征服自然的气魄和勇气,历经498个日日夜夜,完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外海航道整治工程,使长期困扰黄骅港发展的瓶颈得到了根本性解决。经过包括台风“麦沙”在内的四十余场大风的考验,黄骅港防沙堤掩护区段内泥沙减淤量达到了80%左右,通航水深达到-12.5米,航道的通航安全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五万吨级船舶已经全部实现了满载出港。实践证明,始终把航道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中心位置,以科学的态度探索粉砂淤泥质海岸建设深水大港的规律,在现有的基础上用少量的投资大幅度地提升黄骅港的整体实力,使黄骅港真正成为重量级的能源大港、综合大港,这正是黄骅港持续健康发展所应紧紧牵住的“牛鼻子”。
港务公司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在长期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大发展小困难,大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航道问题的根本性解决,使做大做强黄骅港成为了可能,全体职工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精神,迅速推动黄骅港迈进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基于这种指导思想,神华黄骅港务公司会同研究和设计单位,从黄骅港发展需要出发,提出“十一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制定了分三步走的规划,即“先扩容再扩能然后上三期”,在最短和最快的时间内使港口能力突破1亿吨,达到2亿吨。这一规划的出台,吹响了黄骅港“十一五”期间快速发展的号角,使全体干部职工跳出了迷茫与困惑,看到了企业辉煌的明天。公司上上下下,按照“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全力以赴推动各项基础建设。目前,港口翻车机扩容工程正在扎实推进,航道拓宽和浚深工程也已开始施工,黄骅港正向着国际化、现代化、综合性大港的目标阔步前进。
四、营造和谐式的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港口发展积聚雄厚的智力支持
黄骅港的发展是和谐的发展,体现了企业、职工、社会以及环境的共同进步,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黄骅港近年来的生产建设,不仅带来了企业规模的扩大,经济效益的提升,而且促进了职工素质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促进了的港区环境的全面改善。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引下,黄骅港全体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以“造和谐幸福的人生乐园,开拓走向世界的航海通道”为主旨的企业精神,努力推进和谐港区建设。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公司坚持把培养复合型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有权威的技术人才队伍、技术精湛的技术能手队伍,作为战略发展的重点来抓。把员工素质的全面提高作为员工最大的福利,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选送优秀员工外出进修学习,在全公司范围内组织轮岗学习,使公司整体素质显著提高。为了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神华黄骅港务公司在不断提高职工待遇的同时,对港区环境进行了全方位的整治,积极开展盐碱地改良绿化工作,种植绿地5万多平方米。为员工修建了单身公寓、住宅楼和集餐饮、休闲、娱乐、学习于一体的高标准职工之家。整洁、优美、舒适的港区环境,展示了现代企业的精神风貌,在这片过去的盐碱荒滩上构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05年公司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并成为全国惟一一家“煤炭企业环境保护先进单位”。
今年黄骅港预计完成煤炭装船量7600万吨,完成杂货吞吐量50万吨,目前的黄骅港正在沿着国际化、现代化、综合性一流大港的方向,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