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数学教学中养成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cc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问才会有答,正是学会了“问”,学生才学会了观察、思考、探究、交流、反思。尤其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问”是引发数学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也是让学生学会“本色”数学知识的关键方法。有经验的教师,在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做的就是让学生学会“问”、学会思考。高中学生各方面能力都极强,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提升他们“问”的能力,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现“问题意识的养成”对于学生发展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一、问题分析
  “问题”是开展数学学习的“主线”。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贯穿着“问题的发现、问题的思考、问题的解决、问题的反思”。而如何才能了解学生“问题”意识的状态呢?笔者进行了探析:假设,在活动之前李老师和张老师将各自的活动信息独立地、随机地发给了该系的k名同学,且发出的短信都能够收到,则设收到李老师和张老师所发短信的同学人数为x.问题①:求该系学生甲收到李老师或者张老师发的活动信息的概率;②求使P(X=m)取得最大值的整数m.这道题很巧妙地考查了学生问题意识和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是只要掌握了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分也是绝对不成问题的.然而得零分和一分的比率高达60%,这充分反映了当前学生问题意识的薄弱,也是值得教师好好反省的.缺乏问题意识的原因有两种:第一种是胆小怯懦,不敢或者是没有自信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一类情况是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是没有勇气表达出来,埋藏在心里,拥有潜在的问题意识。这时,教师要做的事情便是鼓励这类学生,积极勇敢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寻求解决方法,使潜在的意识转化为外在的存在形式.第二种是无法提出问题,这类学生主要是因为知识掌握不牢固影响,上课时不注意听讲,懒于思考,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去思考,因此导致问题意识极小甚至是没有.这时,教师就要针对这类学生进行专门的知识辅导,着重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思考的结果,更是思考的开端。学问学问,不仅学,更要问.只有想问、敢问、善问的学生,才能真正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如果学生去主动地去发现、解决数学问题,那么数学便充满了无限的魅力与乐趣。
  二、重要性解读
  (1)问题意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学生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能力得到培养的过程。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问题意识”的养成。通过让学生提出提问、解决问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工作需要转变的重要方面,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切入点。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人类的宝贵品质,因为问题是科学发现的前提,不能发现问题,就谈不上创新。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2)问题意识是实现主动学习的关键。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极强,那么他们的自主学习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呢?在笔者看来,调查结果并不令人满意,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往往是“迫于压力”的被动型自主学习。一直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缺乏积极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因此,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的过程是枯燥且乏味的,并且对学习缺乏兴趣和积极性.再加上高中学习的压力很大,数学更是让大多数学生为之头疼的科目。因此,很多學生会产生厌学情绪。一旦这种情绪产生,就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如学习效率低下,无法集中注意力等.但是,一旦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他们遇到问题就会主动地思考解决,化“被动”为“主动”,他们便会投入其中,乐在其中。
  (3)问题意识是养成创新能力的基础。教育教学的目标不是为了实现“知识的复制”,其根本目标是为了实现“人类的发展”。而“创新”无疑是社会发展的主动力。问题意识的养成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传统的教学方式,便是学生依赖老师,依赖课本,认为那些就是所谓的“真理”.遇到新的问题,不懂得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更不懂得自己寻求解题的方法思路,只是一味地随着老师的解题思路走.长期以来的坏习惯,不仅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得不到有效的提升,更造成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提升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遇到问题学会主动思考和解决,而不再依赖老师的解答.从而真正获得“创新”的能力。
  (4)问题意识是引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动力。传统教育教学中有很多不足,在培养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传统课堂培养出来的“人才”,个个是“解题高手”,却不是“解决问题的高手”。在传统模式的教育理念下,越来越多的“高分低能”人群不断涌现.这是为什么?因为这些人只是死板地掌握书本上的知识,看似优异的成绩却无法掩饰其思维能力缺乏和动手实践能力的低下.因此,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在日益严峻的竞争挑战中,可以脱颖而出.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教学应该怎样实现教育教学目标?首先就要准确定位教育教学目标。毋庸置疑,教育教学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要想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就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养成问题意识。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主动地给予学生正确引导,带领他们走向开放的课堂,引导他们独立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技巧,从而促使问题意识的形成。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形成完整的问题意识,学习成绩就会有质的飞跃。
其他文献
几年来,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一直努力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写作水平,并作了一些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一、作文训练,要从低年级学生抓起作文是语
动手实践作为一种数学学习方式是基于传统的数学教学存在的弊端而提出来的,传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这种学习方式必然造成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无意识”,更造成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缺失,强调动手实践,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应从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靠兴趣,学习的最好兴趣,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浓厚的兴趣是促进
期刊
高校学生档案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在其管理工作中存在收档不齐全、归档不规范、转递不顺畅等问题,需要规范管理制度、增强档案意识、提升管理水平,以更好的为学生、学校和社会
新市民子女普遍存在学科基础知识弱,在政治学习中更显捉襟见肘。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逐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能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对孩子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样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开展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工作中,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发挥
小学毕业数学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这一阶段的教学,对学生全面系统的巩固整个小学数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进一步发展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把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总复习课上的扎实有效,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小学数学教材是一个整体,各单元之间联系紧密,在复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概念间作纵向、横向联合的归
期刊
摘 要: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和新课改实施进程的不断深入,对美术教学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美术教学应逐渐朝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但是现阶段,我国缺乏与之相配套的网络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基于此,本教师进修学校对网络环境下美术教学的评价进行探索研究。本文以网络美术教学评价的概述为主要出发点,论述了网络美术教学评价的特点,及相应的教学评价试验,以期构
本文通过对鹰潭市第一中学学生健美操兴趣的调查研究,剖析影响中学生健美操兴趣的主客观因素,提高学生对健美操的学习兴趣。并从教材选择方面介绍了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以期
居住证制度作为户籍制度的一个补充,为广大异地工作和学习人员提供了享受某些当地同等待遇的保障。针对高校学生群体的身份特征和峨眉山市人文地理环境的特点,以西南交通大学
随着印刷行业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并且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多,致使A集团上海分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经营面临困境。本论文以营销战略及其它相关基础理论为指导,采用实证的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