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化生物课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是不是探究性学习都适合于每一堂课?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优化;高中生物;教学过程;教学质量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的发展。实践表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的优化,关系到素质教育思想能否在课堂教学上真正落实到位。因而,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课堂教学中的另一个主体是教师,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关系是平行的。教师的参与影响着教学模式的建构、学生实际参与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的设置、学生参与的引导、教学目标的落实。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参与已成为实际教学中实现主体性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一、融洽师生关系,诱导参与
教学的本质应该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创新精神等方面得到主动地发展。”因此从这一角度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有效参与的重要保证。教师热爱、尊重和信任学生,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当教师主动接近学生,一次次待以真情实意,学生受到感动、感染和感化,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就会逐渐缩小,学生对教师就会自然产生亲近、感激与仰慕心理,而其内在发展潜力和主动参与意识亦将被诱导出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很自然地问一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没问题。”如果总是“没问题”,那这一现象就极不正常了,恐怕就真的“有问题”了。对任何一个生物问题的认识,永远不可能所有的人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必然有高有低,有学得轻松的,也有学得困难的。也就是说,应该“有问题”。没问题”的问题,反映了教师的一种教育观念,在目前的评课标准下,似乎只有顺顺利利的一节课才是好课。其实不然,课上的这种“顺利”,只会培养出唯书唯上的人,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课上的这种“顺利”也会使学生缺少一种素质教育下所需要的精神,一种实事求是、刨根问底的精神。
二、结合实际,对某些细节进行适当调整,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整个课教学设计意图的体现。教学方案设计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设计教学。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在讲述《细胞的增殖》时,教材中有一个难点,即“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这一个难点,但教材并没有给出解释,学生都对这个观点产生了怀疑, “相对表面积”解释为:指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大家都认为“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大”,于是我就在黑板上画了2个桶子,大小体积相同,a桶装满乒乓球,b桶装满篮球,相同体积,谁的总表面积更大。学生会很肯定地回答a桶,因为a桶里的乒乓球更小。这样用最有说服力的事例来解释, 使学生在有说服力的氛围中把问题理解、强化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情趣,而且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的知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高质量的生物课堂教学方案还必须包括教具准备、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等等。高质量的教学方案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必要前提。
三、提高解题技巧,做到举一反三
纵观近几年的生物高考题不难发现,生物高考题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认真研究高考真题,分析高考题的出题方向和考查点,以便引导学生有效地复习。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审题,弄清每一道题命题的考核意图,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要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去思考,把书本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不要让学生搞“题海战”,要认真精选有代表性的题。学生做完题后,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研究如何改变出题的考查点,从而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随着世界生物科技的迅速发展,许多新的名词不断出现在考题之中,如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转基因生物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顺口溜、口诀、歌谣等方式,使语言凝炼,形象生动,通俗易记,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极大提高知识记忆的效率。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关心生命科学的最新进展,自己运用新材料进行编题、组题,加强题目的新颖性。
四、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感受事物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更生动直观的事物形象,它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加以宏观模拟、把宏大场景做微观处理、使瞬间变慢、历史重现。化枯燥为生动,图、文、声、像并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给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充足的感性材料,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探究的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如“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既是生物的生殖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多用挂图、板图进行讲解,但由于再生动的讲解也无法表现出减数分裂的动态过程,故此使到讲解的内容往往过于抽象而导致学生一知半解,印象不深。而cai课件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可以在课件中将减数分裂过程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动态的演示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快速掌握相关知识,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只起着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进行探索实践,逐步做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指导实践。
总之,我认为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手段在当今教育中已经发挥了特殊作用,现代教学媒体在生物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更是传统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它能增大教学容量,开阔学生视野,诱发学生思维;它使生物课堂更精彩、更生动、更能为学生所接受,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性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刘易阳.试论如何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J].新课程学习,2011(05)
[2]王一波.如何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触探[J].学习导刊,2011(10)
关键词:优化;高中生物;教学过程;教学质量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的发展。实践表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的优化,关系到素质教育思想能否在课堂教学上真正落实到位。因而,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课堂教学中的另一个主体是教师,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关系是平行的。教师的参与影响着教学模式的建构、学生实际参与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的设置、学生参与的引导、教学目标的落实。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参与已成为实际教学中实现主体性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一、融洽师生关系,诱导参与
教学的本质应该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创新精神等方面得到主动地发展。”因此从这一角度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有效参与的重要保证。教师热爱、尊重和信任学生,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当教师主动接近学生,一次次待以真情实意,学生受到感动、感染和感化,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就会逐渐缩小,学生对教师就会自然产生亲近、感激与仰慕心理,而其内在发展潜力和主动参与意识亦将被诱导出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很自然地问一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没问题。”如果总是“没问题”,那这一现象就极不正常了,恐怕就真的“有问题”了。对任何一个生物问题的认识,永远不可能所有的人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必然有高有低,有学得轻松的,也有学得困难的。也就是说,应该“有问题”。没问题”的问题,反映了教师的一种教育观念,在目前的评课标准下,似乎只有顺顺利利的一节课才是好课。其实不然,课上的这种“顺利”,只会培养出唯书唯上的人,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课上的这种“顺利”也会使学生缺少一种素质教育下所需要的精神,一种实事求是、刨根问底的精神。
二、结合实际,对某些细节进行适当调整,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整个课教学设计意图的体现。教学方案设计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设计教学。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在讲述《细胞的增殖》时,教材中有一个难点,即“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这一个难点,但教材并没有给出解释,学生都对这个观点产生了怀疑, “相对表面积”解释为:指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大家都认为“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大”,于是我就在黑板上画了2个桶子,大小体积相同,a桶装满乒乓球,b桶装满篮球,相同体积,谁的总表面积更大。学生会很肯定地回答a桶,因为a桶里的乒乓球更小。这样用最有说服力的事例来解释, 使学生在有说服力的氛围中把问题理解、强化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情趣,而且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的知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高质量的生物课堂教学方案还必须包括教具准备、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等等。高质量的教学方案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必要前提。
三、提高解题技巧,做到举一反三
纵观近几年的生物高考题不难发现,生物高考题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认真研究高考真题,分析高考题的出题方向和考查点,以便引导学生有效地复习。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审题,弄清每一道题命题的考核意图,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要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去思考,把书本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不要让学生搞“题海战”,要认真精选有代表性的题。学生做完题后,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研究如何改变出题的考查点,从而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随着世界生物科技的迅速发展,许多新的名词不断出现在考题之中,如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转基因生物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顺口溜、口诀、歌谣等方式,使语言凝炼,形象生动,通俗易记,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极大提高知识记忆的效率。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关心生命科学的最新进展,自己运用新材料进行编题、组题,加强题目的新颖性。
四、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感受事物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更生动直观的事物形象,它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加以宏观模拟、把宏大场景做微观处理、使瞬间变慢、历史重现。化枯燥为生动,图、文、声、像并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给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充足的感性材料,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探究的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如“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既是生物的生殖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多用挂图、板图进行讲解,但由于再生动的讲解也无法表现出减数分裂的动态过程,故此使到讲解的内容往往过于抽象而导致学生一知半解,印象不深。而cai课件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可以在课件中将减数分裂过程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动态的演示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快速掌握相关知识,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只起着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进行探索实践,逐步做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指导实践。
总之,我认为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手段在当今教育中已经发挥了特殊作用,现代教学媒体在生物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更是传统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它能增大教学容量,开阔学生视野,诱发学生思维;它使生物课堂更精彩、更生动、更能为学生所接受,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性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刘易阳.试论如何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J].新课程学习,2011(05)
[2]王一波.如何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触探[J].学习导刊,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