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专业导论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探索

来源 :城市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yixu13543078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延伸到土木工程造价专业教育的课堂,是当前工程造价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本文立足广西科技大学工程造价专业导论教学一线经验,积极创新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出以“质量与安全意识、全局与精耕意识、廉洁与奉献意识”三类意识的培养为指导,构成工程造价类本科专业导论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元素,并从“案例—分析、团队—合作、工匠—责任”三大课程模块入手进行实践探索.实践证明该项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该类课程的思政元素融入和建设积累了经验.
其他文献
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进入深水区,近郊区域居民对城市景观的要求也逐渐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提高.滨河景观设计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居民幸福感、城市宜居度.城市更新视角下对于川杨河唐镇段原有的滨河防护带使用功能和空间布局再次考虑,从设计和业态更新方面进行引导改造,以期带来富于魅力和温度的滨河绿地.
本文以探讨“非历史文化名城”中老城公园的文化传承和设计实践为目的,以汤阴县老城区城南森林公园为例,在深厚的历史文化支撑下结合老城区公园所必需的实际功能,提出该公园的规划定位、规划目标和设计策略,并指导其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在文化展示区中将汤阴“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文化予以展示,在其他分区中设计符合老城区市民所需的功能,为同类型城市老城区公园绿地的设计实践提供借鉴思路.
现代化进程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从文化角度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正在逐渐西化,失去了其原有的色彩和内涵.本文从传统文化与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理论研究入手,详细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传统文化在居住区景观设计表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阐述传统文化在居住区景观设计表达中所运用的策略,具体包括表达形式、所遵循的原则、表达手法等,总结传统文化在居住区景观营造表达中所运用的设计方法,为现代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本文针对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在节约型生态理念的基础下,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探寻新的设计思路,在论述了现有的各类城市建设原则后,提出较为综合的适宜性原则,得出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以生态建设为前提,将城市园林绿化与节约型生态更好地结合这一新思路.本文提出,要在适宜当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着力打造节约型、文化型特色园林,促进园林绿化的生态功能,优化城市空间,使城市园林绿化更加科学、和谐.
植物景观与建筑环境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科学合理的植物色彩与配置,在烘托建筑环境的同时,还能深化空间、调整建筑边界.本文以南京总统府的建筑群落为基础,通过实际的调研、色卡测绘等方式,依托景园植物学、植物色彩学等理论,从植物色彩、种类以及配置形式出发,探析以南京总统府为代表的近代建筑中,植物配置与色彩在建筑环境中的应用.
风景与园林规划设计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相关建设人员通过对它们的有机结合与规划,交叉融合生态、地理等多种学科,为广大居民群众的生活提供便利,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首先,介绍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的主要意义,进一步说明了园林景观设计应遵照的基本原则;其次,对我国陕西西安地区风景园林的植物景观现状进行详细的说明;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整改措施,以期为城市建设的绿色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为提升工程施工质量,保障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和设备安全,提升各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工程事故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模糊评价法对工程事故进行打分,最终形成相对客观的结论,以此来考量工程施工作业中的风险因素,并针对风险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在保障安全规范生产的同时注重施工作业的缜密监察,使工程达到“质和量”的均衡.
针对当前教育设施分配不均衡的问题,本文以武汉市硚口区初中为例,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和两步移动搜寻法,对教育设施的均衡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硚口区存在设施空间分布地域性不均衡,设施空间分布与人口分布存在结构性错位等情况.两步移动搜寻法综合考虑地块人口数量、教育设施学位数,以及设施点与居民点之间的出行阻抗等因素,更加合理地评价教育设施的均衡性,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教育设施的科学规划与决策提供依据.
工程项目后评价是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项目后评价,总结项目管理过程中的经验或教训,可以提升项目管理的水平与能力.水利工程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大等特点,因此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后评价很有必要.逻辑框架法是开展项目后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阜南县小润河治理工程为例,运用逻辑框架法进行项目后评价,经实证分析后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为其他类似项目的建设提供参考.
一直以来,消防安全问题都是国民关注的重点,一旦发生火灾就会对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也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随着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其特点有体量庞大、结构复杂、人员密集、危险源多等.一旦遇到火情,可能造成火势迅速蔓延、疏散困难、灭火救援困难等各种问题.因此,有必要对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方面进行更多研究,施行更加有效的预防和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