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社区获得性急性肾损伤(CA-AKI)与医院获得性急性肾损伤(HA-AK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应用医院网络系统筛选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7月19 528例成人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 )指南重新确认544例AKI患者组成研究队列,回顾性分析CA-AKI组与HA-AKI组(2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全因死亡率。结果住院患者AKI发生率
【机 构】
:
830054 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830054 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830054 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830054 乌鲁木齐,新疆医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社区获得性急性肾损伤(CA-AKI)与医院获得性急性肾损伤(HA-AKI)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应用医院网络系统筛选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7月19 528例成人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 )指南重新确认544例AKI患者组成研究队列,回顾性分析CA-AKI组与HA-AKI组(2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全因死亡率。
结果住院患者AKI发生率为2.8%(544/19 528),其中CA-AKI组为1.7%(330/19 528),HA-AKI组为1.1%(214/19 528)。CA-AKI组患者平均年龄大于HA-AKI组[(62.9±16.8)岁比(56.6±15.9)岁,P<0.01]。CA-AKI组中62.4%为内科患者,HA-AKI组中64.1%为外科患者。两组合并的基础疾病主要包括心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和慢性肝病。肾前性因素在两组均占明显优势。CA-AKI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HA-AKI组[12 (8, 20)d比19 (12, 27)d,P<0.01],全因死亡率亦明显低于HA-AKI组(11.5%比20.1%,P=0.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结果提示,ICU住院情况和休克是CA-AKI组和HA-AKI组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OR=3.019)是CA-AKI组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65岁)(OR= 3.303)、少尿(24 h尿量<400 ml)(OR=6.906)、使用解热镇痛药(OR=13.079)及存在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OR=17.778 )是HA-AKI组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住院患者中AKI的发生并不少见,其中CA-AKI与HA-AKI均主要由肾前性病因引起。HA-AKI组全因死亡率明显高于CA-AKI组,两组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各不相同。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重组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基因(Ad5wtp53)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K562细胞系中心体数量和中心体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应用重组腺病毒p53基因对CML进行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将含有野生型p53基因、突变型p53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AdSwtp53、Ad5mtp53和Ad5GFP)反复扩增,联合多聚季胺共同感染K562细胞.观察感染效率.MT
第二届国际肿瘤干细胞学术会议拟定于2009年10月在北京召开,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以及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届时将邀请众多国内外专家作精彩的学术报告,并进行分组讨论及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
为了更好地定义疾病实体,2001年WHO修改了造血和淋巴系统肿瘤的分类标准.定义了一种新的类型,即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MDS/MPD).其兼有MDS和MPD的临床和主要血液学特点,即一系或多系髓系细胞具有MDS的无效造血和病态造血,外周血出现该系血细胞减少,又具有另一系或多系髓系细胞出现MPD的有效增殖,引起外周血该系血细胞增多.MDS/MPD包括四种独立的疾病: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慢性NK细胞增多症(Chronic NK-cell lymphocytosis.CNKL)是起源于成熟NK细胞系的罕见恶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作为WHO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中极少见的类型.关于CNKL的诊断目前争议颇多.我们报道1例CNKL伴嗜血细胞综合征患者,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例1,女,50岁.主诉面黄、乏力23年.1975年鼻腔大量出血后出现面黄、乏力,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A).服用中药治疗,症状好转.1992年感冒后出现"血尿",到某医院诊断为溶血性贫血(AA),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间断服用中药治疗,病情时轻时重,每于感冒后加重.于1998年1月来我院就诊。
由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感染学分会和呼吸病学分会共同主办,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和中南大学湘稚医院承办的第三届全同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于2009年3月26日至29日在湖南省长沙市隆重召开.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院士特意为大会录影致词,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阮长耿院十也为大会发来贺信。
目的 分析伴19p13异常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 对16例伴19p13异常的ALL患者的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t(1;19)组和der(19)组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伴19p13异常的ALL占同期ALL的4.02%,其中t(1;19)(q23;p13)15例[平衡易位t(1;19)(q23;p13)8例,不平
患者,女,31岁.于2004年11月开始反复感冒,伴低热、鼻塞,检查发现鼻腔上端息肉,行鼻腔息肉切除术.病理检查结果示新鲜组织被鳞状上皮覆盖,溃疡形成.间质水肿,明显坏死。
间叶组织来源的基质细胞是骨髓微环境的主要调控细胞.其分泌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Ll2/SDF-1),通过相应受体CXCR4对白血病的进展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临床前实验已证实CXCR4的拮抗剂可控制白血病细胞的耐药、转移及复发.所以阻断CXCL12/CXCR4轴与白血病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应对白血病的微量残留病(MRD)从而预防其复发及预防、治疗髓外器官浸润有重要的意义。
例1,女,25岁.18个月前在外院诊断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抗胸腺细胞球蛋白1个疗程,以及十一酸睾丸酮、环孢素(CsA)(3-5 mg·kg-1·d-1)和G-CSF治疗3个月,疗效欠佳.HLA配型未找到合适供者,间断口服CsA及十一酸睾丸酮.血常规检查:Hb(20-50)g/L,WBC<1.0×109/L,BPC(1~30)×109/L.患者经期延长,出血量大,先后给予止血敏、止血芳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