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用于新生儿感染治疗的可行性

来源 :中外医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1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青霉素G钠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新生儿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6月—2017年7月90例新生儿感染患儿,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单一青霉素G钠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青霉素G钠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比较两组新生儿感染控制率;感染控制时间、细菌培养转阴时间;干预前后患儿免疫指标、炎症指标;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感染控制率43例(95.56)%高于对照组31例(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46,P<0.05);观察组感染控制时间、细菌培养转阴时间(6.11±1.41)、(7.13±0.46)d短于对照组(7.42±2.25)、(8.23±1.5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14、9.174,P<0.05);干预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G、TNF-α、白介素-(63.01±0.24)mg/L、(8.13±0.51)g/L、(21.45±2.18)ng/L、(5.13±0.16)pg/m L优于对照组(6.13±0.25)mg/L、(6.92±0.55)g/L、(27.13±2.14)ng/L、(8.21±0.22)p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82、9.824、8.733,7.923,P<0.05)。观察组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4,P>0.05)。其中,对照组有4例出现皮疹,观察组有3例出现皮疹。结论青霉素G钠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新生儿感染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感染,改善症状,缩短疗程,改善炎症和免疫指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提出了一种利用阻尼最小二乘原理进行三维直角坐标转换的方法,并在模型中加入了稳健估计进行粗差探测与剔除。该方法的特点是:不依赖7个坐标转换参数初值,计算收敛速度快,计算结果精确稳定可靠,不仅适合于小旋转角而且也适用于任意的大旋转角。通过模拟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寻求突破  众所周知,园本教研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幼儿园办园层次的有力手段。而传统的教研活动往往是“输血型”的培训,譬如活动中重展示、轻研究,导致熟练型教师缺乏问题意识;活动中重预设、轻生成,导致青年教师对临时生成的问题不会及时进行现场处理;活动过程中重接受、轻参与,教师们更喜欢听专家讲、自己记的传递模式;在活动的机制上重模仿、轻创新,导致教师们更多地关注具体的教学处
采用微乳法制备SiO_2包裹Pd粒子的Pd/SiO_2催化剂,以正辛醇等为稀释剂、三辛胺为萃取剂,应用于催化乙二醛空气氧化萃取反应制备乙醛酸的反应。研究了不同催化剂制备条件,反应
提出了一种基于资源限制性人工免疫系统(resource limited artificial immune systems,RLAIS)的多光谱遥感影像分类方法。该方法采用RLAIS对遥感影像分类中选取的感兴趣样区进行样本训练,得到全局聚类中心,利用聚类中心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实验证明,该方法在分类精度上优于传统方法,其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达到了91%和0.88,具有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