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疯子院”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simao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神住在北方。我可不知道神经常待在哪儿。我还记得在北方的那些年见过很多的“疯子”。上世纪70年代末期的长春市朝阳区,有个喜欢上街聚众演讲的“文疯子”,白白净净戴眼镜,听说曾是个大学生,“文革”期间疯了的。他经常当街一立,滔滔不绝讲几小时,时间长了,培养了一批忠实听众,他走到哪就跟随追逐到哪,鼓动他讲一讲。几年后,那人不知道给弄到什么地方去了,有人说,去精神病院了。当时,我印象里的精神病院就类似监狱。
  各種异类被集中关在一起,那地方叫疯人院。另一些人满心异想,遭所谓的正常社会冷眼,没被弄进去,常被界定在疯子和正常人之间,没准随时有被弄进去的危险。
  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学之一,建校在1365年,这里出过27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而这所大学最负盛名的曾经是它的医学院,有五位诺贝尔奖得主出自这所学院。“疯子院”就属于医学院。
  它是维也纳大学最深处一栋圆形建筑,远看像座年久失修的城堡遗址,走近了看,在残破之外,更透出了幽闭阴森,真像一座监狱。这里现在是维也纳大学的医学博物馆。有人说,它是世界上第一座专业的精神病医院,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曾经在这里工作过。这座“疯子院”亲历了把精神病人当成罪犯到看作病人的人类病理学和人道主义进入的过程。
  参观“疯子院”,仍旧能看到疑似监狱的痕迹,像堡垒的圆形建筑中间有一个不大的露天天井,站在那里只能看到头顶上的一小块天空,相当于监狱的临时放风区域。“疯子院”内部,围成最小空间的单人病室,朝外面开的窗格外小,镶有铁栏杆,留着厚重的锈。每间病室都是独立病室,四壁空空,极厚的房门上方留有一个小窗口,方便往里面递送食物和监管窥视。关在里面的疯子从那个窗口看到的只能是一只盘子或窥视者的眼珠。
  在把精神病当作一种疾病以前,欧洲人看他们如罪犯,等待他们的只能是监狱牢房和随意的拳打脚踢。维也纳大学“疯子院”出现后,疯子们才被集中送进来,接受治疗和研究,虽然前提是被单独隔离剥夺自由,但这儿终究把他们当作了病人,这已经是医学和人性的进步。弗洛伊德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读书是1873年,1881年获得博士学位,随后他提出了精神病人在生理病因之外的心理病因。
  引领我来到“疯子院”的朋友说,现在“疯子院”除供人参观之外,它的顶层并没有对参观者开放,依旧有科学家和大学生要在那里工作。一位科学家正从事研究的课题是:人为什么要对另外的人实施虐待。
  看了“疯子院”的设施和曾经对精神病人的管理,欧洲人曾经做的和我所知道的中国没多大区别。人们不能容忍一个人和自己不一样。过去,中国人对那些完全失去理性的疯子,可以任意戏弄侮辱,如果他是“武疯子”,人人可以动手打他,等疯子被制服倒地出血,才可能有人出来劝解:不要理他,一个疯子,交给派出所处理去。现在,打疯子的事情少了,该打的该出气的,不是这些智力障碍者。人们都变得很忙,钱更重要,顾不上戏耍疯子,那么,任其披头散发衣不遮体在大街上自由游荡吧。
  秋天的维也纳忧郁低沉,树开始落叶,电车叮叮当当过去,旅游马车的马蹄声清脆地磕打石块铺成的路面。生活在寒带的人容易陷入对终极问题的追问和烦恼,想得明白和想不明白的人都可能成为疯子。
  人们已经快忘了,一百年前,经常来“疯子院”的一个叫埃贡·席勒的年轻的画家,他总来观察和画这些疯子。
  关于疯子,是人类至今也没有明白的领域。事实上,我想任何一个领域,人们都极想把它搞明白,又完全没能力明白,时间也在不断宣布:过去的明白只是一种误解或者过于浅显表面的或者违背人性和本真的领会。
  也许,没有什么是能通过苦苦思索而明白的。我们能接受和理解的就只是现实,只是我们眼睛所见和直接的感受,惊恐或者温情。我们每一个都是徘徊某个界限内的迷失者,是被席勒涂抹在纸张或画布上的一些和别人不一样的人。
  埃贡·席勒死了,“疯子院”快成废墟了,人们买卖或者偷盗声名渐起的画家席勒的作品,关心画的价格,不太关心这个人本身,更主要的原因,是人们喜欢赚钱,喜欢看来高雅的投资,喜欢主流,不想被人看成异类和疯子。还有些人总想把他不喜欢的人逐出人群,弄进精神病院之类,仅仅因为这种人的行为与多数人不一致,比如现在,我书架上的这本从维也纳抱回来的画册上被席勒画出来的人物们。
其他文献
新得了一幅画,画面清朗简洁,一只青花瓶,内插几枝含苞待放的夏荷,娇嫩欲滴;一盆萱草,郁郁葱葱,繁而不杂;一片碎瓦,隐约着童子垂钓的影子,零落中透着古意。俊俏的是两只蟋蟀,通体晶亮,须足如生,正眈眈而视,张牙振翅,不见厮杀争斗之意,倒有嬉戏玩闹之趣。画家取画意为“聚财”,是谐了上海方言说蟋蟀的音“财积”,果然别有一番意趣。   但凡虫者,多是不入流的,所谓雕虫小技、夏虫疑冰等等,贬的多,褒的少。唯
端午节吃透糖    从明朝时起,江苏的淮安就流传着端午节吃透糖的习俗。  传说,明朝时淮安城内有一小茶食店,店里有父女两人,姑娘乳名叫莲儿,才16岁,生得心灵手巧,做得一手好糕点。小小的茶食店,天天顾客盈门。  小店的名气越来越大,生意越做越好,这可气坏了那些大字号的茶食店店主们。一天,他们把全城茶食业同行召集在一起,莲儿的父亲也被邀来了。一个大店主首先开口:“端午节快到了,大家该思谋思谋,能不能
2000年底至2001年1月,对好莱坞“神仙眷侣”汤姆.克鲁斯和妮可.基德曼来说,是极其特别的人生时段,他们于圣诞前夜在洛杉矶的家中甜蜜庆祝他们的结婚十周年,两个月之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宣布离婚。原因是,妮可.基德曼发现家里的电话被装上了窃听器;丈夫再离谱都能忍,但是这种事儿,她绝不能忍。  接下来,这对“金童玉女”开始了漫长的离婚官司大战,分孩子、分财产,最后妮可.基德曼赢得了孩子以外的一切,
15世纪荷兰艺术家的作品《三个习乐女人与小丑》。  讲述DC漫画中最著名的反派“小丑”的起源的电影《小丑》,在2019年10月一上映就深陷争议的漩涡,影片呈现了梦想成为脱口秀演员的青年阿瑟因为意外事件以及自身的命运悲剧最终失控,继而成为“小丑”的经过。这部电影再现了小丑的恐怖本质。其实根据斯蒂芬·金同名恐怖小说改编的电影《小丑回魂(IT)》在2017年一样引起了人们对小丑的关注和对小丑的恐惧。  
【摘要】部编教材自读课文在教学体例上有其独特的形式,是连接着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桥 梁。在教学设计上要尊重自读课文独立存在的价值,重在调动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要侧重于单元整体目标,用好旁批读懂课文,设置适合的任务驱动,指导学生由自读文本到课外类文的阅读,强调一课一得、习法用法。  【关键词】自读课文;单元目标;旁批;任務驱动;类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
延寿法的现在和将来 张雨林
无论以怎样的标准划定“文科生”的范围,中文系,都是那个“最文科”的专业。  作为一种文化基因,“中国文辞”是传统中国文化价值的凝练,是技艺,更是修养。  作为一种知识体系,中文系曾在“表达民族意识、凝聚民族精神,以及吸取异文化、融入‘世界文学’进程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作为一门专业,中文系常被认为是没用的废物。  事实果真如此吗?中文系是否真的是“无用的文科”中最无用的那个?中文系到底为学习
《视野》联合安利乐捐“爱心教材”邮费  20元能做什么?打一次车,抽一包烟,吃个冰激凌?如果我告诉您,这在您眼里或许不算什么的20元还可以为农村学校的孩子们换来一份希望,您愿意换个花法吗?即日起,参加“爱心教材”邮费乐捐活动,用20元捐出一份爱心,为孩子们送去新学期的开学礼物,也让20元,为世界换来一份希望与温暖……  这批由爱心人士捐赠的《国学经典书法教材》系列 ,是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全国组委会推
【摘要】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应该掌握这一方面的内容。这篇文章就是谈如何运用语文学科知识培养职业素养。  【关键词】职业素养;语文学科;课堂;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职业素养基本包含以下四个方面: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了解到职业素养的四个方面后,我便在语文教学中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