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传说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liuc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端午节吃透糖
  
  从明朝时起,江苏的淮安就流传着端午节吃透糖的习俗。
  传说,明朝时淮安城内有一小茶食店,店里有父女两人,姑娘乳名叫莲儿,才16岁,生得心灵手巧,做得一手好糕点。小小的茶食店,天天顾客盈门。
  小店的名气越来越大,生意越做越好,这可气坏了那些大字号的茶食店店主们。一天,他们把全城茶食业同行召集在一起,莲儿的父亲也被邀来了。一个大店主首先开口:“端午节快到了,大家该思谋思谋,能不能制作一种新奇、独特、外地没有的应节糕点啊!”别的店主们纷纷应和:“对呀,对呀!”停了一会,有人挤眉眨眼地对莲儿父亲说:“哎哟哟,差点儿忘啦!你家莲儿姑娘心眼伶俐,手艺精巧,你回去何不叫她翻翻花样,拿出一手来给同行看看呢!莲儿父亲知道这些人存心捉弄他,只好含糊地回答:“难啊!”
  莲儿父亲回去,把这件事告诉了姑娘。莲儿说:“他们想为难我啊,我倒要搞出点名堂来给他们看看!”莲儿盘算了一夜,第二天就动手把平时卖糕点积下的各种各样的碎屑儿,通统收拢在一起,过了秤,算了算斤两,再兑上些新鲜面粉,揉合成大面团儿。接着,切成小方块儿,再用刀顺着每个块儿的正中划一条浅浅的沟纹。随即引火烧锅,倒入麻油,放进油锅炸熟,再捞起来放在铁丝上晾,然后装进瓷皿,浇上白糖、桂花、玫瑰卤儿,调和即成。
  隔了一天,莲儿打开大瓷皿一看,饼儿在甜汁里泡浸了一天,卤汁大半都渗进去,已经变得松软酥透了。她用筷子拣起来尝尝,啊!又甜又香,又酥又粘!她高兴万分地朝店堂喊道:“爹,成功啦!”父亲跑来一看,莲儿用筷子拣起一块饼儿递进他嘴里,一尝,真是又甜又香。他问莲儿:“这种新点心该起个什么名字呀?”莲儿想了想说:“就叫它‘透糖’好啦,糖卤儿都渗到饼里嘛!”父亲频频点头:“叫‘透糖’?行行行!”
  端午节前两天,莲儿店里的透糖上市了。全城只此一家,别无分店。顾客们觉得新鲜,争着购买。一尝,人人夸不绝口。接连五六天,做出的透糖一拿到店里,很快就卖光了。
  消息一传开,那些原先想捉弄莲儿的大茶食店店主们,虽然心里不服气,但是为了做生意挣钱,也只得硬着头皮去向莲儿讨教。从那以后,家家户户端午节吃透糖,就成为淮安的一种民俗了。
  
  ·相关链接·
  粽子的历史
  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广东碱水粽。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南北朝:出现杂粽。品种增多,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裹成的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唐代:粽子用米已“白莹如玉”,粽的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代:有“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还有“蜜饯粽”,见苏东坡“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名。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做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代: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菰叶的季节局限。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品种更加丰富多彩。清代:出现“火腿粽子”。
其他文献
我的伯父黄国濂是美国马里兰州的老华侨,已七十多岁。85年他得了脑血栓,为此,我经常给他寄去一些祖国出版的医学书籍和杂志。在这些书刊中,他最喜欢《祝您健康》杂志。他按照这本杂志上面所讲的进行自我保健,并且颇有体会。他在多次来信中写道,这本杂志内容充实。如“老人上床前后应注意事项”写得熨贴,适合老人心理,尤其是我在睡前散步后,使脉流通,不使凝滞脑中;睡前傲柔软体操,排除小便,使睡眠安静。“旅游途中的自
50多岁的李老师近几年经常感到腰酸怕冷,容易疲乏。因工作忙没时间去医院,就自己在药房买了六味地黄丸。  吃了半年,发觉有点不对。本来食欲就不太好,近来更是不想吃饭,胃部总是胀胀闷闷的。在别人的推荐下到医院看医生,医生询问病史症状之后,为他做了检查。发现他满舌头有很厚的舌苔,又腻又滑。脉象也是细滑有力。于是告诉他,这是脾虚湿盛,需要健脾化湿,六味地黄丸要立即停掉,不能再吃了。  李老师感到疑惑:“不
【摘要】我国的教育领域随着专业研究人员的不断研究和探索,在近年来提出了很多创新型的教学方式。经过多方统计和收集,我们发现在小学语文的写作方面,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写出符合他们年龄段的优美文字,在写作中仍有很多学生因为缺乏观察和生活素材,而导致写出来的文章平淡乏味。其实在阅读时,不难发现语文素材中拥有着大量的语言技巧和学生平时在生活中没有机会看到或感受到的东西,因此,教师应以“以读促写”的教学方式来增
导语:美国防身术史上的每一次异常火爆都与政治环境休戚相关。社会上的男人们惊讶地发现,他们熟识的,或是在交际舞会上邂逅的那些优雅而迷人的女人.只消用几个回台就能击倒他们,乃至让他们不省人事。  阿尔·卡塔贝赫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登上美国《财富》杂志,令人无奈的是她却没有时间接受他们的独家专访,为了筹备她的第九间防身术连锁培训中心,阿尔·卡塔贝赫已经连续好几天睡眠时间不超过4小时。而报名参加她亲身培训
當地时间2019年6月16日,美国斯坦福大学2019年毕业典礼在斯坦福体育馆举行。斯坦福大学官网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今年斯坦福大学将颁发1850个学士学位,2410 个硕士学位和1051个博士学位。庆祝活动预计吸引25000至3 0000名观众。  教育历来是全民关心的问题,在中国,为了让孩子将来有更好的的前途,就要让他们能够进入较好的大学,而要进入较好的大学,就要从小培养,加码加压,因为在人口众
1  第一次到城里的学校上课时,我穿着一双黑色条绒布的布鞋,说不上好看,但是很新很干净。那双布鞋引起了同学的嘲笑,声音刺耳。  我像一个表演功底极强的演员,在踏进那间明亮的水泥教室之后,就由农村小子的威风凛凛、蛮横随性变成借读学生的胆怯、小心翼翼。  那时,城里几乎每个男孩子都有一个撕掉包裝的罐头瓶,里面装满了漂亮的玻璃珠子。学校操场总会聚集着许多人,三五一群,玩一种叫做“弹珠”的游戏。我是一个连
201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布,王泽山、侯云德两位院士获此殊荣。网上不少年轻人由衷赞叹:“帅呆了!”更有人喊出:“这样的人才应该上热搜!”  在新媒体的逻辑里,登上热搜约等于晋身网红。请大国脊梁走到前台,为娱乐明星的脑残粉降降温,呼唤“智慧正义”取代“颜值正义”,既折射人们对于娱乐至死的担忧,也展现对社会价值序列的再思索。  有限的注意力资源乃至巨大的财富应该向谁分配?这确实是一个社会发展的根本
无论是赤裸裸展示壕生活,还是智力碾压式秀才华,抑或随手记录日常点滴,人们都是希望用各种方式得到他人的赞美与支持,获得内心的平衡与充实。  因为炫耀,一位微博博主火了。  一句“在不在”的微信,让男友步行15分钟出现在自己面前;男友来酒吧“英雄救美”,先干半瓶白兰地;工作人员让把地址补全到几零几,但住别墅只有几区几栋……相比用图片晒车晒房的简单粗暴,这位博主的云淡风轻似乎秀出一股清流。即便帖文内容被
这里有一张当今伦敦最大的书店布莱维尔的广告,其中的文字大意如下:  “当您光临布莱维尔书店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会问您要买什么。您可以信步所之,随便看书,放心浏览。店员只在您需要的时候才为您效劳。您不招呼,他们决不打扰。无论您来买书或来浏览,均所欢迎。这就是布莱维尔书店一百多年来的传统”。  我想,每个读书人看了这个广告,没有不动心的,因为它了解每个买书人的心理。  我们现在已经都知道,书是一种特殊的
新得了一幅画,画面清朗简洁,一只青花瓶,内插几枝含苞待放的夏荷,娇嫩欲滴;一盆萱草,郁郁葱葱,繁而不杂;一片碎瓦,隐约着童子垂钓的影子,零落中透着古意。俊俏的是两只蟋蟀,通体晶亮,须足如生,正眈眈而视,张牙振翅,不见厮杀争斗之意,倒有嬉戏玩闹之趣。画家取画意为“聚财”,是谐了上海方言说蟋蟀的音“财积”,果然别有一番意趣。   但凡虫者,多是不入流的,所谓雕虫小技、夏虫疑冰等等,贬的多,褒的少。唯